被白月光套路之后(39)(1 / 2)
不似离家时所见到的精气。
韩德元站在这里,远远地也瞧见了女儿,她站在最高处,想过去,但怕女儿瞧不见,只选了这么一个最亮也最显眼的位置。
待见韩昭昭过来的时候,自己离了原位,奔过去。
可是这几天,他累得很,走起路来也快不了,略有些蹒跚地过去。
他已经脱去了甲胄,披了一件大氅,缓缓地跑到韩昭昭跟前。
韩昭昭一下扎到他怀里,揽过女儿,顿时老泪纵横。
第62章 立誓
韩德元上一次见到女儿, 还是在十多天前,那时家里的房子被人烧了,无奈之下住到了陈子惠的府中。
受了惊吓又着了凉, 当夜韩昭昭发了高烧,那样子像极了她七八岁时发的那次高烧, 死里逃生,可是, 就在那个晚上,他收到了密信, 要他去边境, 信里说的是情况极其紧急。
于是,那个晚上临走前,他看了熟睡中的女儿一眼,为她掖了掖被角, 狠下心来,无视她的挽留之意,头也不回地去了边关。
他驻扎在边关,先是对着边关内外荒无人烟的群山,接着是围过来的匈奴军队,乌压压的一片, 把他一个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从韩昭昭那边传来的消息,他都知道了,女儿又到鬼门关附近走了一遭, 不过还好, 回来见到他了。
手轻轻地抚过韩昭昭的发丝, 一头乌发仍旧是那么浓密, 看样子也没有受什么伤, 只脸上还残留着泪痕,见了他后,又添上了几道。
趴在他的肩膀上,就哽咽出来。
爹还好吗?
还好,就是连着几天没睡好,有些累了。
伸手掏出一个揉皱了的帕子来,擦拭掉韩昭昭脸上的泪痕。
其实还好,你瞧,我这不是站在你跟前呢吗,要是不好的话,我还能出来,早躺到乱葬岗里了,就是你啊,这些天能熬过来,真的是不容易。
我这里也没什么的,不过是匈奴人要害我,没害成,哪里比得上爹守边关的时候难。
韩昭昭想不明白为何父亲屡屡说起她的不易来,不过一阵寒风吹过来,她一阵瑟缩,想到已经在外面站了半天的父亲。
其实不需碰到他的手,只触到他的衣服,就觉得冰凉,他在外面站的时间短不了。
外面太冷了,咱们先回去吧。
韩德元却不急着回去,见到韩昭昭,只不住地念叨道: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颇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感。
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皱纹似乎又添了几道,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根,眼里的血丝如蛛网般,密密麻麻的,人一下子沧老了十岁。
在这里一天的时光如一年的岁月,在他的脸上无情地
见到女儿后,一边笑一边哭。
往前面走了一段距离,韩德元才想起来在后面跟着的陈子惠来。
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后头,看着这对久别重逢的父女,甚有落拓之感。
韩德元唤了一声他,他才抬起头来,又是如往常一样韩昭昭见到的,恭敬得很。
真善于伪装,只要父亲在,他便是父亲的得意门生,算起来,也是,父亲还没有完全失势,他不必和父亲撕破脸,韩昭昭在心里冷笑。
韩德元问了一下他的战事的结果,他如是说了,略过了惊险之处,也略过了他的功绩与不易。
他说得淡然,赢了这么一场战争,听了他这一番话,韩德元的眼神中却不见有多么兴奋,远不及与女儿久别重逢时的心情。
还劝了陈子惠一句,要他凡事都留有余地,对待匈奴不要太绝。
陈子惠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很是恭敬,仿佛是全都听进去了,可做起事情来,又忘得干干净净。
劝完了之后,韩德元问起了陈子惠方才打仗打得焦灼时韩昭昭的去处。
陈子惠低头,脸上浮现愧意:我没有让下人照顾好她,匈奴人潜入了我的营帐当中,对着她放了密密麻麻的箭,最后也是险险地躲过一遭。
韩昭昭急急辩解:与他无关的,当时情况太险了,匈奴人多势众,能让那么多人来保护我已经是不易,他把亲信都给我了。
韩昭昭拽住父亲的袖子,晃着,如同小孩子撒娇一般。
至于他说的没有照顾好我,是没有的事情,派身边的人去击鼓,是我要他们去的,我不忍心看全军覆没,我也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倒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韩德元又把这话念叨了一遍,没对女儿的行为做过多的评价。
只下一次,你不要再这么冒险,这一次,他们没伤到你,下一次谁也说不定,常在河边走,哪有次次都不湿鞋的道理。
我知道。
韩昭昭乖乖地点头。
到了营帐门口,陈子惠主动走到门口,撩开帘子,让两人先进。
门比较窄,韩昭昭的身子擦着他而过,回头时,瞟见他,他一笑,韩昭昭为了演戏,也与他配合。
照韩德元看来,便是相视一笑。
这么多天了,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意。
他的心里也有自己的算计,如今的局势越来越莫测,朝中是皇帝的嫡长子太子一党与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楚王争夺皇位,皇帝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双方的争斗越来越焦灼。
而匈奴也不消停,一边勾结着楚王,一边想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待到双方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领兵进入中原,坐收渔翁之利。
局势越来越不明朗,他要留个后手,万一自己遇到了不测,也要尽可能地保女儿的平安。
当初,扶着陈子惠走入仕途便是为的此,他看中了这是一个好苗子,希望此人不忘他的提携之恩,以后对他家以及他的女儿好一些。
他看中了陈子惠这个人的同时,也看中了他的人品,知恩图报,经历这么多年,看过了这么多人,他相信自己识人的眼光,因此在韩昭昭当初使劲反对,说着陈子惠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根本不值得信任的时候,他一直不肯松口。
这一次,看到两人这般,他感到格外欣慰。
果然,还是要多相处,不合适的地方,相处得时间长了,磨合磨合就好了。
于是,他再一次说起了韩昭昭的婚事。
他不喜欢拐弯抹角,至少,在生活中,对待自己最信任的人是如此,那话便劈头盖脸地问了下来。
惹得韩昭昭一愣,接着低了头,略显羞涩地应了一声道:好。
还用手悄悄勾了勾陈子惠的衣角。
不用别的,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便能令他心烦意乱。
本该是趁机提亲的,说些话哄得对面的这两个人都高兴,可往日在朝堂上论政事时出口成章,到了此时,却沉默了。
那些词藻他再清楚不过,可他觉得没必要说来,也无心说。
最后只望着韩昭昭说了一句话:若为我妻,定不相负。
一字一句,咬得清晰,极为郑重,他说的声音不重,落在地上似有千钧。
说这话时也没有兴奋,反倒是一脸的严肃。
听到陈子惠这番话,韩德元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我希望你言出必行。
韩昭昭瞧了瞧父亲。
韩德元迟疑了一下,道:不若立个誓?
空气中一时间安静下来,透露出一种说不出来的诡异。
立誓这一件事戳到了极为敏感的地方。
韩德元打破了这沉默:你还相不相信这些誓言?
说完,他叹了一口气。
陈子惠垂眸,应了一声,道:信,人总要有敬畏之心。
眼中蒙上一层水雾,强忍着将泪水压下去。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被人污蔑,在朝堂中的夹缝中求生时没见他哭过,被匈奴人以数倍于己方的兵力所围,没见他畏惧过,单单是提起来这件事,眼里泛起了泪花。
还是在提起她婚事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