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白月光套路之后(97)(2 / 2)

加入书签

他做到这般,已经是足够了。

月亮渐渐升起,掠过低矮的群山,与星辰相伴,将光芒挥洒到原野。

韩昭昭目送着周灵派来的侍从骑上马,马嘶叫一声,接着,踏着柔嫩的草远行而去。

而她,顶着一对红通通的眼眶,立于风中,有些寒冷,心里是无尽的孤独。

忽然,一股暖流弥漫,袭过全身的每一寸肌肤。

是陈子惠来了,拥着她入了怀中。

天色已晚,可要回家?

第155章 游子归乡

◎暮春时节,游子归乡◎

周灵没有食言, 第二日一早,装着韩德元灵柩的棺材便被送了过来。

周围的人谨慎,围着韩德元的尸体验了一圈, 也没有验出来什么可疑的物品,这才算放了心, 预备着给他下葬。

下葬要选墓地、挖墓地、立碑,这些都得耗费些时候, 因此,他们先是暂时把韩德元的灵柩停在了某处, 预备着十几日之后, 待一切准备得大致妥当之后,再去下葬。

这个时候,周灵仍然在等待援军,与陈子惠的军队对峙, 随着援军渐渐迫近,士兵们的亲属还未周灵所控制,军中的气氛越来越焦虑。

家中经历如此大的变故,又逢上这些事情,就连韩昭昭也是有些坐不住,倒数陈子惠最为淡定, 他相信匈奴内部的动乱必然会很快解决,而江星阑定然会抽出一部分军队来帮助他。

如今,是越发低落的士气。

为了更为深入了解这士气低落到了何种程度, 夕阳隐没了最后一丝光辉, 火把纷纷点燃起来的时候, 她穿上普通士兵的衣服, 简单地易容了一下, 扮做普通士兵的模样,行在营帐中间。

听到低低的喟叹,行近时,那声音渐大,转而哀凉的叹息。

火把的亮光下,几个士兵席地而坐,哀声叹气。

你说,等到了个啥时候,咱们才能进城?

谁知道啊,那边可是一点儿信儿都没有,就连咱们将军、副将的一家子全都被关着呢,这么多天,和他们就是干瞪眼了。

不是说,援军过来,过不了多长时了吗,他们那边的兵都要过来了,听说,已经要渡江了。

咱们就在等着,等等等,就会等,到底要等到个啥时候!

一个士兵猛地站起来,愤愤地跺了跺脚,声音之大,如惊雷在天空当中轰然炸裂。

愤怒至极,又抽出刀,舞了一番,之后,又将刀横插入了泥土当中。

接着,又怨恨道:还说是要联合匈奴,联合?我更不信!都多少年了,我在边境上站打了那么多场仗,最清楚,打得这么狠,怎么可能!

他的年纪不算小了,若是按照一般情况,从壮年便开始从军,也算是老兵了。

有人劝道:你可别这么说,这么说,不是把士气往下落吗?咱们要相信刺史,相信元帅。

不是,我也不是不相信,我知道他们的能耐,可是太难了啊。

就算是知道匈奴当中有他们的人,谁也不敢相信原来与他们浴血而战的匈奴突然倒头帮向他们这边。

我还怕的是,为了打败他们,咱们这边会跟匈奴达成什么协议,那叫什么,啊,引狼入室。若是这样,咱们还不如战死,我就是死,也不能让匈奴人□□咱们的一丁点儿土地。

不会的,不会的!

我知道不会,可我就是怕啊,他们真的会归顺我们吗,为什么要归顺我们?

长夜下,面对着寥寥的星辰,他质疑着,这辈子浴血沙场,死生已经置之度外,怕的却是这个。

手里提着刀,望着天,忽然喃喃道:天上的星星,不论近处还是远处,都是一样的,要是能够看见匈奴那边是什么情况,再来告诉我,该有多好。

之前守夜时,常做此种想法,那时是念故乡,这次是关心塞外的动向,心系故国。

韩昭昭举了一个火把,缓缓地行过这几个人的前面,她的步伐轻盈,一点光划过士兵们的眼帘,有的人只抬眼看了一下,接着进入担忧当中。

韩昭昭默默地走过,独举一个火把,总算走出了那低沉的气氛,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在没有什么人的地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她也是不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等来江星阑。

夫人?

有人在身后唤她。

她回头,见是陈子惠的亲信,便问道:何事?

难掩愁绪。

是匈奴来的密信。

韩昭昭双手虔诚地捧过,希望等了这么久,得来的是好消息,这封信太沉重了,揣了太多人的心愿,有站在外面守夜的士兵,有荷着锄头归家的百姓,有塞外的驱逐着牛羊的牧民,还有那已经入眠的前辈。

她的手颤抖着,拆开信封,把火把扔到一边,只借着月亮的光模糊地见到了上面的字。

是工工整整的,用中原的文字书写的,按照陈子惠之前告诉过她的暗语,她拼凑出来其中的含义。

只有八个字暮春时节,游子归乡。

也就是在知道那含义的瞬间,她泪如雨下。

之前所恐惧的一瞬间都化为灰烬,盼了这么多年,数十代人的期盼都有了结果,他们能回家了,王师终究还是眷顾了北方冰冷的土地。

就着火把上的火焰,将这封信烧为灰烬。

韩昭昭又一次抑制不住地哭了,是自那日得知韩德元死讯以来的第一次。

持着火把重新走上来路的时候,她仍是掩不住低低的抽泣声,这一声惊动了方才争论的士兵,纷纷往她这边望去。

见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士兵,拿着火把远远地走过,看不太清楚面容,想来年纪应当不大,看衣服也是普通的士兵,怕也是如他们一样,为着战事而焦灼。

有人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小兄弟,别担心,我们有这么多人,只要我们服从安排,勇敢去冲锋陷阵,别慌,我们会赢的!

远处的人动了动,听到了他们的声音,点了点头。

这一刻,韩昭昭想把消息告诉他们,匈奴的援军来了,他们不必如此担忧,胜利在即。

可是,为了麻痹周灵的军队,他们暂时要将这个消息隐瞒,一点点儿地通过渗透的方式告知底下的士兵。

不过,很快,这个好消息他们就会知道了,他们见证血泪,也会见证江山一统,见证无数前辈的夙愿成真。

恰巧在得知消息的第二日,韩德元的陵墓已经修筑好,因是暮春,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灵柩又在军中,不得已,没有按照习俗而是提早将他下葬。

墓穴已经挖掘好,因为军务繁忙,韩昭昭只带了几个人参与了她父亲的葬礼,规模极简。

韩德元入陵墓,石棺即将盖上的时候,韩昭昭拦下了他们。

让我进去再去见他一眼,最后一眼。

除了她和陈子惠,对于韩德元的身世,哪怕是再亲信的人,也不清楚。

她让人围在这一间墓室的外头,独自靠近了石棺。

低头,手指轻动,揭下了韩德元脸上覆着的面具。

一张中年男子的面容显现在她的面前,脸颊上可见他的沧桑还有他年轻时的英俊面容。

韩昭昭见过自己祖父的画像,他与他的父亲长得并不像,这副好面容当是随了他的母亲。

若是一个女子生了这样的面容,又是战败的俘虏,会发生什么,也不难想象。

虽然,那些事情韩德元没有和她说,但她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韩昭昭将面具放在手中,逐渐揉皱又撕破,他活了一辈子,想必还是能盼望着以自己的真实面容示人的吧。

那她帮他实现,她来,还是想告诉他一个消息。

暮春时节,游子归乡,漂泊在外的人要回家了。

合上石棺的那一刻,她看到他隐隐约约的笑容,心满意足,像是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从容地长眠。

等天下统一的时候,我会把消息告诉我的父母,还有叔父您的。

按照卫国的传统,一个有身份的人下葬之后,往往要拟写碑文,称颂他一生的功绩,做赋者起笔欲写文章,韩昭昭摆手说不必。

恋耽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