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公路林子律(8)(1 / 2)
以后?翟蓝准备动筷子的手暂停。
游真单手托着下巴点了点头,动作漫不经心。
透过敞亮玻璃窗,喷泉折射阳光时溅出彩虹颜色,好像也突然浮现在游真的眼底。
作者有话说:
翟哑炮小刺猬臭小孩蓝。游真
ps:绿风是后摇乐队,没有主唱,构成是吉他手x2,贝斯手兼合成器手x1,打击乐x1
第11章
两个人吃饭,就算饭量再大也不可能把招牌菜都点个遍。游真按照央金的推荐点了几个菜,以为翟蓝饿坏了肯定直奔大肉,但对方却先拿起了暖水瓶。
掀开木塞,翟蓝试图往里看,黑洞洞的一片什么也辨认不出。
正要问,香甜的奶味霎时围绕了卡座,他眼睛亮了亮,没找到杯子,就用碗给游真满满地盛上,推到他面前: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奶茶?
叫甜茶,正宗藏式奶茶我怕你喝不惯。游真猝不及防被他照顾,有点不习惯,把碗给翟蓝推了回去,不用管我。
翟蓝已经倒了第二碗,无辜地端起,尝味时继续看他,眼神无比纯良。
游真:
小屁孩还挺有个性。
他暗自腹诽自己对翟蓝的初印象果然没太大偏差,他是只刺猬,尽管心情好了会让游真看一眼藏在尖刺下的柔软,但大部分时间仍竖着棱角,随时准备归还人情翟蓝应该是会把恩惠和善意分得很清的人,选择性接受示好,拒绝一切与现阶段相比太暧昧的举动。
你不喝吗?翟蓝问。
鼻尖,香气让盘旋念头暂时抛在脑后,游真笑了笑,端起碗,喝一口醇厚的甜茶。
暖水壶的外装个性十足,实则完美保留了甜茶的温度和口感。
味道不太甜,巧妙地用茶叶中和了高原牛奶加热后的一点腥膻,从舌尖丝绸般地滑过,吞咽入喉,霎时一股温暖仿佛流淌全身。
游真抬眼,少年两手捧着碗,嘴角残留发白奶渍表情无比满足。
神情让游真恍惚一瞬,他情不自禁地笑了笑却什么也没问,继续喝完了自己那一碗甜茶。可或许是他的错觉,见了底,糖度似乎有所增加。
点的主食叫玛莎拉鸡配楠,店员介绍时语速很快,等她一走,翟蓝指着那两大盘鹦鹉学舌:玛莎拉蒂
鸡。
玛莎拉鸡?配馕?
是楠。游真再次纠正,尼泊尔的叫法。
足足有小臂长的烤饼子衬得旁边那一碗鸡肉咖喱越发迷你,乍一看有点分量不足。大约从窑炉里烤的,单面有几块焦黑,糊也糊得不彻底,反而散发出一股奇异麦香。比馍要大,比馕要薄,又不似红糖锅盔圆滚滚形状可爱。
见翟蓝不知所措,游真从相对细的尾部掰下一大块,酥脆边缘随即窸窸窣窣地掉了一桌子残渣,内里却十分柔软,面团加了青稞,扯开时韧劲十足。
他递给翟蓝,对方这次没跟他客气接过了:好香啊
试试,不够再加。
翟蓝说那么大一块呢,拿着两端,无从下口了片刻也不管什么用餐礼仪了,就这么拿着放进咖喱中滚了一圈。
香料加得重,还能吃到一股浓郁肉桂味,辛辣中带了点甜,看似粗糙的咖喱入口却非常细腻,饼子清淡而咖喱刺激,再加上大块的主食,鸡肉香嫩多汁,土豆软糯,都吸饱了咖喱附着上烤饼,一口下去着实扎实。
很有嚼劲,微微的辣味在舌尖弹跳,这时再喝一口甜茶
我感觉一口就饱了,又忍不住继续吃。翟蓝点评,手里还在继续把饼子撕成小块,像印度菜,又比印度菜清新一点点,鸡肉混合了香料但其实不太刺激,肉香很明显,可能香料有不一样的地方,也可能因为咖喱其实没有很厚
游真听得发笑:你真专业啊翟蓝。
谢谢夸奖。翟蓝把这当做一句表扬,我可是很挑食的,虽然不会做饭但菜好不好吃绝对很会选。
他说得一本正经,游真也往心里去了:那我的店,回头开发新甜品时请你试吃?
真的?翟蓝声音欢快许多,你要记得叫我!
一言为定。游真举起甜茶的碗。
两个小碗在半空碰了一下。
清脆的一声响,仿佛能一直撞进心底。
行了,快继续吃凉了会影响口味。游真催促,其他几道特色你试试看。
除了咖喱配楠,游真点的另一道土豆牛肉包子也是招牌。土豆打成泥,与牛肉馅包在一起高温油炸,表皮焦黄,掰开后滚烫,芝士和着肉馅的致命诱惑让人忍不住一口吞了,却又碍于温度无法下口,平白给食物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分量看着确实不够厉害,起先见翟蓝那副饿坏了的模样,游真还偷偷担心过自己点的东西够不够,做好了加菜的准备,然后发现没那个必要。
尼泊尔菜其貌不扬,真吃起来才发现都是高碳水、高热量、高蛋白。
鸡肉,土豆,最后喝了口甜茶来宣告结束,翟蓝吃相看不出胃口大开,等他停下,游真才发现桌上几个菜几乎都光盘了。
低头摸一摸自己的肚子,再拍一拍,听着那道闷响,翟蓝笑出了声:我靠,真的饱了。
你那什么动作游真嫌弃地说。
翟蓝不理他,兀自摇头晃脑了几下,转向窗外。
炽热的阳光仿佛永远不会终结,他经过长途奔波,不停心理建设接受现实再到寻求改变,现在和游真坐在这间拉萨的餐厅里吃一顿便饭,其中到底有多少巧合,又需要积攒多少运气才能走到现在的时间线?
而这几乎是翟蓝能想到的,许多原因叠加后最好的一次结果导向。
午后,蓝天澄澈干净没有一丝流云,向后远望,布宫的红墙只留一个轮廓,而更近的前方金色穹顶璀璨无比。
穿过整条八廓街,与布宫如出一辙的红色围墙绕着金顶,五彩经幡飘扬,红衣僧侣变得更多了。念念有词的普通居民、信徒、游客,次第前行,每个人之间都默契地保持一步之遥,手掌拂过廊下一排转经筒。
大昭寺的转经筒。游真说,他对这里的熟悉更甚布宫,语气都染上了怀念,好多年了,一点都没有变过。
什么时候来的?
十来岁,可能是十三,可能是十四,那会儿我还在上初中。
翟蓝没有再问,他猜游真应该同家人一起来旅游的,隔了这么多年没印象也说得通。他们聊着行人和转经筒,不知不觉默契地排在了队伍最末端。
谁也不开口,也无需多交流,似乎有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推着他们走向那排脱色、斑驳、可依旧被每一只手虔诚抚摸的转经筒。
推动它们的是风声,或者愿望?
顺时针往前走去,手掌第一次碰到沉重的黄铜色时,翟蓝感觉到指尖在颤抖。他轻轻地一推,刻满藏文、浮雕的经筒向前转动,筒身中空,随之发出了如风一样的呼唤,似乎回应着心里的某个声音。
翟蓝走出一步,手掌全部贴上微冷的金属,他轻轻闭了眼。
耳畔,风反复鼓噪,与诵念经文低语连成一片,织就了密密麻麻的网,为翟蓝隔绝出一小块静谧的空白,让他能听见心跳有力地跃动。
我不想继续困在死亡的阴影里。
活着,不再去反复回忆那些画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