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页(1 / 1)
('
提前造势。
自发宣传。
别说,效果还真不错,录制第一天《边走边唱》就蹭了个微特热门,博得了极高的关注。
录制过程中还有不少死忠粉一路跟着他们呢。
周游他们也不介意,反而和跟着他们的粉丝聊天。
“姑苏哪里好玩啊?有没有推荐的?”
“姑苏好玩的地方很多啊,比如……”
“今天下午我们就想坐一坐,不费体力,但很悠闲的那种地方。”
“去坐船,或者去喝茶听评弹啊。”
粉丝们热情地给出建议。
李青瑶、唐梦溪对坐船很有兴趣。
坐船穿行于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颇为惬意。
而周游、墨帅杰、徐健、齐昊阳则更倾向于喝茶听评弹。
徐健:“评弹可是姑苏特色,吴侬软语,不去听听体验体验,怪可惜。”
墨帅杰:“周游不是喜欢喝茶吗?姑苏的碧螺春必须得尝尝。”
齐昊阳:“我晕船。”
唐梦溪:“……昊阳,你不行啊。”
周游:“闲来无事,勾栏听曲。”
众人:“啥??”
本来挺正经一事,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变了呢?
最终一行人决定去“勾栏听曲”……不对,是茶楼听曲。
后续慢慢坐船游览姑苏的风景。
他们根据粉丝的推荐去了一家就近的知名茶楼,据说这里的两位唱评弹的老师声名远播。
每天不一定能有位。
不过周游他们这样的明星,还是有“抢座”优势的,老板热情接待,给六人安排了靠前位置。
“喝点什么?”
“上好的碧螺春。”
第343章 起风了
姑苏评弹与姑苏园林、昆曲并称为“姑苏三绝”。
“云烟烟烟云拢帘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黄~~”
吴侬软语。
听得周游身上酥酥麻麻。
“太好听了。”墨帅杰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可都是传统文化瑰宝。”徐健说,“你们谁会吴语的?”
“我会一点点。”李青瑶说。
“那会唱姑苏评弹吗?”齐昊阳问。
“不会,”李青瑶说,“挺想学习。”
前方表演姑苏评弹的两位老师,上手叫金伯,下手叫王香月。
金伯很是幽默。
开场时说:“我知道你们是冲着王老师来的,但请你们录像的时候,镜头稍微往我这边移一移,我要求不高,拍半张脸就行。”
王香月约莫四十岁的样子。
身着旗袍。
手抱琵琶。
韵味十足。
在网络上有不少粉丝。
金伯是个五十来岁的儒雅老先生。
很快表演开始。
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
说唱细腻。
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插笑料,妙趣横生。
周游听着评弹,喝着茶,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
颇有几分江南才子勾栏听曲的意味。
生活点+1
生活点+1
不断收到生活点增加的提示。
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唐梦溪对评弹十分痴迷,连听了两曲,趁着金伯和王香月两位表演老师休息喝水的间隙的,开口请教,“王香月老师,我可以跟你学学吗?”
“当然。”王香月气质优雅,为人随和。
放下茶杯便耐心教唐梦溪。
唐梦溪听得很认真。
唐梦溪并不会吴语,但她有相当的语言天赋和音乐天赋,很快就能试着唱两句了。
墨帅杰:“真厉害啊。”
徐健:“梦溪唱吴侬软语的时候,就像个江南女子。”
唐梦溪很高兴,问李青瑶、周游等人,“很有意思,你们要不要试试?”
金伯和王香月投来鼓励的目光。
现场的客人们也都起哄:
“来一个!!”
“大明星们唱一曲。”
“周游唱歌!”
“李青瑶唱唱。”
这档节目本来就是音乐旅行综艺,六位歌手可都不是善茬。
来节目就是玩儿。
再加上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大家都跃跃欲试。
“我试试。”高音小王子墨帅杰道。
墨帅杰虽然被称为高音小王子,但实际上他的音域很宽,各种各样的曲目学起来并不费劲。
很快就掌握了要诀。
大家都试着唱评弹,唯独周游在那神在在的喝茶。
墨帅杰:“周游,你不试试?挺好玩的。”
周游:“我会点皮毛。”
墨帅杰:“你会?来两句?”
身后的客人们跟着喊来两句。
明星的羊毛能薅两根是两根,反正这演出就一顿茶钱……
周游见大家呼声很高,便答应下来,“行。”
“王老师,可以借你的琵琶一用吗?”周游问道。
“可以。”王香月将琵琶递过来,并且将位置让给了周游。
周游接过琵琶坐下来,抱着琵琶弹奏起来。
缓缓开口唱起来。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周游拥有完美歌喉,以及世界语言精通技能,用吴语唱这首《声声慢》小菜一碟。
他甚至还能用女声唱。
不过他没有。
而是用的自己的“原声”,虽然唱不出女性的那种吴侬软语的味道,但也别具风格。
“好好听!”唐梦溪瞬间化身周游的小迷妹。
“他怎么什么都会啊?”齐昊阳表示惊讶。
“语言小天才。”徐健也忍不住称赞。
就目前而言周游会汉语、千岛语、西语(英语)、粤语、闽南语,现在竟然还会吴语……他到底学了多少门语言啊。
李青瑶认真听着,她甚至有种错觉,即周游生于姑苏长于姑苏。
墨帅杰则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香月则是被周游的表演彻底吸引住了,还有这首曲目,她没听过啊,“这首评弹是?”
周游的手指从琵琶上移开,“《声声慢》”
王香月:“没听过呢。”
周游:“我写的。”
众人惊讶。
竟然还是原创啊。
王香月:“太好听了,词也好。还……还有其他的吗?”
王香月发现自己有点贪心。
周游则摇了摇头。
《声声慢》是存在于他的记忆中的。是吴老师的出圈之作。听了很多遍吴语版。
他倒是还听过其他评弹。
比如《钗头凤》。
陆游作词。
他只记得词,并不记得曲,不会唱……所以只能摇头表示没有了。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原诗。
但在评弹的演唱中,中间还多了一段。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后面多了“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也是《凤头钗》。
不过是宋朝的唐婉所写。
两首诗词算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评弹曲目。
周游将琵琶递还给王香月,下面喝茶的客人毫不吝啬的鼓掌。他们想多听周游唱两句,但也知道,人大明星能唱一曲原创已是不易。
周游重新坐回座位,墨帅杰好奇问道:“你什么时候学的评弹?”
“出于兴趣,略有触及。”周游淡淡回答。
“牛。”墨帅杰竖起大拇指,“吴语也很好。”
接下来的时间,周游他们都耗在这里听评弹。
时光一分一秒流逝。
吴侬软语入耳,听着十分享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