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1 / 1)
('
“伯仁,朕有件事,需要你和蓝玉去做。”
朱元璋开口道。
“陛下请说,臣必竭力而为!”x2
常遇春和蓝玉当即应下,没有丝毫犹豫。
随即朱元璋开始朝着两人安排了起来。
……
另一边。
厢房内。
苏璟坐在窗边,一直都没有睡。
“娘的,真是小刀喇屁股开了眼了。”
苏璟嘴里吐槽了一句,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无奈。
青州府府衙内,朱标一句话,知府贾绍祖立刻就让出了知府的职权。
当时的苏璟,便已经猜到了,牛懿就是大明太子朱标。
因为没有其他未成年小孩可以做到这个事情了。
青州府知府,那是一方大员,不是什么小猫小狗。
除了太子,换成随便什么皇子,或者公侯的儿子,都不行。
数十万百姓,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承担责任的。
当然,苏璟也知道,朱标这名太子,在大明历史上,一直都深得百官的拥护,官员是信任他的。
所以呢,随便没有明说,但心里都清楚。
只不过,因为青州府瘟疫的事情,牵连了无数的百姓,所以苏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之后,朱标没提,苏璟也没说。
就这么在莱州府呆了一段时间又回来,苏璟深刻的思考了一下自己之前和朱标说过的东西。
说实话,苏璟的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和大明皇帝的正统继承人,大谈政治。
这换个思路,那不是键盘侠直接从网络世界被抓到了现行么,还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面前。
救救我!
谁来救救我!
这是当时苏璟的第一想法!
在莱州府的时候,苏璟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干脆直接跑路算了。
毕竟山高皇帝远,又有着系统的黑科技,完全是可以做到让苏璟从此大明消失的。
只不过,朱标的态度,打动了苏璟。
这位太子,即便猜到了苏璟可能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对待苏璟的态度,依旧没有丝毫的变化。
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
从一而终。
大半年的相处,苏璟也不是铁人,感情还是有的。
这份师徒之谊,苏璟不想自己单方面的结束。
至少,自己对朱标不告而别,那肯定会伤了朱标的心。
所以,苏璟还是选择了回来,回来再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二百四十一章 论功行赏,够不够!
苏璟回来,朱元璋亲自迎接的消息,很快在大明朝堂内迅速的传开。
奉天殿,早朝。
朱元璋早就从“牛府”赶了过来,这开年之际,大明的事情相当的多,每天的早朝,那是绝不能取消的。
群臣分列两旁,抬眼扫去,满朝文武,基本都被淮西集团的人占据了。
原本浙东集团以刘伯温为首,如今刘伯温请辞,已然不在。
而浙东集团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便是如今的翰林院承旨宋濂。
不过宋濂更像是纯粹的文人,虽然是浙东文人的领袖,但实际上在朝堂上的作用并不大。
所以,此时的大明朝局,那完全是淮西集团所占领。
不过,现在淮西集团,依旧是朱元璋所倚仗的主力,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现在大明急切需要的力量。
朱元璋将苏璟推出来,更多是想平衡朝局。
打破这个平衡,他暂时没有这个想法。
“如今年关已过,北元余孽的问题,还是要好好议一议。”
朱元璋一开口,直接将早朝的会议主题定性。
北元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即便是去年才得了一个大胜,但残存力量依旧。
朱元璋继续道:“扩廓帖木儿在西北为患,时间越长,越是难以对付,所以朕决议北伐,你们有什么想法?”
群臣当即一个个出列,发表自己的看法。
无人反对,全部都是赞同。
这一方面是朱元璋个人威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同时说明了扩廓帖木儿的威胁,谁都清楚。
这个扩廓帖木儿,正是王保保。
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正是现在元朝余孽中的领军人物,也与大明诸将的不少人都交过手,互有胜负,军事上颇有实力。
所以,这会朱元璋提到王保保,群臣都明白,这仗得打。
这件事很快就尘埃落定,最终朱元璋定下的名额是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左副将军,李文忠为右副将军,出征沙漠。
朱元璋看着诸将问道:“元顺帝滞留塞外,扩廓帖木儿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你们出师,当以何为先?”
徐达回答道:“以师直取元顺帝,扩廓帖木儿失势,可不战而降。”
徐达作为大将军,还是相当稳重的打法。
正面直取元顺帝,那扩廓帖木儿这个大将军,自然就没有了威胁,因为他要维护的东西没了。
这是徐达一贯的作风。
朱元璋摇头道:“扩廓帖木儿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顺帝,是忘近而取远,失缓急之宜,不是善策。”
“我的意思是,分兵二道,一令大将军徐达,自潼关山西安,捣定西,取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徐达出居庸,入沙漠,追元顺帝。使其彼此自救,无暇应援。何况元顺帝远居沙漠,料不到我师突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易。此有一举二得之效。”
朱元璋作为顶级的战略大师,也是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的。
在如何对付元朝余孽上,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战术构想。
“陛下圣明!”
徐达立刻说道。
出征的事情就此敲定,朱元璋的心情大好。
“关于太子已经回来的事情,我想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朱元璋话头一转,直接扯到了朱标的身上。
太子朱标!
大明未来的皇帝,此刻安然回到了应天,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哪怕是有着两党相争,但朱标却是两党都非常推崇的。
淮西集团这边,常遇春是未来岳父,浙东集团这边,朱标自小的老师便是宋濂。
可以说,为了朱标能更好的掌控大明,朱元璋早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虽然说不少大臣都有着自己的手段探听到了朱标安全回来的消息,但任何探听来的消息,都不如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的可靠和安心。
果然,朱元璋这话音刚落,群臣的神色就好了不少。
只不过,下一秒,朱元璋便说道:“防治了青州府瘟疫的苏璟,也回来了,你们说,朕应该如何嘉奖他啊?”
青州府的事情,在朱元璋这里已经定性,苏璟是大功臣。
凡事都是结果导向,过程有问题,只要结果没毛病,那挑刺就比较难。
“崔尚书,这礼法之事都是你来拟定的,朕想着以苏璟的功劳,应该能封爵,只是这封什么爵位,朕还没有考虑好,你以为呢?”
朱元璋看向礼部尚书崔亮,笑呵呵的问道。
封爵!
此言一出,群臣震撼!
他们都知道,朱元璋想要推苏璟,但没有想到,竟然会直接封爵。
崔亮缓步走出,朝着朱元璋说道:“启禀陛下,今大明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勋爵之位,臣以为,以苏璟之功劳,以子,男两等比较合适。”
大明的勋爵之制也是才制定的,爵: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正、从二品郡伯;正、从三品县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从五品县男。
朱元璋大封功臣,五位国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和邓愈都是淮西集团的。
而浙东集团的领袖刘伯温,仅仅只是封了一个伯,甚至连侯都不是。
这其中的情况,固然有淮西集团本身的功勋卓著,也有着朱元璋本人的倾向。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