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1 / 1)
('
鉴定佛像一直是古玩行当一件难事。
因为涉及对信仰、文化以及对古玩工艺的熟捻掌握。
比如,鉴宝师傅若要鉴定眼前这尊弥勒佛像,往往需从三方面着手,判型、识刻、断质。
判型。
大肚弥勒造像在佛经中并无记载,普遍认为是按五代后梁时期浙省奉化僧人契此形象塑造而成。此僧身体肥胖、敞胸露脐,背携布袋四处化缘,民间也称“布袋和尚”。你若判断为在后梁之前的东西,必然不对。但后梁至今,时间跨度太长,断代难度较大。
识刻。
上面那行小字为篆体。篆体为秦大一统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后,创制的一种书写形式,到西汉末年,被隶书所取代。但因篆体优美,笔画可曲可折,古今皆喜用于印章,通过字体也判断不出来。顶多只能判断其不属于秦前或流行隶书汉后的一段特定时期。
断质。
陶器自商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东汉时便发展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瓷开始逐渐取代陶,历经一千六七百年发展,各种复古陶、瓷多如牛毛,若表面无显著特征,基本不可能辨识。
这尊弥勒佛像三无特征。
要对其断代讲传承,几乎不可能。
但那只是对别人而言。
我所思考的是。
它为什么会三无?
而且,还隐匿的如此完美。
古玩是死物。
死物与死人一样,不会隐藏自己。
即便痕迹模糊,它一定会有出处或瑕疵,供人判别。
如同警察办案验尸,尸体呈现出来的证据,远比活人讲话要真实可靠。
只有活物,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
郝蛋鸡是活人。
他完全可以用古陶土做出一尊三无特征的弥勒佛像。
笑脸弥勒。
对郝蛋鸡来讲,是一件彰显不出任何特征的完美工艺品。
但对鉴宝人来说。
这是一种嘲笑与挑衅。
“可以上手吗?”我问道。
郝蛋鸡公鸭嗓回道:“随便上手。”
黄慕华二郎腿高高翘起,手中扇子轻轻摇晃,自顾自地喝茶,脸上不屑之色尽显。
我拿起笑脸弥勒,在九极仰莲上捏了几下。
尔后。
我将笑脸弥勒放回檀木盒子,手疾速地拨动转盘。
转盘受力。
无比快速地呼呼转动。
快的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清楚餐桌上面菜的样子。
足足几十转之后。
弥勒佛像在郝蛋鸡的正前方稳稳地停了下来。
它的眼睛。
几乎可以与郝蛋鸡对视。
餐桌上有菜、有汤。
菜一片未落。
汤一滴未洒。
黄慕华和郝先生见了,满脸懵逼。
我这一手,显然比刚才郝蛋鸡转一圈厉害了太多。
让他们更惊讶之事还在后头。
我在自己这边,用手指轻轻地弹了一下转盘。
耳听细微的“吧嗒”一声脆响。
对面郝蛋鸡身前的笑脸弥勒佛像,与下面的九级莲花座连接之处突然断裂。
弥勒佛像坐不住,栽倒落地。
摔碎了。
陶土四散而裂。
敲山震佛!
怎么羞辱我的。
我让你怎么还回来。
“狗蛋包天!”
黄慕华勃然大怒,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第63章 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黄慕华气急败坏了。
马萍见状,双手环抱在胸前,语调冷冰冰地说道:“黄少爷,何必如此激动?苏兄弟出此手法,自有话说!”
黄慕华闻言,油面铁青,双目死死地瞪着我。
正常情况之下。
佛像的最脆弱之处在于颈部,常会断裂。
为此,大家无论是去景区参观,还是玩佛像,很多时候只能见到精美无比的佛头,而佛身却不见了。
这种古玩,叫做佛首。
但佛像当中,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弥勒佛。
弥勒佛非常胖,几乎没有脖子,头与身子永远连在一起。
它最脆弱的部位,位于九极仰莲座与佛身连接之处。
刚才我用手在捏佛像,看起来像在断质。
其实。
我已用巧劲将佛像与九级仰莲座给暗中掰断。
在餐桌转盘疾转过程中,速度、力道非常均匀。
犹如人乘车前行,只要速度均匀,无论是向前高速行驶,还是缓慢停靠,乘坐之人其实既不会前倾、也不会后仰,非常之平稳。
所以。
餐桌转盘在转动、停靠之时,弥勒佛像都会完好无损。
可惜。
待停稳之后。
我故意用中指弹了一下转盘。
对断裂了的弥勒佛像来讲,哪怕这种传导过去的轻微震动,都会导致佛身摔落在地。
敲山震佛。
表面看起来手段神奇、令人震撼。
讲白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古玩行当,其实与魔术师行当有些相通。
借用《卖油翁》里面的一句话。
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我说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手毁假佛、心敬真佛。想必两位对我刚才做法,可以理解。”
点到为止。
他们听得懂。
此话一出。
郝蛋鸡那张若枯树皮般的老脸顿时青一阵红一阵。
黄慕华目光极为凶狠,但还是忿忿地坐了下来。
可这王八犊子的脸皮极厚,丝毫没有廉耻之心,反而晃动了两下脖子,嘴角上扬,说道:“很好!苏先生果然一位火眼金睛、敢挑西天的斗战圣佛!”
马萍虽然知道我已经鉴定出来了,但她对古玩行当肚子只有半桶水,对于我刚才那招敲山镇佛怎么弄出来的,以及话中之意,其实并不大了解。
可她能当上大姐大,城府足够,无比自信地问道:“黄少爷,还有什么考题?”
黄慕华闻言,将手中折扇“啪啦”合上,说道:“先吃饭吧,肚子饿了!”
对这家伙不继续开考,反而要吃饭。
马萍有些发愣。
我也不理解。
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
黄慕华第三道考题肯定要摆上,至于什么时候摆,由他决定。
无所谓。
兵来将当、水来土淹而已。
服务员继续上菜。
一桌四人。
没人吭声。
气氛非常之诡异。
饭吃到一半。
黄慕华突然张口说道:“苏先生既然是斗战圣佛,可知道咱们吃得这一道佛跳墙,炖菜所用的罐子,是哪里产的?”
佛跳墙为闽省一道名菜。
一般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牛皮胶等珍稀食材,加入老酒和高汤,文火慢熬而成。
酝启荤香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
因此而得名。
马萍一听,将手中筷子重重往餐桌上一放:“这超出古玩鉴宝的概念了吧?”
常理来讲。
这确实不属于古玩鉴宝范畴。
古玩主要突出一个古字。
老东西才有价值,才有鉴定的必要。
一个现代作坊产出的盛菜坛罐。
没有任何鉴定意义。
华夏产这种瓷碗陶罐的厂家,何止千万。
黄慕华非要让我说出餐桌上佛跳墙炖罐的出处,纯粹是一种吃饱了没事的刁难。
黄慕华闻言,抬手制止马萍,说道:“马姐,我出考题,自然有我的道理,你且让他先说。至于是不是古玩鉴宝范畴,黄某自会给出一个解释。”
我放下手中的汤勺,问道:“真说?”
黄慕华冷哼了一声:“当然真说!”
我回道:“金陵沪上路七十八号,中天苑陶瓷厂,炖罐出产不超过半个月。”
黄慕华闻言,突然哈哈大笑。
像是癫痫病开始发作。
笑了好一会儿。
黄慕华开始边笑边咳,非常剧烈。
他还拿着手帕捂着嘴。
我见到,手帕上有丝丝血迹。
身体之虚,难以想象。
在这一瞬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