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1 / 1)

加入书签

('

实在是蹬鼻子上脸,欺人太甚!

杨支书更是直接开怼:“姓程的,你知道停工一天,给厂里造成多少损失么?”

老许头和李会计纷纷附和道:“就是。”

吴远面无表情,直接对陈应乾道:“陈主任,我给你们三天!”

陈应乾微微一滞,随即点头道:“感谢吴老板的配合,我们会尽快。”

说完仨人跟着马明琪进了财务室。

吴远回头把马明朝留下道:“你在这儿盯着,有任何情况及时跟我汇报。”

马明朝重重点头,随即往财务室门前一站。

压迫力十足。

吴远带着杨支书几人和姚所长出了兴旺家具厂的小院。

就听杨支书急的直跳脚道:“你怎么能让厂子停工三天,这得损失多少!”

“爹,急也不是办法,这一关早晚得过。正好我家里盖房需要木工帮忙,就算没有姓程的,我也得把老代他们抽调过去。”

老许头也跟着劝道:“这样也好。等到查不出问题来,他们自然就老实了。”

吴远转身给姚所长散了根烟。

就听姚所长感慨道:“老范当初要是有你一半识趣,就不至于闹到今天这步。”

吴远立刻来了兴致:“姚所,范老板没多大事吧?”

“这事不好说,反正蹲一年半载的号子,是少不了了。”

吴远却是心知肚明。

范为民要不是因为心里有鬼,大抵也不会那么不配合。

一通唏嘘之后,吴远眼见着老代、翟第、陈师傅、池师傅和仨徒弟出来了。

一行人直奔吴家老宅,开始支模板,立柱子。

财务室内彻底安静下来。

只有旁边的缝纫工场还不时传来阵阵唧唧声。

但程向东已经顾不上了。

他现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眼前的账本中去,就指望着能查出点问题,好叫吴远好看!

这一幕,看得陈应乾暗暗摇头。

嘴里抽着家具厂的华子,心里却对程向东这下属评价直线下降。

小伙子,你路走窄了啊!

等忙过这阵,得赶紧把这小子撵走。

否则就凭他这死脑筋,迟早会连累到自己。

相比之下,赵果这个女孩子,虽然一见到故人,就连工作都忘了,但起码不拖累人。

其实赵果和马明琪是校友,都毕业于市财会中专。

在财政局的时候,俩人就处的挺好。

结果等过年一回来,发现马明琪直接不来了,一问才知道辞职了。

好一阵惋惜。

如今在这里见到,赵果不由为马明琪感到委屈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小厂子里打杂?”

“果果姐,其实我挺好的。这里是我家,每天上班下班,不用奔波劳累。工资也不比局里少,又能照顾家里,这不挺好么?”

“那你工资有多少?”

马明琪比划了个数字。

就见赵果蹭地一下坐直身体:“真的假的?是我两倍还带拐弯的?”

“当然是真的,咱们厂效益可好了。”马明琪不无骄傲地道。

于是赵果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工作。

不查不知道。

一查吓一跳。

半天过后,赵果抬起头来,揉揉发僵的脖颈道:“明琪,这厂真的好赚钱呀!”

“这么赚钱的厂子,账目不可能没问题!”

说这话的是程向东,他已经嫉妒到发狂,甚至有些魔障了。

赵果白了这人一眼,回头继续跟明琪八卦:“真想不到,这么赚钱的小厂子,竟然是出自这么年轻的男人之手!看他年纪,没到30吧?”

“什么呀,我远爷才22!”马明琪一股护犊子的口吻道:“不过22岁,你也没戏。我远爷已经结婚了,小娘很漂亮,而且生了一对双胞胎。”

赵果仰天长叹:“天哪,为什么好男人都是别人家的?”

第92章 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人多力量大。

有了老代、翟第、陈师傅和池师傅四个大工的加入,加上吴远带着仨徒弟,寓教于干。

模板支得飞快。

上百平的模板,外加立柱,两天时间就搞定了。

这手艺不难。

但却是最为实用的一项内容。

前世千禧年之后,很多人凭着这门手艺,在劳动力密集的大工地上,轻轻松松地拿着一份大工的工钱,真正地实现靠技术吃饭。

模板一支好,3月31日一早,静等着混凝土浇筑。

半天功夫,就浇完了。

接下来就等着一层主体结构凝固,再进行二层扎钢筋、砌墙作业。

就在这时。

村部打来电话,说是陈应乾调查组工作结束,准备离开了。

吴远带着老代等人回到村部。

就见陈应乾一脸热情,赵果满脸崇拜,程向东如丧考妣。

调查结果不言自明,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吴远心里扬眉吐气,面上却明知故问:“陈主任,查出什么问题来没有?”

人精似的陈应乾,岂能听不出吴远话里的揶揄之意。

但调查造成厂里停工三天,还不许人家有点情绪么?

陈应乾想得很开。

更何况,对他来说,吴远没问题更好。

结交一下,说不定日后能成为一大助力。

于是直言道:“没有任何问题。”

吴远身后的老支书几人,以及老代这些师傅们当即放下心来。

接着就听陈应乾赞叹道:“我是真没想到,区区一个小厂,财务工作能做到如此细致,条理分明。见微知著,我现在总算明白,兴旺家具厂为什么能赚大钱了。”

纵使吴远不是那么肤浅的人,也被这马屁拍得格外舒服。

相比之下,先前的那点小插曲,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陈主任,辛苦了三天,别忙着回去了,留下来吃顿便饭。”

吴远趁机相邀道。

陈应乾一幅原则脸道:“多谢吴老板的美意,但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咱们改天,改天?”

送走陈应乾几人,杨支书一回头就长出一口气:“可算是把这帮丧门星送走了。”

“爹,话不能这么说。”吴远笑着道:“至少他们查过这次之后,咱们也能过段消停日子不是?”

“说的也是。”杨支书接过女婿递过来的华子道:“听说他们这样的工作组,查到哪儿封到哪儿。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咱们这家具厂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了,多亏你这孩子当初做事,留了个心眼。”

这话题,吴远没有往深了聊。

积极纳税这还好说。

引入几个村集体参股这事,则经不起仔细推敲。

于是就转换话题,问起道:“爹,二哥打电话回来没?”

杨支书一怔,“还真没有!这孩子走了有一个月吧,也不知道打个电话回来?”

随即就嫌弃道:“不管他了!你要不要跟我回去看看孩子?”

“嗯,我正准备去看看娘仨。”

爷俩说话间,回到家。

杨支书一瞧蒋凡也在,于是问道:“老二在外头找到工作没,他打电话给过你么?”

蒋凡一愣。

这段日子忙于服装店的事儿,她还真把那个废柴老公给忘了。

听公公这么一问,顿时焦急起来:“猛子没打过电话回来呀,会不会出什么事?”

吴远一左一右抱起小江和玥玥,就见杨支书和蒋凡的目光同时看过来。

“爹,二嫂,出不了什么事。顶多就是钱花光了,没钱打电话回来。”

蒋凡一听更急了:“他要是身上没钱了,可怎么办?”

杨支书背着手冷哼道:“他就是出去打工挣钱的,有手有脚的,还能饿死不成?”

因为杨落雁不在,吴远看了眼俩孩子,问问刘慧有什么要添的,之后就走了。

家里还一摊子事等着他。

临走时跟杨支书要了当初卖沙子、石子和水泥老板的电话。

这楼盖着盖着才发现,材料是永远不够用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