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1 / 1)
('
等到挂了电话,吴远也不去挖空心思地琢磨横财的事了。
该来的总会来。
都俩孩子的爹了,是时候稳重一些了。
一觉醒来,正月十五,元宵节。
吴远洗漱之后,披上棉袄,拿着一挂五千响的大地红往外头去放。
吓得原本在院子里摇头摆尾的大黄,掉头钻进了窝里,说什么也不再出来。
虽说家里没其他人了,但正月十五的这挂鞭,该放还得放。
毕竟一大早旁人家都放过了。
放完了鞭炮,吴远在煤气灶上煮了锅汤圆,顺便下了点冰箱里冻上的饺子。
不然单吃那么点汤圆,根本撑不到中午。
正吃着,马明朝开着桑塔纳到了。
车子停在门口,他就在院子里,陪着仨狗玩,兜里时不时带点小吃作为奖励。
仨狗也乐于跟他玩,尤其是糯米,俩耳朵支棱棱地竖着。
看着就聪明一些,完成各种指令和动作,也是最快最好的。
吴远吃完早饭,锁好了门,也就直奔盼盼家具厂了。
今天虽说是元宵节,但厂里并不放假。
吴远很适应,因为元宵节会越来越不像个节,甚至将来连法定假日都不算。
厂里的新老师傅们也很适应,因为干一天工,就有一天的工钱。
关键是吃得还贼好。
吴远到了厂办公室没多久,赵果就拿着票据过来签字了。
厂里财务的工作,如今全落在她和袁涛身上,仓促之间,难免有些繁重。
吴远目光扫着票据,嘴上却问:“会计人员招聘,有眉目了没有?”
一问到这事,赵果就不免叉着腰,抚着眉,一幅忧虑的样子道:“没呢,老板。我和袁哥的同学、校友关系都问遍了,暂时还没回音。”
这才是正常的。
如今这个动向不明的年代里,大多数人宁愿以不变应万变的。
于是不多的机会,就落到了那些不得不寻求转变的人员头上。
譬如县服装厂的员工。
所以吴远把单据交回给赵果时,就顺嘴提了一嘴道:“实在没头绪,你问问陆厂长。”
赵果点点头:“等陆厂长哪天过来,我问问。”
“这事尽快啊,”吴远又催了一句:“不快点把人员招来,将来你这个财务经理只带一个人,多难堪呀?”
“什么?”赵果瞬间来了劲儿,“老板,你是说……”
吴远点点头。
赵果当即脱口而出道:“老板,人家真是爱死你了!”
吴远莫名,至于高兴成这样么?
回到财务办公室,赵果忍不住眉飞色舞。
但当着学长袁涛的面,却还只能忍着道:“袁哥,陆厂长当初又给我们留下什么联系方式么?”
袁涛头也不抬地道:“留了,她家里的座机。”
这没什么用呀。
赵果琢磨着,任谁都知道,陆萍和裴娜,如今正在彭城考察建厂呢。
据说考察完,就会去上海接触进口设备的中间商。
所以赶过去找人,也不现实。
正思忖间,袁涛拿着一张单子过来了:“最近汇款过来的代理商和经销商有点多,总额达到四百多万了,会不会弄错了?”
赵果见怪不怪地道:“现在这些代理商和经销商,为了尽早提货,都是先款后货,也不是不可能。你根据这张单子,去银行确认一下。”
如今这银行汇款刚开通没多久,赵果总觉着有些不靠谱。
但方便是方便,安全也安全。
听说前些年老板出去倒腾国库券的时候,一百多万,都是直接拎的现金。
作为财务人士,一想起来,就觉着老板当年是相当勇。
袁涛边准备出门,边感慨道:“开年才一个月,就收了400多万。这一年下来,你说咱老板得赚多少?”
赵果一愣道:“这恐怕只有老板知道了。”
袁涛点头,却话锋一转道:“这次还得多谢你,把我叫来。”
“袁哥,客气了不是?”
眼看着袁涛出门,赵果心里愈发得意。
厂子发展到起飞,而她马上要成为这个起飞厂子的财务经理了。
想想,就忍不住有些心胸膨胀呢。
只是再怎么膨胀,也没法给席素素比呀。
那家伙,究竟吃什么长那么大的?
气!
等到日上三竿,吴远在办公室把报纸翻得差不多了,这才揣上两包烟出门。
结果门刚带上,他就后悔揣这两包烟了。
因为要去的是缝纫车间。
那边可都是娘们,根本用不着带烟。
到了缝纫车间,席素素正带着几个班组长开会。
看得出来,上次食堂的话,她听进去了,而且还执行的很快。
吴远并没有走过去指手画脚,而是转身准备离开。
结果这一转身,就看到门边的墙上,贴了好几张红纸,红纸上画着用毛笔绘制的表。
里头有数字,有小旗标啥的。
仔细一看才明白,这是各个工班组之间的生产数据,包括完成数量和合格率。
多少有点卷的意思在里面。
吴远忍不住点头赞许,行啊,学会举一反三了。
第313章 你可以模仿,但别想超越
情况比预想中进展的要快要好,吴远也就没惊动席素素,听取汇报,做点指示什么的。
自家厂子,不搞那一套。
于是连手都没挥,就转身离开,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
回到办公楼,正搁那跟杨国柱交待着呢,就见厂门口来了个小姑娘。
远远一看,吴远还没认出来。
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不是二姐家闺女石琳么?
“今儿元宵节,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舅,明天去上海,我我……”
这孩子一听,就知道是因为苗苗她们先走一步,她一个人坐车去上海,有些六神无主了。不然也不至于元宵节当天的,跑到这儿来。
“你跟我车走,明儿我去你家接你。”
石琳脸上瞬间轻松下来,转身就要离开。
吴远瞧着这孩子一脑门汗水都没干,就道:“去我办公室打点水洗洗脸,一会我让车送你回去。”
“舅,我不用,真的……”
“快去。”
转天就是2月11日,正月十六,星期天。
一大早,刘慧就带着俩孩子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提包挎袋的老支书。
想想老支书叱咤乡村这么多年,如今成卖苦力的了。
吴远就忍不住想笑。
放下俩孩子后,刘慧就马不停蹄地给吴远下饺子。
一丝不苟地秉承着‘出门的饺子’的传统。
吴远和老支书爷俩蹲在门廊下,各自点着一根华子抽着。
抽着抽着,老支书就语出寂寥地道:“听说落雁是因为县服装厂的事儿,躲出去了?”
吴远闻言,就拿眼看着老丈人。
老支书解释道:“小凡回家跟我说的。”
吴远笑着宽慰道:“其实也没多大事,如今不是正在磨着么?”
老支书忍不住落寞道:“县里的事儿,我这一把老骨头,已经帮不上忙咯。”
“别担心,爹,这不有我呢么?”
“你多帮帮她,给她出出主意,别让她吃公家的亏。”
“嗯,我知道。”
吃完了饺子,银色桑塔纳,便顶着朝阳出发了。
到了县里,特地绕到城西的二姐吴玉华家,却见吴玉华早已带着闺女石琳,在路头等着了。
吴远下了车,跟二姐说了几句话,石琳自己乖乖巧巧地上了车。
随后银色桑塔纳再度出发,石琳却塞过来一个铝饭盒的轿子,吴远捏了一个尝尝,果然味道比三姐做的饺子差一点。
剩下的都还给石琳道:“我早上也吃过了。”
抵达上海,已经是午后一点钟了。
仨人都还没吃饭,于是银色桑塔纳就先到腾达公司了。
一下车,腾达公司门口还贴了喜庆的对联和大红的福字,里头更是一尘不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