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1 / 1)
('
这就是规矩与现实的冲突。
吴远倒也不迂腐,看着俩孩子蹭蹭走路的劲,真带他们去,凭他们那小短腿,不知道得走到何时。
至于开车去上坟?
咱毕竟不是做给旁人看的,没必要,不至于。
于是吴远和媳妇俩口子,提上俩笸箩和纸钱,径自出了门。
留下三姐俩口子,在家帮着带孩子。
今儿风和日丽,有着书里春天所有的美好。
仔细看去,湖里地里透着越来越多的绿意盎然。
一路和熟人如常地打着招呼,俩口子不觉间来到自家的田间地头。
看着掩映在桑树林子中的新碑旧墓,是那般肃雅别致。
伴随着三棵青松傲立,令人心生缅怀。
第392章 该来的,不该来的,都来了
虽然是他亲自设计的,但吴远也是头一回见。
上次下雨过来,只是远远地瞄了一眼,根本没看真切。
如今到了近前,才发现,三位老师傅的手艺没的说。
虽然七天的工期超了,但活儿干得细致到位,吴远很满意。
老丈人代为买来的三棵松树,棵棵高大挺拔,傲然挺立,让人远远就能瞧见。
即便将来桑树林子长高了、茂密了,也掩盖不了其傲然的风姿。
吴远越看越满意。
心说着,这么好的三棵松树,总不会再死掉一棵了吧?
放下笸箩,吴远向西走出个二百来步的样子,就地铲了一铁锨的土,又走回来。
算是上坟添土。
随后又围着坟墓转了一圈,清走一些不知道从哪儿飘来的草根树叶之类的。
其实已经很干净了。
毕竟仨位老师傅刚修缮完毕,又经历了一场大雨的冲洗。
但仪式该走还是得走。
一样不能少。
回到新碑之前,杨落雁正痴痴地看着石碑下面所署的名字,一脸骄傲。
“看什么呢,傻乎乎的。”
吴远说了一句,但架不住媳妇依旧挺着胸脯,倍感自豪。
不管这个傻娘们了。
吴远揭开笸箩的包布,把媳妇精心准备的贡菜,全都摆在专门砌好的台面上。
便摆还便跟爹娘炫耀说:“瞧瞧,你们儿媳妇这是真上心。孙子孙女没来,你们也别失望,因为你们儿媳准备的东西是真的丰盛,我实在拿不下。”
跟爹娘絮叨的太多,多少有些冷落爷奶和老祖宗那边了。
不过吴远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倒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连杨落雁平分的纸钱和金元宝、银元宝都拿过来一些,添在爹娘这摊里。
明目张胆地偏心。
偏到后来,媳妇杨落雁看着都不忍心道:“别拿啦,下回我多准备些就是了。”
火光升腾而起。
吴远对于爹娘的思念,也随着升腾的火光渐行渐远。
等到火光稍敛,吴远取了筷子,给先人们敬了饭菜,磕了头。
之后顺顺当当地结束这次清明祭扫。
回到家,三姐吴秀华又急急匆匆地接着去。
三姐夫熊刚照旧陪着。
结果这一去,比吴远俩口子待的还久。而且回来时,俩眼红彤彤的。
一看就是哭过。
熊刚讪笑着解释道:“以前你三姐觉着你可怜,跟爹娘哭;如今你有钱幸福了,她还是跟爹娘哭。”
吴秀华抢白道:“我激动的,不行么?”
说话间,俩人嚷嚷着要走,连院子也不进。
临走前,熊刚给吴远散了根烟,私下里看着天气问道:“防汛抗洪的准备方案,我刚跟上头提了,这天就晴成这样,这事不会弄巧成拙吧?”
吴远摇摇头:“不会。”
“就算弄巧成拙,我也心甘情愿。”熊刚喟然道:“相比于受灾受难的,我倒情愿这事别发生。”
说完,熊刚推上车子正要走。
四姐吴芳华打南边过来了,虽然只带了纸钱,却也是破天荒头一回了。
三姐当时就从车后座上跳下来,拉着老四问:“你咋来了?”
这话问得吴芳华多少有些脸红,但脸红也要梗着脖子说:“我就不能来一趟吗?”
吴秀华却道:“你这多年不露面的,再把爹娘给惊着。再说你怕是也找不到地儿了,还得让幺弟领你去。”
吴远无所谓地出面道:“我左右无事,再走一趟也没事。”
这话听着,算是给了极大的台阶了。
毕竟谁不知道,幺弟身为大老板,哪里会真正闲着没事?
吴秀华不再多说,一转头,发现打南头的路上,又来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前头那个苦哈哈的一张脸,后头跟着那个别别扭扭。
除了二姐吴玉华和大姐吴淑华,还能有谁?
吴秀华当时就有些没好气地道:“得了,幺弟,这回齐了,你再跑这一趟,也算是值了。”
等到吴玉华赶到门前,吴秀华明知会让她难堪,依旧问了。
连熊刚都没拦住。
“哟,二姐,你咋也来了?”
吴玉华只露齿笑着,什么也不说。
“哟,大姐,你咋也来了?”说完,目光落到那小小的一团纸钱上道:“你来都来了,就不能多买几刀纸?”
吴淑华不情不愿地道:“要不是苗苗……”
话说到这里,就被吴秀华怼回去道:“大姐,你真是连你闺女都不如!”
吴远看了看表道:“时间不早了,要去赶早吧。”
吴秀华一想,也是。
不然一会磨蹭磨蹭到中午了,以老大的习性,没准能死皮赖脸地在幺弟家蹭一顿午饭。
虽然说幺弟家不差一顿饭。
但幺弟俩口子都挺忙的,谁有那闲工夫伺候她们吃饭。
不年不节的。
不过其他三位姐姐能来给爹娘烧纸,吴远作为幺弟,还是高兴的。
虽然嫁出门的姐姐们,其实没这个义务。
但能让爹娘见见,看看她们生活的状态,就也挺好。
等到了地头,瞧着远远的一座陵寝,格外惹眼地矗立在田间,大姐吴淑华不由愕然道:“幺弟,这要不是你带我来,我还真不敢认了。”
二姐和四姐也有同感地点点头。
等到了爹娘跟前,吴淑华不由抚着那两根石柱道:“幺弟,这该不会是那什么汉白玉的吧?”
可算是抓到能体现她文化工地的东西了。
可惜吴远摇摇头:“就是普通石头。”
吴淑华又道:“那这碑也不错,一看就值钱。”
吴玉华连忙扯了扯她,那意思不言自明:这什么场合,什么地点,大姐你还是收敛着点吧!
等到三位姐姐烧完了纸,吴远扭头就往回走。
回到家的时候,三姐俩口子出奇地还没走。
如此一来,大姐就算是有心想赖下来,也不敢了。
送走四位姐姐,吴远俩口子简单在家里对付了一碗面,就带着给俩表哥的回信出门了。
这次的回信稍有不同。
里头夹杂了两张老爷子陵寝的照片,算是先让俩位表哥云祭拜一下,解解不能尽快回来探亲的迫切心情。
所以摸起来厚厚的。
果然到了邮局一问,邮寄费多了一倍。
第393章 统一各方利益,事就能成
午后的盼盼家具厂,里头机器轰鸣,外头车水马龙。
送货的,拉货的,络绎不绝。
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市场部的办公室里就没空着,持续地接待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代理商和采购员。
杨沉鱼身为市场部经理,等于是顿顿吃席。
能在厂里吃,还算好的。
至少有二叔杨国柱分摊火力,她多少能少喝点。
若是在外头,尤其是县招待所,那就是一场硬仗。
于是中午在厂里一见到吴远到来,杨沉鱼就跟着到了厂长办公室诉苦。
吴远听完,也坐到了椅子上,讶异道:“客户关系是要处理好不假,但现在优势在我,产能没上来,供不应求的,至于你那么上杆子陪酒,喝成那样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