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支书俩眼一瞪:“你不怕把天捅出个窟窿来?到时候就算是你徐县长跟前的红人,怕是也兜不住。”

“所以啊,”吴远续道:“我把萨拉女士叫来了。到时候撺掇着她给咱们多少捐点款,让梁记者把这外国友人为我们捐款的事儿一报道……”

杨支书眉眼顿时明亮起来道:“表面上是一次外国友商的捐赠,侧面却透露了北岗受灾的事实。你是拉这八国联军的娘们过来做幌子的?”

“爹,你小点声……”

翁婿俩,简单交流完,杨支书心里有了底。

回到人群中,眼见老许头投来疑问的目光,杨支书只是挥挥手。

一幅没事的意思。

这时候萨拉问吴远道:“吴,我们可以到受灾的麦田里看看么?”

听完胡瑶的翻译,不等吴远回话,杨支书便摇摇头道:“到麦田里怕是够呛,站在咱们村部门口看看就得了。连路面上都是水,别说田里了。”

众人站在村部门前。

漫过村道的水面,一直延伸到脚尖边上。

萨拉极目远眺后,接着问道:“吴,麦子被这样淹的话,最多能撑几天?”

不等吴远说话,杨支书又抢先竖起三根手指:“三天,今天正好是第三天。”

萨拉一脸遗憾:“实在是太糟糕了。”

旋即终于下定决心道:“吴,我代表芬迪,向你的家乡义务捐助1万美金。这已经是我能动用的最大额度了!”

1万美金,确实不多。

但吴远本就没打算让芬迪出大血,捐多大一笔巨款之类的。

只要有芬迪出头,做出这么一笔人道主义捐助的事实,就足够了。

所以吴远宽慰道:“没关系,我的公司也会捐的。”

结果,杨支书却热情地握住萨拉道:“太感谢了,萨拉女士。素昧平生,却能如此慷慨。你和100年前那股子八国联军不是一伙人!今晚留下来吃饭,就到我家去吃!”

不仅杨支书如此,而且老许头和李会计,同样热情的不得了。

直接把萨拉几人往自家里带。

留下吴远站在后面懵圈,喃喃道:“1万美金,顶天了8万人民币,至于么?”

梁洛轻声道:“不得不承认,现在的1万美金,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吴老板你是生意做太大,眼界也跟着提高了。”

好吧。

吴远不在这个话题上停留,而是紧跟着问道:“梁记者,你是媒体人士,你评估一下,这1万美金,够不够得上一个大新闻了?”

梁洛点点头:“数额是够了,芬迪的牌子份量也够了。但被捐助的对象还不够,由县里出面接受捐助,最合适。”

这还有点麻烦,但也不是办不到。

吴远伸手相让道:“先吃饭吧。”

于是吴远带着萨拉几人又重新上了桑塔纳,杨支书拉着老许头和李会计,穿着雨鞋,溜达着,往自家走。

自打俩口子去了上海,刘慧便带着俩孩子回了自家。

吴家小楼这边,只有杨支书每晚定时过来喂喂狗,看一眼糯米的状况。

所以等到银色桑塔纳,直接开进老丈人家的院子,玥玥和小江,正在未干的地面上,蹦来蹦去,看着积水四溅,就开心大笑。

不过俩孩子看到桑塔纳进来,愣了一会,很快反应过来,这是爸爸的车。

于是也顾不上玩积水了,直接跑过来。

结果后排下来的,却是一个金发蓝眼的大阿姨。

这下把俩孩子干懵了,整个人都愣住了。

直到吴远从副驾上下来道:“玥玥,小江,爸爸在这里。”

萨拉却依旧饶有兴致地问:“吴,这就是你的孩子么?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说到孩子,吴远也不能免俗地一脸自豪:“没错,龙凤胎。”

随即又叫俩孩子叫萨拉阿姨。

萨拉反正也不管听没听懂,都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把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的巧克力塞到俩孩子手中道:“吴,希望芬迪捐出的善款,能够帮助到更多这样可爱的孩子们。”

“放心吧,会的。”

晚饭是吴远和刘慧一起做的。

考虑了萨拉这个国际友人的口味,吴远舍弃了北岗这边那些过于重口的做法,大都以清淡为主,辣椒都很少放。

第410章 万一那娘们反悔怎么办?

即便如此,萨拉也没吃多少。

看来是这趟人道主义之行,真的走心了。

以至于仨老头原本打算表示一番的,也没了机会。

最后是吴远,不得不陪老丈人、许叔和李叔喝了两杯。

但也就是尝尝味儿,浅尝辄止。

总不能国际友人替咱们忧心忡忡的,咱们自己却在这儿没心没肺的。

吃完饭,吴远就让明朝开车送萨拉三人回县招待所了。

桑塔纳走了之后,吴远就手给招待所沈清打了个电话,请她帮忙接待安排一下。

随后,又在老丈人家里坐了一会,陪着玥玥和小江玩一会儿。

杨支书送完俩老伙计回来,蹲在爷仨身边问道:“八国联军那娘们,明儿不会再来吧?”

“应该不会,”吴远随口道,“怎么了,爹?”

杨支书吧嗒一口旱烟道:“我琢磨着,最迟明天中午,这水就应该能退了。万一那外国娘们见咱们水退了,不给咱们捐了怎么办?”

“放心吧,爹。有我和芬迪合作的这层关系在,区区1万美金,应该还不至于。”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吴远没说。

芬迪还指望靠着这次的捐赠行为,提高一下知名度。

所以就算萨拉看到了水退了,也不会随便反悔的。

更何况,今天梁记者拍了那么多照片,那可都是铁证。

打消了老丈人的疑虑,吴远又陪俩孩子玩了一会,这才由刘慧接过去,带上仨狗的狗饭,径自回自己家了。

一路上,村道上的漫水已经退了不少。

至少已经露出了中间凸起的石子路面,吴远走在中间,遇见来往的二八大杠,稍微让让,也就过了。

至于四咕噜的车子?

吴远的桑塔纳没回来,村里就很少见到。

到了自家门口,伸手还没来得及掏出钥匙,院子里的大黄也隔墙狂吠起来。

这是兴奋的声音,短促而迫不及待。

节奏极乱。

倒是等大门一开,见到吴远这个主人了,大黄立马停止吠叫,前爪匍匐在地,屁股高高翘起,尾巴狂摇。

一幅求撸的架势。

饭团依旧很淡定,在狗绳的牵制下,慢腾腾地挪过来两步,然后又高冷地走回去了。

吴远也懒得跟它们计较,耐心地把一大锅的狗饭分了。

看它们吃得喷香。

就在这时,楼里电话响了。

吴远连忙找出小楼的钥匙,开门进去接电话。

电话一接起,就传来三姐夫熊刚那雄浑的声调道:“你回来了?”

吴远靠在沙发上,讶异道:“你怎么知道的,三姐夫?”

“多新鲜?”熊刚不以为然道:“县里有人看到你的车了,而且你电话都亲自达到县招待所了,还想瞒得住?”

也是,吴远恍然。

县招待所,可以说是北岗最集中的消息中枢了。

县里的大事小情,但凡招待所知道了,就等于全县都知道了。

虽然实际情况没这么夸张,但意思大抵如此。

熊刚追问道:“听说你带了个国际友人回来,来咱们北岗搞投资,还是怎么地?”

“当然不是,”吴远否认道:“我就是带人来捐个款,顺便让记者报道一下,替咱们说说话。”

说完,吴远追问道:“对了,三姐夫,你觉着安排外国友人捐款这事,让徐县长出面接受捐赠行不行?”

熊刚不答反问道:“都说你是徐县长跟前的红人,这事你还来问我?”

“那都是外人的调侃,三姐夫你还不知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