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1 / 1)

加入书签

('

应老板也趁机举杯:“那就有劳赵师傅了。”

正事谈完。

众人愉快地吃饭喝酒。

尤其是闫老三,这一放开了大快朵颐,以至于应老板和彭二牛不得不咬紧牙关加了几个菜,要了一瓶酒。

一直喝到八点来钟,赵国海和闫老三这才酒足饭饱。

临走时,应老板又从旁边拿出个塑料袋来,二话不说地就要塞到赵国海手中。

推搡间,赵国海摸出来了,那是两条烟。

至于什么烟,看不出来,被黑色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

即便如此,赵国海也没要,径自推回去道:“应老板,话我会带到的,但事儿能不能成,我不能打保票,所以这烟就不收了。等事成之后再说!”

赵国海态度一坚决,加之应老板这边一犹豫,这礼就没送出去。

毕竟他们几家小公司,账上早就捉襟见肘了。

能省则省。

离开川菜馆没多久。

赵国海脸上醉意全无,跟后头闷不吭哧的闫老三道:“我找个地方,先打个电话,跟老板汇报一下,然后再坐公交回去。”

闫老三定定道:“得亏你没收那烟,这事老板不可能答应的。”

果不其然。

电话打到北岗老板家的时候,吴远一听完,就直接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不可能把腾达的招牌,让他们几个小作坊砸了。”

赵国海不由为难道:“那老板,我们吃了人家一顿饭,怎么办?”

吴远轻描淡写地道:“吃他们一顿饭怎么了?就凭他们在陈家别墅偷的咱们设计,吃他十顿也不够。”

接着又追问道:“对了,你们没收什么礼吧?”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赵国海连连道,心下暗自庆幸刚才没收。

吴远接着道:“没收就行,今后他们再找上你,你就这么说。”

“好嘞,老板,我撂了,不打扰您了。”

挂了电话,赵国海长出一口气道:“奶奶个腿地,这饭吃的,还不如煎饼卷大葱舒坦!”

吴家小楼。

吴远挂了电话,一抄手,把怀里的儿子举高高。

逗得小家伙呵呵直笑。

不多时,刘慧走过来,把小江抱走道:“孩子该洗洗了!瞧瞧把你裤子都踩脏了!”

“妈,没事。”吴远把小江交给刘慧,起身走到外头,掸了掸灰。

就见媳妇杨落雁还在车库里,看着糯米带四个狗崽喂奶。

不得不承认,糯米这四个狗崽,生的确实漂亮。

都是纯纯的小狼狗崽子。

连大黄都时不时地跑过去闻闻,看看。

可惜糯米比较护犊子,一见到大黄出现,就低吼着威胁。

大黄讨个没趣,也只有缩回自己窝里。

单身狗还真是可怜。

吴远看在眼里,琢磨着也该给大黄找个伴。

总不能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却让大黄一只狗独守狗窝。

何况,咱也有这条件!

吴远摸了摸大黄的狗头,冲着车库道:“还没看够哪?”

杨落雁兴匆匆地道:“你快来看,有一只狗崽睁眼了!”

多新鲜哪。

吴远走过去,把媳妇劝走道:“看久了,一身狗味儿,别怪我不让你上床。”

“哪有?”杨落雁一边狡辩,一边嗅嗅自己,“你闻闻,一点味儿都没有。”

俩口子相携着进了屋。

刘慧已经带着俩孩子上了楼,留下一楼空空荡荡的。

好像是特地给俩人腾地似的。

一夜酣眠。

隔天27号早上醒来,杨落雁觉着浑身都充满了能量。

果然在老家和在外头睡眠质量就是不一样。

即便昨晚,吴远的确给她注入了不少能量来着。

轻轻地在酣眠的丈夫脸上啄了一口,杨落雁轻手轻脚地穿衣出门。

到了外面一看,才发现不仅刘慧已经在弄早餐了,而且杨支书也过来了,正在沙发上看报纸。

“爹,你啥时候来的?”

杨支书合上报纸道:“我也是刚到,没吵着你俩休息吧?”

杨落雁不由心虚。

得亏今早吴远没有作怪,否则让父母在外头真真切切地听一场,那才真是丢死个人。

不多时,吴远也起床出门了。

不过他见到老丈人在客厅,就淡定多了。

“爹,救灾款都发完了?”

昨晚俩口子回来,杨支书也没顾得上过来吃晚饭,就是被发放救灾款一事耽误了。

第430章 一场大水带来的观念转变

杨支书顺手从兜里掏出二百来块钱道:“这是你家的那份。”

还没拿出来,就被吴远按住,塞了回去道:“爹,钱你留着吧,单子拿来我签个字就成。”

杨支书也很想笑道:“你松手,你不松手,我怎么给你掏单子?”

吴远也是恍然大悟。

松开手,就见老丈人从上衣左边兜里掏出张表格道:“你在这后面把字签上就行。”

吴远摸起茶几上的圆珠笔,顺手就龙飞凤舞地把字签了。

签完了,盖上圆珠笔,吴远这才问起道:“挨家挨户就补偿了这二百来块钱,没人嫌少吧?”

杨支书折起表格,依旧揣回上衣兜里放好道:“那倒没有。”

随即又补充道:“关键这钱不是大头,大头是免掉的那些提留款、统筹款和应缴公粮。”

吴远点点头,又笑着问道:“爹,你不嫌少吧?”

杨支书下意识地要摸烟,等到吴远把烟散到他手中,就见刘慧端着粥锅放在饭桌上,然后拿烟瞪他,于是顺手别到耳朵后边去了。

“咱村200来户,每家二百七八十块钱,这就有五万大几了。另外,我用鱼塘以及五保户家的房子报损,这又批了一万大几。”

“加起来虽然没把你捐的本钱拿回来,却也相差不多了,我知足了。毕竟全县那么多乡镇呢,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个,算起来,徐县长这已经算偏向于咱们村了。”

吴远一听,便肯定道:“爹,你想通就好。”

很快,早饭都端上桌了。

众人吃过早饭,马明朝也把车开到了。

俩口子照常上车去县里。

刘慧看着俩人离去,随口咕哝了一句道:“出去见不着人,回来也不闲着。”

杨支书习惯性地把外套往上面一托道:“俩孩子年纪轻轻的,不忙事业忙什么?闲在家里躺着,伸手管你要钱就好了?”

“你看看你!”刘慧不乐意了,“我不就是随口说说么?”

杨支书也抬脚往外走道:“头发长,见识短!”

去县里的路上。

吴远问马明朝道:“家里都还好吧?”

马明朝冲着观后镜点头道:“挺好了,老板。家里鱼塘没损失多少,老支书也补了点钱。加之水灾过后,苗红一直在学校干活,多少也能挣点。怎么着,都把田里那点损失补回来了。”

吴远赞同道:“就是,别总把眼光聚焦在田里那点产出上。”

“苗红也这么说的,她甚至想,如果能找到个长期出力的工作,把家里地盘出去给旁人种,都合算。结果被我拦住了。”

吴远反而肯定道:“苗红这想法是对的。现在厂子大了,安插几个人手还是很容易的。”

马明朝却迟疑道:“老板,我不想给你添麻烦。再说了,总听旁人说,厂子里任人唯亲,影响厂子发展。”

这觉悟,吴远不由笑了:“你这脑瓜子,死性的狠!厂子里用谁不是用?苗红那是出力挣钱的,能影响什么发展?总之,你俩商量。商量好了,随时跟我说。”

同马明朝聊完,吴远看向窗外的麦田。

田里的麦苗都稀疏了不少,顶多有原先三分之一的密度,而且还夹杂着不少死掉发黄的麦草。

就这,还指望什么收成?

恐怕连口粮都收不上来。

好在今年淮河下游的第一场水灾算是过去了。

从眼下到七月底,和往常的夏天,没什么两样。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