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1 / 1)

加入书签

('

吴远直接坐到俩孩子中间,一把将玥玥抱在腿上,顺便又让儿子靠自己身上,一起沐浴着晌午的阳光。

杨落雁见他醒了,倒了杯水端过来道:“先喝点水,一会饭就得了。”

“辛苦了,老婆!”吴远说了一句熨帖的话,杨落雁心满意足地继续忙活了。

什么叫生活,这才叫生活!

金山银山都不换,因为咱已经有了。

第469章 曾觉高不可攀,如今稀松平常

中饭有鱼有肉。

放在旁人家里跟过节似的,但在吴远家里就是稀松平常。

连带着刘慧在这边,都吃得有些发福。

红光满面不说,连富老太太的派头都养出来了。

脖子上藏了个金项链,手上也带了个玉镯。

只是寻常在外,并不轻易外露。

吴远端起饭碗就想起老丈人了:“爹怎么没来吃饭?”

刘慧不以为然地道:“他哪天着家了?在家里有人管着他喝酒,在外头谁敢管他?”

刘慧说着,矛头就转移到杨落雁头上道:“以后你少偷摸给他塞钱,你那是害他!”

“是是是,您老人家说得对。”

杨落雁嘴上应着,手上却依旧给俩孩子夹菜。

俩孩子刚开始吃上主食,能吃的菜却不多,但也吃得格外带劲。

中饭过后。

俩孩子坐在客厅大窗前玩耍,刘慧却要上楼去躺上一会。

吴远有心去洗个碗,活动活动。

却被媳妇杨落雁推开道:“床头柜里有台岛俩表哥刚寄过来的信,你去给人回了。”

吴远进屋拉开床头柜一瞧,果不其然,一封比往常稍厚些的航空信封躺在那里。

拆开一看,原来是夹了两张七寸的全家福。

一张是大表哥家的,一张是二表哥家的。

看着这两张照片,尘封的记忆不断从脑海深处涌现。

前世吴远看到这照片时,当时就觉着台岛那边也太洋气了,太有钱了。

这一身时髦的,珠光宝气的。

现在看来,也就那样。

把照片放到一边,吴远在正午暖洋洋的阳光下,把信纸展开来细读。

台岛来的信纸,依旧是一排排竖格子。

而俩表哥的笔锋,也充满着民国旧时代的味道。

信里内容和往常没什么太大差别,只是额外补充了两张全家福的由来,是大表哥生日的家宴所拍。

兴许是这年头书信够慢,薄薄的信纸上寄托了太多的期待。

所以即便内容没什么新鲜的,读来依旧兴致勃勃。

接着吴远提笔给俩表哥回了信,只是说到大姑那边时,有些词穷。

确实很长时间没去看她老人家了。

信才写到一半,杨落雁轻手轻脚地进来,瞧见旁边的全家福,顿时意外地拾起来看道:“瞧咱表侄女,也穿上那种丝袜嘞!”

吴远这才注意到,大表哥家里的表侄女穿了黑色丝袜,配搭着更短一些的一步裙。

以至于丝袜显得格外招眼。

“本来就是能正经穿出门的丝袜嘛,不然我买给你干啥?”

吴远堂而皇之地道。

却被媳妇从后头锤了一下道:“还不都怪你!你一见到丝袜就那样,谁能不想歪?”

“你不也挺享受的?”

话一出口,杨落雁拧身就要走。

吴远连忙一把将媳妇抱住,他知道媳妇脸皮薄,适当逗一逗还行。

但不能过了。

否则一旦过了,以后她真不穿丝袜了。

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个。

即便如此,等给台岛俩表哥写完了回信,吴远依旧发现,给媳妇带回来的丝袜不见了。

出来见到洗衣服的杨落雁就忍不住问:“东西哪去了?”

一听这暗语,杨落雁当时就啐了一口道:“扔了。”

吴远不由跺脚:“能正经穿的东西,为什么要扔?照片你不也看到了?对了,照片呢?”

杨落雁努了努嘴,“挂在咱家照片墙上了。”

吴远摇着头,连道可惜地出了小楼。

院子里,葡萄藤长开不少,叶子已经巴掌大小了。

但想要把葡萄架子爬满,怕是还得再长两年。

车库里,四只毛绒绒的狗崽子,正在后腿蹬地地奋力顶着糯米。

初次当妈的糯米,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出了大门,菜园子一角的草莓秧子初具规模,郁郁葱葱。

而其他地方被分割成好多片小菜地,各自种着不同的应季蔬菜。

至于先前用塑料棚子种养的一些时蔬,如今已经掀了塑料顶子,只留下接过棚子的骨架。

毕竟气温已经足够,无需再盖。

转头直奔小楼后面的马路上,马路北面的桑树地,已经初见规模。

放眼望去,一大片。

只是刚种下去的桑树只有腿脖子那么高,真正达到高产桑叶,起码得到明年。

即便如此,村里人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养蚕了。

不过规模都不大,半张一张地试试水,趟趟路,积累经验。

就这,等到蚕养大了之后,怕也得满北岗地找桑叶。

到时候,卖桑叶说不定都有得赚。

吴远摸了摸口袋,里头有一包还没拆的华子,心下定了定,这足够溜达到村部了。

结果没走几步,就瞧见村办小学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原先的打谷场早已不见踪影。

原地起了两排四栋瓦房的地基,八间教室的规模。

有点印象里小学的样子了。

但又有些不同。

吴远一路过,就见工地上的娘子军们,三三两两地冲他打招呼。

工头张永成被晒得黢黑,早没了原先白净的模样了。

跟张永成换了一根烟,寒暄了两句,吴远马不停蹄地继续往村部走。

午后的村庄很安静。

广阔的田里,也见不着几个人影。

偶尔有几个佝偻的身影,还都是各家各户看家守势的老人。

凡是有点心气的年轻人都出去了。

能去吴远的厂子里和工程队的,自然是最好。

不会瓦工、木工的,去不了的,也跟着走出去,见见世面去了。

一路溜达下去,直到远远瞧见老爷子老太太的陵寝掩映在日渐拔高的桑树林里,蹲在村部门口的三巨头,也瞧见他了,冲他直招手。

吴远走到近跟前,华子已经拆好了,连带着过滤嘴都抽出来少许。

果然如刘慧所料,三巨头喝得红光满面的,一幅怡然自得的模样。

吴远一一散烟给老丈人、老许头和李会计后,才道:“爹,中午咋不去家里吃饭?”

杨支书摆摆手道:“我在哪儿吃不是吃?”

这话听得老许头和李会计偷笑,但又不会当面拆穿他。

毕竟这俩人,多多少少都沾点老支书的光了。

第470章 小龙虾配啤酒,越喝越有

等三巨头点上了烟,李会计往旁边挪了挪,给吴远让了个位置。

于是三巨头排排蹲转眼变成了四巨头排排蹲。

直到老许头问起道:“毛主席他老人家还好吧?”

吴远吐出一个烟圈道:“挺好,许叔有机会也去BJ看看。”

老许头摇摇头:“老支书还有机会,我就算了。”

结果被杨支书一通鄙视:“瞧你那出息,等将来咱们一起去!”

吴远附和道:“就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为了带好咱们村发家致富,你们不得多出去学习学习去?”

“说到出去,”李会计提起道:“李二狗出去得有阵子了吧?”

老许头点头道:“一点不假,但愿这个不正干的,出去之后能干点正事。”

杨支书呵呵道:“我看够呛!狗改不了吃屎的。”

最终李会计负责把话题回收道:“你们没发现么,自打他一走,村里赌钱的都少了。”

杨支书果断道:“这跟他没关系,这是我女婿的功劳。但凡有个营生的,谁愿意跟他赌钱厮混?”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