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1 / 1)
('
老许头则是指着吴远说:“吴老板都亲自来看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
许老四顿时露怯了,不由道:“其实这都是我闺女在家鼓捣的,什么加温、换水,都是她在折腾。”
吴远当即开口道:“许四叔,你闺女不是出阁了么?我还来喝过喜酒的。”
老许头当即解释说:“上回出嫁的是二闺女,家里还有个小的,可小的初中刚毕业,才十五六岁。”
说完,心里就不由打退堂鼓。
毕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让上海来的教授夫人看了笑话不要紧,可要是让吴老板看了笑话,这事儿可就大了。
不过吴远可没想这么多。
更何况,来都来了。
哪有不看一眼就走的道理?
当即催促道:“许叔,看看呗!反正来都来了。”
吴远这一开口,于是众人就跟着许老四,拐到堂屋东边耳房的位置。
这里借着堂屋的东山墙和东屋的北山墙,打了个简易的坡棚。
上头盖得还是石棉瓦。
条件是有些子捡漏的。
很难想象,许老四的闺女,竟然在这种条件下,摸索出小龙虾的繁殖孵化。
耳房本就不大,加之放了不少的盆盆桶桶。
很多还是捡来拾来的油漆桶、木胶桶。
但都收拾的很干净。
吴远一马当先的,加之人高马大的,一进耳房,稍稍佝偻着脖子,四处一张望,就把所有情况尽收眼底了。
只见好几个漆桶中,密密麻麻的小龙虾正在往上爬。
后头还有正在成型之中的。
看着让人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不过吴远伸手摸了摸漆桶本身的水温,感受一下,确实在二十度以上。
怪不得孵化的比预想中要快。
在这漆桶旁边,还有另外几个温度不同的漆桶,孵化进展各有不同。
看得出来,也是个有对比的试验。
吴远正想找找许老四家的三闺女,结果人不知道被挤到哪里去了。
最后只留神到墙上挂着的一个练习册。
揭开一看,一本练习册,记得是满满当当,事无巨细。
每天都有记录,内容、对比结果,水温,干湿度啥的数据,应有尽有。
干得不错!
这才是真正干事的人。
一番翻过,吴远当即道:“干得不错呀,许四叔!”
许老四美滋滋地,说都不会话了,而且真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功劳了。
直到老许头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把许老四的三闺女推出来道:“吴老板,这些都是这孩子干得,大名慧琴,刚初中毕业,赋闲在家。看不过去许老四三番两次失败,就自己摸索了。没想到,还真让她摸出些门道来。”
吴远点点头:“单看这记录,就知道是有点子智慧的。”
吴远的肯定,让许慧琴心内大喜的同时,脸上红成个猴屁股。
毕竟这可是来自咱村,不,全县大名人的肯定。
搁谁听着,不是美滋滋的。
第789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哪知道吴远接下来一句话,就让她老大不乐意了。
“许叔,许四叔,这样的人才,将来可千万别嫁到外村去。就在咱村找个能干的小伙子算了,咱也人才不流外村田。”
许慧琴一跺脚:“人家才不嫁人哩!”
在场只有付秋一个女人家,闻言安抚道:“俺慧琴妹子还小哩,你们说这事,也太早了。”
付秋如此一开口,乡音如此纯正。
立马就让杨支书刚立的‘上海来的大客户’人设有些崩塌。
但许慧琴觉着没什么打紧的。
她有来自吴远的肯定,就足够了。
一番勉励,当说不说。
效果是真的好。
许慧琴耳根子红红地听了吴远画了半天的大饼,然后就干劲满满,动力十足。
等到众人打许老四家离开。
许老四跺跺脚回了屋,一脸的晦气和不悦。
眼见着三闺女还兴匆匆地往耳房走,就一口叫住道:“回来,以后别折腾那玩意了。”
许慧琴不明就里:“为什么?爹,你没听见吴老板刚才说的话么?俺们把这些弄好了,明年就能挣大钱哩。”
“挣个屁钱!”许老四唾了一口道:“原以为你大伯在村里,咱主动折腾这事,能从村里拨点扶持款子下来。现在倒好,都见着孵化了,还是一点表示都没有……”
哪知道许慧琴却没这么现实和短视,腰身一拧道:“俺不管,俺就要弄!”
好巧不巧地是,回去的路上。
吴远也特地提到了这事,因为他看见许慧琴为了对比试验,还是买了点温湿度计和一些基本器材的。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如果村里能把这点钱给贴补上了,对人的鼓励效果比说上一箩筐的话都管用。
哪知道老许头一听,就不假思索给否了。
为这百八十块钱的补贴,他老许头丢不起这个人。
一行人回到村部。
原本就说好了在许家饭店吃饭。
如今多了付秋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那就正好,一并招待了。
付秋本还打算推辞的。
直到吴远说起道:“正好小龙虾的调料粉就在村部这边生产,嫂子不妨看看。咱们烧小龙虾的调料粉和北方的十三香还是有差别的。”
付秋立马把推辞的话咽了回去。
小龙虾养殖看了,再看个调料粉的生产供应,那就真齐活了。
付秋直觉得,这次探亲回来一趟,比在上海跟吴远口头上念叨百遍都管用。
有些事儿,就是得靠自己个付出行动。
老许头没有跟去,直接进了老三家饭店去张罗去了。
其他人陪着付秋进了村部的后院。
生产十三香调料粉,说破大天去,也就是个小作坊。
但付秋一进门,却被除了整个小作坊所产出的调味料种类给惊呆了。
除了小龙虾的十三香调料粉之外,还有包括烧烤调味料在内的十数种其他调味料。
而且部分还带了包装。
显得非常正规。
付秋觉着,自己就一个开门店的小个体户,有了这样的供应保障,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看到后来,付秋指着烧烤的调味料问道:“吴老板,上回你在上海做的烧烤,就是用的这种调味料?”
吴远点头道:“大差不差。”
付秋心里一动道:“眼下小龙虾已经过季,加之咱们这边小龙虾人工养殖也还在摸索。俺是不是可以先把店开起来,做点烧烤,先趟趟路?”
吴远欣然道:“当然可以。等吃完饭,我带你去三姐那看看。她就是从小龙虾转型到烧烤,生意还不错。”
“那真是太谢谢吴老板了。”付秋发自内心地道,自然就连推辞饭局的借口都没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老几位把付秋当做是客户来招待,那喝酒是免不了的。
吴远本来还打算劝阻一下老几位的,毕竟是吕老哥的媳妇,该照顾还是得照顾。
结果没想到,付秋突然反客为主,对于北岗本地的大曲,那是来者不拒。
反倒把老几位给喝懵了。
这女人要么不会喝,要么喝不醉。
吴远经常跟吕文清喝小酒,从没见过付秋沾过酒,下意识以为付秋不会喝。
没想到这女人全然深藏不露。
几轮喝下来,老几位面面相觑,大意了啊,没有闪。
再这样喝下去,仨老家伙让一老娘们给灌倒了,传出去还有什么脸?
吴远也算是看出来了。
适时地劝了两句,毕竟这下午还得去县里一趟。
付秋也就大大咧咧地停止了攻势,专心吃饭。
一顿饭吃完。
烧烤调味料的采购意向,也就谈妥了,定下来了。
村里这小作坊,就是这样一单一单地,日积月累下来的产量。
反正老几位是挺知足。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