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灯火-子夜灯火笔趣阁(21)(1 / 2)
说着便从屏风的一侧,递进来一本书。
蒋明菀愣了愣,下意识将书接了过来,脑子里却有些乱哄哄的,她不喜欢看戏徐中行竟也知道!
想着上一世每年自己过寿的时候,徐中行都会请些杂耍班子进府献艺,而不是请戏班子,她仿佛又明白了什么。
想到这儿,蒋明菀心中一暖,她捏着手里的书,材质细腻的纸张,带着一股淡淡的书墨香。
老爷思虑的周到,只是我记着老爷也不喜欢看戏,今儿真是为难老爷了。
站在外头的徐中行一愣,然后下意识的捻了捻指尖,许久才轻声道:没什么为难的,此事本事便是因我而起,若说为难,该是为难了你才是。
蒋明菀听着这话,又忍不住露出一丝浅笑,但是却许久都没说话。
就当外头的徐中行以为她已经离开的时候,蒋明菀才突然道:我与老爷夫妻一体,哪里会为难。
说完也不等徐中行反应,转身便离开了。
而徐中行却在屏风前站立良久,久久都没回过神来。
等到戏唱完,已经是中午了,徐家和杨家一行人也终于回了家。
原本是要在外头用膳的,但是蒋明菀看着今日人这么多,只怕店里也忙不过来,到时候等的久不说,饭菜的味道指不定也会敷衍,因此便先令人回家报信准备午膳,然后又建议一行人回家用膳。
别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因此一行人又轰轰烈烈的往家里去了。
等回到家,午膳也刚好做的差不多了,他们洗漱一番之后,正好吃上热饭热菜。
等用完了膳,想着女儿家羞怯,蒋明菀便让杨静姝下去休息,蓁姐儿和扬哥儿也都各自回了房,正堂里只剩下徐中行蒋明菀和杨如珪。
杨如珪看着有些焦虑,立刻迫不及待的问:不知今日那人,姐姐可相中?
真是个傻小子,这话也问的这般直白,不过蒋明菀也没卖关子,直接道:杨姑娘说他言行端正行止有度,印象当是不差的。
杨如珪仿佛是松了口气,又仿佛有些懊恼,蒋明菀知道,他是懊恼不知该怎么和杨夫人交代。
但是徐中行却很淡定:既然杨小姐愿意,此事我与师母说明。
杨如珪有些诧异的看向徐中行,但是心里难免又松了口气,只是嘴上还是迟疑道:如此,会不会有些麻烦徐兄了。
徐中行直接道:无妨,此事我自有道理。
杨如珪终于松了口气:那就拜托徐兄了。
说真的,他也不是真的就是个大傻子,母亲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之前不知道,但是这回来了趟徐家,也算是琢磨过味来了,但是等琢磨过来之后,便是满心的羞恼。
杨家即便是败落了,自家女儿又怎能如此糟践呢?若是此事成了,那他日后如何与徐兄交际?
幸亏徐兄也没看中姐姐,否则这事儿还真不好办了。
不过想着徐夫人的风华,杨如珪又觉得,徐兄看中姐姐的几率很低,母亲还是太过想当然了。
解决了这样一件大事,杨如珪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也不在此枯坐,立刻起身笑着告辞。
蒋明菀和徐中行也没留他,目送他离开正堂。
等人出去了,徐中行这才淡淡道:此事我会尽量解决的,京里的人只怕要到了,在此之间,家里的事儿不能再出乱子。
蒋明菀一惊,竟然这么快?
不过想着这几日徐中行都是一大早的去衙门,蒋明菀心里也回过神来,她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说完又是一顿:白家与睿王府的亲事是不是也快了?
徐中行眸色幽深,点了点头:估计与朝廷的使者,就是前后脚的功夫,不过即便是攀上了睿王,此事也绝不会让他们轻易脱身。
蒋明菀自然是信他的,前世白家就没什么好果子吃,更不必说这一世了。
而那位睿王殿下,表现也仿佛从未有过这个亲家似得,从头到尾都没插手。
说到底,本朝对宗室皇子的防范心一向很重,对于这种外戚更是限制严格,皇家媳妇,俱都是小门小户采选出身,白家有幸搭上睿王,一是因为走狗屎运,自家女儿入了睿王府,二是靠的源源不绝的海贸银子,但是若是断了,睿王想要再找下家,那也不难。
因此,睿王不见得会为了他们与文官这帮人打生打死。
这一点蒋明菀都能想明白,但是此时的白家却仿佛是一叶障目,还沉浸在与皇家做了亲家的兴奋中。
徐中行既然要做事,那自然是雷厉风行,隔了几天,找了个休沐日,就叫了马车,亲自和杨如珪一起回了省城,将这幢婚事通告了杨夫人。
杨夫人自然是不情愿的,甚至是十分生气,杨如珪在外头,甚至听到暴怒的杨夫人说出了忘恩负义之类的词汇。
他吓的哆嗦了一下,生怕徐中行当场翻脸。
但是后来也不知道徐中行说了什么,屋里的声音便小了下来,许久之后,徐中行面色沉静的从屋里走了出来,他对着杨如珪淡淡道:夫人已经同意了这桩婚事,你准备一下,与我再回延宁府,此事全权由你操持,杨小姐就从我们府上出门。
杨如珪都呆住了,愣了一会儿才道:徐,徐兄,你到底与母亲说了什么?
只是讲了些道理罢了,师母是明理之人,自然能够理解。
杨如珪看着他面上淡淡的冷意,瑟缩了一下,到底没敢多问,找杨伯收拾了几样东西,又去与杨夫人辞了行,这才又匆匆跟着徐中行离开了。
而如今此时屋里的杨夫人,却是瘫软在榻上,面上泪流不断。
她跟前的嬷嬷不停的在身边安慰:太太别伤心,这样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您没必要为了他难受,气坏了身子多划不来。
杨夫人只是流泪:当年老爷非得收他当学生,那时候他不过是个泥腿子罢了,若不是老爷看重,他家里穷成那样,哪里念得起书,后来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这个地步,若是没老爷看重,哪能这般轻易,如今老爷走了,竟是人走茶凉,让他照顾姝姐儿,却好似是委屈了他,若是放在之前,他这样的官位,我哪里能看得上!
一边的嬷嬷听着这话,心里却也明白,情势比人强,今时不同往日,这位徐大人,并非是夫人能够拿捏的对象,可是这话她也不敢说,只能在边上小心劝慰。
杨夫人哭了一会儿,到底也收住了泪,算了算了,就徐中行这样冷心冷情的狼崽子,便是姝姐儿嫁过去了,只怕也拿捏不住他,他不愿意便罢了,只是她心底到底恨徐中行竟敢这么威胁她。
说什么若是不答应,便日后再不会帮衬她一分一毫,她当时看着徐中行的眼神,便知道他是说得出做得到的,因此也只能妥协。
只是可惜了姝姐儿,那样聪明的一个孩子,竟被徐中行夫妻给糊弄了过去,嫁给了一个秀才。
杨夫人咬了咬牙,真真是糊涂透顶!
徐中行和杨如珪,当天晚上便回了延宁府,也带回了杨夫人答应了的好消息,杨静姝都有些不敢信,她后来还将杨如珪叫到一边问了几句。
但是杨如珪哪里知道这其中内情啊,只能嗯嗯啊啊的敷衍过去。
杨静姝见着如此,忍不住皱了皱眉。
可是杨夫人若是不同意,只怕也不会轻易的让他们就这么回来,杨静姝想了想,到底也没多问,只沉默着默认了这件事。
上次见过面之后,蒋明菀也把杨静姝也有意的消息通知了赵夫人。
赵夫人听说之后十分激动,她平日里最爱保媒,但是成功的却极少,如今好不容易成了一桩,可不激动吗?
她也立刻给男方那边通了消息。
那位刘秀才也是个敞亮人,回家收拾了一下,没几日便捡了个空闲时间,带着自家老娘,上门求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