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1 / 1)
('
这同样是在释放一种诱惑。
就是让一些喜欢张扬的士卒,选择去关东为吏,他们到时就可以在关东一大群无氏人面前,人前彰显,充分表露出自己胜利者的姿态。
若是不愿为吏的,获得氏后,去到关东,分的大量田宅,同样能高人一等。
从心理等各方面都有优越感。
至于实在不愿离开关中的,则同样雨露均沾。
让他们一样获得氏,氏过去是贵族专有,黔首获得了氏,内心深处也大多会认为自己达到了贵族的标准,继而不由自主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当去‘入学’,接受教育,这未尝不是提供了一种心理暗示?
至于完全不松口的,赐氏能起到一些安抚作用。
朝廷里子给不了完全。
但面子方面则一律满足,甚至让他们受宠若惊。
而这同样是在打压六国贵族。
将贵族的荣光一点点抹去,直至贵族彻底不显人前,继而建立起大秦一向推崇的‘家门阀阅’。
这是一步足以影响到天下的动作。
只是这动作太大了。
大到他甚至都不敢去轻易言语。
良久。
扶苏才苦笑一声,拱手道:“先生韬略当真天下无双,扶苏听到先生之见,才知自己目光之短浅,犹如那井底之蛙。”
“只是兹事重大,扶苏实不敢决断。”
“还请先生见谅。”
嵇恒点点头。
他也从没想过让扶苏去决断。
他决不了的。
扶苏没那个能力,更没那个魄力跟胆量,这是要跟天下贵族跟士人割袍,非心志坚定且魄力十足的人能决。
扶苏眼下还做不了这么主。
就算扶苏敢做,他也不敢让扶苏去做。
扶苏扛不住这个压力的。
单单一个赐氏,朝廷的阻力又岂会小?
还有开设新学,在朝堂的争议同样会很大,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稍微心志不坚,就很可能中途而废,甚至直接作罢。
这只有始皇能决断。
也唯有始皇敢去做这个决断。
而且扶苏的洞察之力的确太过浅薄了,他都已经说了这么多了,扶苏却没有意识到一些问题,甚至都不仅是没有意识,是丝毫反应都没有。
嵇恒暗暗摇头。
他开口道:“扶苏,你把这一切想的太简单了,真想推行下去,朝堂会进行大量的博弈,始皇甚至会因此做出很多的让步,此外,开设‘新学’也好,让秦卒同意去其他地方也罢,都是好耗费大量钱财的。”
“大秦的钱是不够花的。”
“另则。”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棘手’的事。”
“让士卒脱下盔甲,穿上‘吏服’,他们真的能胜任吗?”
“大秦对官吏的要求很高。”
“哪怕是寻常小吏,都必须熟读‘为吏之道’,若是这些士卒大字不识,又岂能为吏?到时就算这些士卒自己答应,恐朝廷都不会答应。”
“其中要解决的事很多。”
闻言。
扶苏面露苦笑。
他前面光顾着震惊了,根本没有想到这些,经嵇恒提点,才陡然醒悟过来,这些政策的确惊世骇俗,但想要真正落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
不能落实,那便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扶苏道:“是扶苏考虑不周了。”
嵇恒摇了摇头,淡淡道:“这无关考虑,而是需要实打实的明证,证明这些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如此才有推行下去的可能。”
“这那找得到证据啊?”胡亥一脸愕然。
他实在想不到该怎么证明。
这就不可能!
嵇恒笑了笑,眼中露出一抹神秘的笑,道:“这里面大多数都事关钱财,唯有为吏方面,要求最为严格,想让这些秦卒为吏,至少要证明这些人有成为‘吏’的基础,即是识字。”
“但秦卒识字吗?”
扶苏跟胡亥蹙眉,却是不知道答案。
嵇恒道:“识,甚至人数还不能称之为少。”
“这是为何?”扶苏一脸疑惑。
这完全没道理。
嵇恒的衣袂随风飘舞,忍不住感叹道:“这便是体制的力量。”
第191章 职业军人的雏形!
扶苏对此并没有感触。
他对军中的情况也一向知之甚少。
但据他说了解,朝廷并没有对军队颁行什么‘习文’的令书,为何嵇恒会说这是体制的力量?
扶苏问道:“嵇先生,军中有这么多人识字?”
嵇恒点了点头,道:“大秦的体制跟过去其他诸侯的不一样,过去朝堂上不少的朝臣多出身行伍,而且基本是军政皆通,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少数例子,实则并不非如此。”
“军功爵制下,被赏赐爵位后,身份地位都会提升一大截,但想要成为二五百长及更上面的将领,大多都需要识字,他们中很多其实都是自学的,当然也少不了去学室进修,无论如何,大秦将士的识字率是很高的。”
“这也导致了军中学习文字的氛围很浓。”
“大秦的将领跟其他国家不同,将领基本都是从微末崛起的,这些人过去身份低微,是没有机会学习文字的,但军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十分庞大的。”
“像什么‘城郭官府’‘门户关龠(钥)’‘阡陌津桥,‘犀角象齿’‘皮革蠹突’‘仓库禾粟’‘兵甲工用’‘金钱羽旄’等等,这都是大秦的将领需要掌握的。”
“不能掌握就不得晋升。”
“所以无论愿意与否,大秦的士卒都得识字。”
“或许不会写,但一定认得出。”
嵇恒并没有说假。
大秦军队的识字率是远超其余六国的。
后世出土的黑夫家书中,黑夫只是名寻常士卒,却能够熟练的写字。
如此可见一斑。
扶苏心念一动,双眼一亮道:“按先生的看法,大秦军中其实很多人都有识字之能?也的确只有这样,大秦过去获爵的士卒才能直接出仕为官为吏。”
扶苏自问自答。
他对嵇恒的说法已有了认可。
嵇恒淡淡道:“大秦自来官吏都是军政一体,就算是大秦主要培养官吏的学室,同样是在学习为吏之道时,学习军事,因而军中未必不能反过来,在打仗之余,掌握识字。”
“但过去打仗毕竟过于频繁,军中将士会识会写的终是少数。”
“然现在不一样了。”
“我在狱中曾说过一句话。”
“什么?”胡亥这时终于能插上话了。
前面听嵇恒跟扶苏聊得火热,他却是什么都说不上,心中也是颇为郁闷,但一旦涉及到狱中,他可远比扶苏知道的多。
胡亥将身子往前挪了挪。
“百代皆行秦政治。”嵇恒一贯是直来直往,直接了当的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百代皆行秦政治?”胡亥蹙眉,他疑惑道:“我记得你当时是说父皇创建的这个集权体制,注定会为天下人效仿,只是这跟军中的识字情况有何关系?”
扶苏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嵇恒笑了笑,拂袖道:“秦制并非只有中央集权,始皇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体制,中央集权只是最为瞩目的,而在这个体制下,其实还有其他东西是可圈可点的。”
“譬如戍边制!”
“戍边。”扶苏跟胡亥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充满茫然。
他们对此并不太了解。
也没机会了解。
他们唯一知道的,便是当时退出戍边,一来是防范匈奴继续南下,二来则是驻军威慑北疆南海,三来便是试图将士卒从关中迁移出去。
至于其他的,他们几乎不知。
两人抬眼看向嵇恒。
嵇恒目光深邃,颇为感慨道:“大秦现在的制度其实很是粗糙,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潦草,只建立了一个大的框架,内里并没有真正的完善好,但即便如此,大秦依旧给这个大的框架,设定了一些影响悠远的制度。”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