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1 / 1)
('
不过条件同样有些苛刻。
不仅要舍弃在关中的田宅,还要举家搬迁到关东。
这真的值得吗?
很多人在心中权衡着。
诚然。
扶苏提出的这两个解决之法都很吸引人,只是一个并不怎么稳妥,另一个却要迁移出故土,这也是让不少士官眉头紧皱。
这时。
又有士官高声道:“殿下,难道就不能留在关中?”
扶苏摇头,冷声道:“不能。”
他并未做过多解释。
他相信这些士官能想清楚。
朝廷岂会让这些士官将便宜尽占?
而且关中哪有那么多的官职提供给他们,想直接成为官吏,他们只能拖家带口迁移到关东,这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扶苏继续道:“除此之外。”
“若是你们执意想保留住自己应有的田宅,朝廷同样不会强制让你们放弃,但我之前就已经说过,地方短时是给不出这么多田宅,你们想要拿到这些田宅,只能等。”
“至于要等多久,我给不了答案。”
“什么时候地方腾出了多余的田宅,什么时候朝廷才能兑现。”
“平心而论,我更希望你们选择第一或者第二条,第一条可以继续留在关中,还能给自己的家族一个向上的通道,第二条则是外地为吏,虽然被拿走了田宅,但你们得到的待遇,本就是不更爵位才能获得的,因而有所得,定然是有所失的。”
“而这才符合常理。”
“至于如何抉择,则由你们决定。”
“但在此之前,我也要提前说明一件事。”
“这次退伍之事是强制执行,并不容任何人变更,一旦被官府选定退伍,无论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说辞,都不能继续在军中停留,必须尽快离开,不能干扰军队的正常运转。”
“此外这也是你们唯一一次自主选择。”
“一旦没有做出选择,便默认你们坚持获得田宅。”
“此后再无变更机会。”
“另外。”
“这次退伍的名额有限。”
“而接下来几天,你们有意退伍的,可主动向上提出申请,将自己在军中的过往写明,朝廷会酌情判断,至于最终会不会采纳,则要依实际情况决定。”
“并不会以申请为唯一准绳。”
“最后。”
“退伍的士官,在返回咸阳时,没有氏姓的士官,朝廷将予以赐氏。”
“这是你们这些年应有的功赏,也是大秦将士该得到的功赏,你们是这场天下战争的胜利者,理应获得作为胜利者的嘉赏。”
“你们也当抬头挺胸的回到咸阳。”
话音落下。
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扶苏后面的一番话实在是令人震惊。
赐氏?
不少将领都有些头晕目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当真听到了这句话?
这可是赐氏啊!
古往今来唯有立下大功的人,被分封到一地,或者被任命为了高官,才有资格获得氏姓,但现在大秦的这些中下层士官竟都能获得氏姓。
这如何不让人惊骇?
这几句话对一旁将领的震撼,远高于扶苏前面提到的办法。
而且是震撼得多。
扶苏同样也是心潮澎湃。
但面上并无表露太多情绪,仿佛早就对此深以为然。
实赏,虚赏。
两者的确有不小差别。
但对人造成的冲击却也是不尽相同。
在这个贵族扎根天下的时代,氏姓都是十分高贵的,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是三代以来天下莫不成文之事,但这个规矩,似乎要被打破了。
虽然这次的范围很小。
但真的细想下来,真的少吗?
这可是上千人。
纵观周代八百年,同样是上千人获得氏姓,至少也花了五六百年的时间,但大秦朝廷就这么轻飘飘的给出了,这对周礼的践踏可谓露骨。
这消息一旦传出,天下定然哗然一片。
但扶苏依旧这么做了。
全场雅雀无声。
所有人仿佛都被震惊到了,久久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四周唯有沙沙风声。
良久。
终于有人缓过神来。
只是他们的眼中依旧充满着惊骇跟茫然。
依旧显得很是无所适从。
隔了不知多久,他们的耳畔再度响起了扶苏的声音,只是听得并不算真切,只隐隐的听到‘这是对胜利者的嘉奖’……
第245章 难以维持的政策!
扶苏的话并未结束。
在众人正处于惊悚无措之时,扶苏又抛出了又一个话题。
扶苏高声道:“为表明朝廷对收复南海的决心跟意志,也为了表明对大秦锐士为南海的付出,在后续几年中,朝廷会在南海修建一座大型的‘镇南碑’,在这座石碑上将铭记下所有参与南海征伐的将士,让他们的名讳受到世人永世瞻仰。”
轰!
一语落下,全场瞬间炸了锅。
下方的士官全都坐不住了,他们都被扶苏这句话给惊住了。
朝廷要为他们铭刻石碑?
这怎么可能?
他们真有资格留名于石碑之上?
这可是石刻留名,至少天下数百年内,都会清晰可见,自古以来,能留名于石刻的莫不是王公大臣,就算是大秦,历来始皇巡游,每到一地,为了彰显功绩,哪次不是处处撰文于石刻?
这种好事真能落到自己这种小人物头上?
他们一脸难以置信。
也不敢相信。
场中别说是下方的士官,就算是一旁的将领,也被扶苏的话震住了。
扶苏这接二连三的话语,实在是让人应接不暇,但实属给人眼前一亮,甚至是让人振聋发聩,让人心神久久难以平静。
完全的打破了常规。
也打破了世俗旧有的观念。
从降低秦人入学的标准,到挑战夏商周三代以来的贵族治政,再到后续彻底践踏周礼的赐氏,以及现在的将底层人捧上高位,这都跟过去的天下风习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
这已不能称做是离经叛道了。
而是疯了。
这些消息一旦传出去,让天下的其他人知晓,不亚于一次地动山摇。
李信目光微沉。
他直到此时才终于明白。
为何当初扶苏要提前召见一些大臣了,而那些大臣从扶苏这离开后也是三缄其口,甚至是有些避之不及,恐未必不是因为这些建议,这些想法太过胆大妄为,也太过惊世骇俗,也太过挑战贵族的心弦了。
而这还只是简化了的。
甚至也只有在军中,扶苏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因为大秦本身就跟六国的文化体系不同,在军功爵的影响下,老秦人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但即便如此,早就习惯了天下有明显等级、尊卑的老秦人,听到扶苏的话,依旧愣神许久。
李信缓缓闭上眼,他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尚且有些心态失控,又何况其他人。
赵佗、杨翁子全都心神一震。
他们直直的盯着扶苏,目光已完全呆滞了,眼中唯剩下惊骇。
对于四周的震惊,扶苏显然早有预料。
他面色如常,淡淡道:“这些事或许是有些难以置信,但你们大可直接选择接受,因为大秦要建立的是一个崭新的帝国,一个前所未有,一个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日后都难以再复刻的赫赫帝国,大秦的尊卑体系跟旧有天下是不一样的。”
“大秦尊的是能力!”
“唯能是举。”
“唯能是用。”
“过去天下,作为底层出身的黔首,哪怕拼死拼活一辈子,也别想追得上贵族,更别想成为贵族,但这是过去的天下,大秦固然同样是这般,毕竟其他人几代人的打拼,的确不是大多数人拼死拼活能追上的,但大秦会给与你们追赶的通道。”
“让贵贱的鸿沟是有机会去踏平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