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页(1 / 1)
('
嵇恒点头。
他笑着道:“仅靠对军队进行分权自然是不够的,但内军跟外军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外军是驻扎在边陲,或者是一些偏远之地,用以进攻或者防范敌军入侵,他们相较远离繁华地界,日常所需粮草辎重,都需朝堂调拨。”
“因而最后一道门栓是钱。”
“外军的粮草辎重一年一划拨,如此,则能进一步压制住军中军头的跋扈跟傲慢。”
“所以……”
“想控制好军队,必须让军队受到朝堂各方掣肘,不能真正的独立在外,更不能让其有自谋经济的可能,杜绝一切自己做大的可能。”
“军队严禁经商。”
“更严禁一切违背朝堂律令的经商活动,违者皆斩。”
闻言。
嬴斯年连连点头。
若是军队能自谋钱财,这对大秦而言实在太危险了,一旦做大,无疑成为一方诸侯,这是大秦决不能容忍的,更不想见到的。
财政大权必须经由朝堂之手。
而且还要不断对士卒进行不断的更替轮换,依次来保障,军队的控制权始终掌控在朝廷手中。
而退伍士卒,也可以继续本职,进入内军为吏,亦或者领一点军功奖励回家。
也算是有了条退路。
整体而言,夫子的想法,都是高屋建瓴的,也都一针见血,仅仅十来句话,就将军队的改革,彻底的梳理完毕了。
“斯年记住了。”嬴斯年恭敬的作揖行礼,态度很是恭敬。
嵇恒摆手。
他并不在意这些虚礼。
他沉思了一会,沉声道:“大秦改革真正的难处,其实并不是在制度上,而是在执行上。”
“再一个。”
“便是在收税上。”
“掌握军队,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把控天下,天下终是人治,而人都是有欲望,有野心,也私心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天下的钱财就那么多,终有一日,朝臣不会再满足朝堂一年发下的年俸的,到那时,大秦真正的困难才真真的浮出水面。”
“朝堂收不上来钱!”
“坐上皇帝位需要依靠兵权,但想坐稳靠的却是钱,天下熙熙攘攘都为利来利往。”
“无钱百事难。”
闻言。
嬴斯年眉头一皱。
他有些不解,为何会收不上来钱?大秦的税收制度可谓严苛,真的有官员敢冒这大不韪?
不过嵇恒却没有多说的想法。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一口吃不成胖子,唯有军权彻底降伏了,才能有后续。
而那才是真正的深水区。
也是真正的难点。
只不过那些隐患,本该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凸显出来,他只是提前说了出来,让扶苏有个警觉。
不至最终尾大不掉!
第469章 六十为限!
咸阳宫。
嵇恒给出的解决之法,已出现在扶苏的大案上。
扶苏看完,放在了一旁,眼下,他还有最要紧的事去做。
没多久。
蒙恬、冯去疾、李信、马兴、史禄,张苍等三公九卿已按列次站在了殿内。
扶苏一脸轻松,笑着道:“诸位爱卿无需这么拘谨,就坐吧,朕这次将你们叫来,主要为了一事。”
“便是定下章程!”
“至于定下什么章程,诸位爱卿心中恐都有数了,天下的世官制度该变一变了。”
“这也是为了天下的稳定。”
“朕相信诸位大臣是能明白朕的苦心的。”
蒙恬等人对视一眼,连忙拱手道:“臣能理解。”
闻言。
扶苏笑了笑,压手道:“先坐下吧,此事不急,有的是事情,事关这么重要的事,岂是一时半会能说明透彻的?”
“诺。”蒙恬等人应诺,依次坐了下去。
扶苏又道:“对于朕提出的建议,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跟建议,也都认为当以什么为限制。”
殿内静谧。
众人面面相觑,都无人肯开口。
稍许。
张苍起身道:“陛下给臣等思考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臣恐考虑不周,若是失言,还请陛下息怒。”
扶苏哈哈一笑,不在意道:“但说无妨,朕这次本就为寻求你们的建议跟看法,何罪之有?”
张苍颔首,他看了几眼四周其他官员,迟疑片刻道:“臣对陛下今后的制度改革并不怎么清楚,因而只能说一些自己的浅显认识。”
“从臣目前知晓的,及臣自己能考虑到的,陛下深感对天下治理的焦虑,决心加强对关东的控制,因而想在天下恢复上古时期的‘州’制。”
“臣之见,此事大有可为。”
说着,张苍话语一顿,他没有去看扶苏,而是微不可察的瞥了眼身边的其他官员。
见这些人依旧不动声色,也不由眉头一皱,硬着头皮继续道:
“只是如此一来,大秦很多方面都要改变,不仅是官制,俸禄,还有相关官署的职能,以及州域的划分,州府的确定,这恐不是一两年能轻易确定的。”
“故臣认为此事急不得。”
扶苏点头。
他淡淡的看了张苍几眼,嘴角掠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张苍眼下分明在顾左右而言其他。
制度改制之事,本就不会操之过急,他也没有说过要尽快推进落实,张苍一番洋洋洒洒,本质上就是在说一些车轱辘话。
说了一番没意义的废话。
不过,扶苏也知道张苍为何要这么说,都不想率先开那个口,若是说错了,无疑会引起其他人不满,还可能引来自己不悦。
所以在故意就轻避重。
扶苏缓缓道:“此事的确急不得,相关章程却也要提上来,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落实,还需不少时日。”
“目前朝堂的重心当在特区上。”
“关东城池如何选择,就要丞相依据各地情况,做出筛选了。”
蒙恬跟冯去疾连忙道:“臣领命。”
扶苏继续道:“朕这次的确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
众人沉默。
良久。
蒙恬主动道:“禀陛下,陛下提出的建议,臣认为对大秦大有裨益,随着制度的不断革新,大秦过去的体制注定会慢慢跟不上时代。”
“也一定要做出改变。”
“地方官员基数的增加,必定导致朝堂官员的任选更加严苛,唯有设立行之有效的健全制度,大秦才能始终走在正途。”
“臣认为世官制度当废!”
“臣有几个观点。”
“其一,随着大秦疆域的扩大,对天下控制力的逐步增强,我等朝臣每日需处理的政事,相较过去变多了不少,长期保持这么高强度的任职,身体很难吃得消。”
“其二,天下一统之后,天下英才尽入陛下觳中,想将天下人才,彻底为朝堂所用,必定要给予足够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唯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进出体系,才能始终保证大秦体制的顺畅流通,也才能保证大秦体制的健康。”
“其三,人终究是会老的,一旦上了年纪,不仅精力匮乏,身体越发虚弱,而久在朝堂,对天下形式很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也难以真正的跟上天下脉络。”
“到时很容易在政策上,执行上出现偏差,反倒置大秦于一个负面的状况。”
“于国于民于己,大秦都该变一变世官制。”
“臣以为善!”
蒙恬一脸肃然。
他知晓,自己这番话很容易得罪其他朝臣,但这些的确是肺腑之言,而今天下,早已不是过去了。
大争之世,曲沃代翼,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事件的发生,已标志着君臣关系不会再像过去那么亲近。
君主始终是带着猜忌跟迟疑的。
这也是必然的。
如今扶苏已生出了改变之心,就算他们执意反对,又能有什么用呢?只会惹的扶苏不满,到时一旦政事上出了问题,恐就会被小题大做。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