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1 / 1)

加入书签

('

漫长的冬季是枯燥的。

她的绣工比起从前,已经好了许多。

呆在闺房里的日子开始乏味,余下的冬日里,陈在溪总想起绿罗,便时常看着窗外出神。

陈在溪无比期待春天。

***

开春以后,气温回暖,上京城里的颜色多了起来。

宫中送来的布匹被老夫人分到各个院落,红的粉的蓝的绿的,各色料子,同春天一般有生机。

送到北院的料子,却沉闷的有些压抑。

老夫人挥挥手,分好了布料后,她呼出口气,朝一旁问道:ldquo佛广那边,有消息没有?rdquo

李嬷嬷有些为难:ldquo就,就大师说他是算命的,不是看病的,余下的事情,该归太医管了helliphelliprdquo

老夫人做出头疼的样子。

这半年里她不好受,补药是成日成日的饮,但不见成效。

烦心事太多,她瘦了不少。

可太医不是没来过府上,只是去了北院,大医看不出大碍。

王太医同她说:ldquo宋大人的性子你自是清楚的,他性子太平,少了一段记忆,于他而言helliphellip他怕是觉得无碍。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老夫人心里清楚,说到底,还是知礼自己不在意记忆。

她渐渐歇了这个心思。

沉默了会儿,不知想起什么,她忽而开口问:ldquo尸体找到了吗?rdquo

李嬷嬷摇头。

初春的天气,比冬日里要适宜许多。

今日早朝,因春节被耽搁的私盐一案惹得圣上众怒。

清浙一代的盐商实在太多,而知县收了钱,同盐商串通,也早已是一伙的人。

圣上将此事全权交给大理寺。

想要彻查此案,便免不了要去江州一趟。

下朝后,沈确照常去了大理寺,找王大人谈及此事。

谈及江州,王大人面色却轻松:ldquo有宋大人在,我还用担心这些小事?rdquo

沈确有些惊讶:ldquo圣上真让他去?rdquo

ldquo宋大人现如今已恢复,圣上也放宽了心,王太医不是说,记忆于他,并非重要。rdquo

ldquo行吧helliphelliprdquo沈确耸耸肩,有些好奇:ldquo刚没认真听,去哪儿?rdquo

ldquo仙凤,白淮helliphelliprdquo王大人想了想:ldquo哦,还有江阳。rdquo

第75章

头一批白茶在四月初进行采摘。

四月初的天气已经回温, 云层不在是黯淡的,偶尔也会有晴天。

整个腊月,陈在溪都乖乖呆在闺中, 她终于度过了漫长的冬季,身形消瘦了不少。

在闺中的日子闷透了, 她还没忘记采茶的事。

早起用完药, 陈在溪便期待道:ldquo舅母,舅舅昨日说要采茶了, 在溪可以去看看吗?rdquo

沈岚便转过头看陈在溪。

女孩声音清脆,好不容易有了些生气。

春日里的光落在她颈侧,将她肌肤映照得透亮,却是纤弱的, 易碎的。

沈岚叹气,刚想说些什么, 便察觉到衣袖被人扯住。

陈在溪捏着她的衣袖, 轻轻晃荡:ldquo舅母,在溪已经好了许多了,夜里也不会在被梦惊醒。rdquo

她一撒娇, 沈岚便不说什么了, 只是拿起一旁的红木梳,替她顺发。

江阳的女子,习惯将头发梳在一侧编成麻花辫, 稍讲究些的, 还会在辫中加一根绸带。

正是春日, 沈岚从屉中挑了根绿色的, 将它同女孩发丝缠在一起。

等将发编好,她看着陈在溪, 叮嘱:ldquo那便去半日,晚间来医馆,舅母带你和木木去食饭。rdquo

陈在溪点头,一双眸在光下灵动,是极乖巧的模样。

沈岚看着她,心里又是一阵酸涩。

这些年终究是苦了孩子。

在溪是知允唯一的孩子,知允走后,她同林渝也曾找人打探过。

可景江里都念郑氏的好,她那时太忙碌,便也信以为真。

哪知郑氏这般怀心肠,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思及,沈岚有些心疼,站起身送她:ldquo既是要去,舅母让你舅舅找人来接你。rdquo

林家的宅院不大,但院中被打理的极好,一到春日,各色花都盛开了。

临走前,陈在溪照常给花浇水。

这是她第一次去茶山,去舅舅口中的ldquo绿海rdquo。

山路有些崎岖,陈在溪许久未出门,稍微有些吃不消。

等下马车时,她面色苍白起来,只站在原地缓了好一会儿,才敢抬步往前走。

抬步时,她目光落在眼前的茶山上,陈在溪恍然意识到自己站在春光之下。

高山之上,茶树一层一层递延下来。这样的风光在江阳常见,却是她未曾见过的。

闷了一整个冬日,现下只是看看这些茶山,陈在溪也极欢喜。

舅舅林渝还在半山腰,远远见着她同她挥手:ldquo在溪。rdquo

ldquo这是你那个外甥?rdquo林渝身旁的人见着后,语调有些惊喜。

ldquo她还小。rdquo林渝只说了句,便不再搭理一旁的人,朝陈在溪走去。

ldquo舅舅,rdquo等他走近,陈在溪才好奇地朝竹筐看:ldquo这是我日里喝得白茶吗?rdquo

ldquo头采的茶,等舅舅炒制完便送去家里。rdquo

见她好奇,林渝顺势将竹筐放过去给她看,又解释:ldquo头采的茶不多,一年也就这一次。rdquo

不知想起什么,他接着感慨:ldquo你母亲便极喜白茶。rdquo

ldquo是吗?rdquo

舅舅常提起阿娘。

陈在溪也想回忆,可关于阿娘的记忆,少知又少。

因为阿娘很少同她说什么。

ldquo长姐只喜这头采茶,往年她总说要来江阳看看。rdquo

林渝看着她,说了几句便又叹气:ldquo她大抵没和你说过,她性子太倔,未将你交代好。rdquo

ldquo舅舅,现在也很好,rdquo陈在溪看着眼前的茶山:ldquo在溪现在知道了,下一次见阿娘时,我会同她说我去了江阳。rdquo

***

开春的季节,万物复苏,林渝同沈岚忙碌了起来。

春日的天气虽然回暖,但仍有些冷,陈在溪便好生呆在院中,浇了小半月花。

四月中旬,林渝收完了第一批茶。

炒茶的过程更为繁复,层层工序,极为复杂。

一连忙了数日,得空后,林渝带陈在溪出门透气。

他带她去看炒茶。

下马车后沿着乡间小路走,陈在溪难得出来一趟,内心是极欢喜。

ldquo我同你舅母就是在这儿认识的。rdquo林渝一边说一边领着她往前走。

转了个弯以后,视线变得开阔起来,抬眼往前看,数个铁锅被置在空地上,几个身着灰色长衫的年轻人,正将手放在铁锅中翻炒。

ldquo这些人是舅舅今年收的几个徒弟,还在学习。rdquo林渝解释完,又让人去搬椅子来:ldquo之青,之青?rdquo

一连叫了两声,身侧的人却未曾回话,林渝朝一旁看去,惊讶道:ldquo张大人?rdquo

张漳等了小半天,终于将他给盼来了,此刻缓缓走出屋。

林渝反应过来,忙上前一步将陈在溪挡在身后,拱起双手弯腰道:ldquo张大人今日怎有空来此?rdquo

ldquo近日里县中不太平,我想着来你这儿透透气。rdquo

张漳巡视了眼屋内随口问:ldquo头茶可是备好了?知县大人还等着来送客。rdquo

ldquo早备好了,rdquo林渝道:ldquo今早便挪出了,明天便送去白淮县上。rdquo

张大人是知县身旁的人,林渝对着他,只得笑脸相迎:ldquo大人今日亲自前来,可还有急事?rdquo

张漳没应,他将视线落在他身后,示意道:ldquo这位是?rdquo

ldquo我亲外甥。rdquo林渝紧张道。

这句话他语调加重,张漳听了,笑:ldquo既是林兄的亲外甥,便都是一家人。rdquo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