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1 / 1)

加入书签

('

砰然大震声中,案桌四分五裂。

炫光再次连闪,鬼物蓦尔失踪。

七把绣春刀同时出鞘,反射的刀光橡锹闪烁。

“少在我面前装神弄鬼,连陶真人的神术,也吓唬不了我霹雳虎陈魁,现出你的本来面貌,哼!”陈百户声如沉雷,声震屋瓦。

鬼物不见了,代之出现的是五个同样巨大,金盔金甲光芒万丈,瑞气涌现的金甲神概。陈百户再哼了一声,绣春刀向堂下一伸,口中念念有词,俯身一手抄起叮身旁的一只火盆,炭火旺盛的烤火盆,炭火在阴风呼啸中燃烧得更旺,热浪四散。火盆如果扔出,堂下必定炭火散飞,很可能引起火灾,五个金甲神决难避免炭火沾身。

炫光又急闪三次,五个金甲神倏然隐没。

五个穿戴整齐的老道,取代了五个金甲神的位置。金色的光芒,突然变为一色红,精绣的道袍一色红,红如熊熊赤焰。古定剑、拂尘、百宝乾坤袋,背上还有几支小三角杏黄旗、老道们该带的法器,他们都带齐了。

所穿的大红道袍,确是道教法师所穿的正式法服,大明皇朝规定的制式道袍,但不同的是,前襟绣了两个犯禁的图案:左青龙,右白虎,径大约五寸,青白丝绣光泽夺卧形状神似,栩栩如生。

这才叫显出原状。先前的巨大鬼物,以及唬人金甲神,都是障眼法所造成的幻觉,确有慑人心魄的威力,凡夫俗子不被吓得半死,也会大小便失禁裤裆一团糟。

当然,在陈百户七位御前带刀侍卫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与伺候茶水的大汉眼中所看到的形象必定大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原来是你们这些人。”陈百户放下火盆,虎目怒睁神光四射,摆了摆晶亮的绣春刀:“好家伙!诸位有意向陈某示威的!”

“这是对你客气,略显神通而已,知道吗?”那位留了掩口髯的老道,一字一吐有金石声,每一字皆直薄耳膜,听觉受到扰乱。

“那你就全力施展吧!陈某受教陶真人座下,虽则为期短暂,自信还小有成就,降魔心法略通一二。你施展吧!我等你。”

刀一拂,刀气似风涛,虎目神光暴射,无边杀气涌腾。凭凌厉的气势与杀人如麻的杀气,陈百户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一个气吞河岳茹毛饮血的战神。

五个老道脸色徽变,气势减弱。

陶真人陶仲文,妇孺皆知的活神仙,不但名满京都,而且天下闻名。

总领天下道教的龙虎山张天师,本来就是自宋代以来,天下闻名众所周知的神仙,但在京都风雨云雷神坛祈福斗法,也栽在陶仲文手下。

阵百户自称受教于陶真人座下,给予五老道心理上的威胁颇大。陶仲文施展的称为仙术,张天师的称为符篆道法;龙虎大天师的称为妖术或幻术;虽然各具神通,但在名称上就有巨大的差异。

邪不胜正,是指心理与行为的表现,与术的字面上正邪解释无关。术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道行与修为深浅才是胜负的关键。

“你虽随陶仲文学了几天心法,就敢在贫道面前撒野?可恶。”老道的气势虽减弱了些,但被陈百户狂傲的态度激怒了。

气旋起自袖底,老道左手一抬,口中默念咒语,一亮掌,四面八方突然传出隐隐风雷,灯笼猛烈地摇晃,恍若顷刻间地动天摇。

一道光华飞起,接着是第二道,夭矫如龙腾空旋动,然后向下疾沉,像一道光箭,挟风雷射向陈百户,只见光而不见影,不知到底是何物体。反正厅中光度本来就不足,灯笼急剧摇曳,视线更为模糊,只能看到疾射的光华而已,速度也快得惊人。

第二道光华接垣而至,然后是第三道……

陈百户也左手捏诀,默念咒语,诀动劲怒发,四周的风雷随他的手诀移动、扭旋。

一声狂震,绣春刀刀气似寒冰。

第一道光华,在刀尖前崩散,星芒四进,化为萤火迎风而散。

第二道光华也接踵崩裂;第三道……

第四道光华崩散,陈百户猛地退了三步,脚下一乱,脸色骤变。

“杀!”六名同伴骤然扑出,六把刀幻化为刀山。

第五、六、七道光华,在一把刀的激烈飞腾中乱蹦乱跳,倏明倏灭,在刀山中穿梭有如活物。

风吼雷鸣,光影缤纷。

猛地传出一声沉叱,刀山倏逝。

穿梭中的三道光华,化为萤火四散飘堕。

七人横刀屹立,神色庄严。

“你只有这么一点点道行,七个人勉强可以破解贫道的雕虫小技。一个内功火候不差,定力中等的武林高手,也可以抵挡贫道的七星追魂剑,你们却需要集七人之力,如此而已。陈百户,不要逼贫道用搜魂裂魄大法,送你们下地狱。”老道口气转硬,声色俱厉。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