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1 / 1)

加入书签

('

龙啸尚在耳边,严明楼想着折子的来处与德元帝的话想着定是江南有乱,不得不做出让步:“陛下,新法颁行。可一时贸然而下,势必受阻,需缓而治之。”

“太子,你觉得呢?”德元帝眼神又回到奏折上。

林怀湘来前就得刘千甫的教导,此番心有准备,答道:“臣附刘相之见。”

德元帝瞥了眼张守一,张守一收起奏折道:“徐大夫奏言,苏杭两州又遭水灾,因工程水利欠款遭贪淮南节度使、浙东观察使、杭州刺史所贪,沟渠与桥梁不堪一击。江南二州九县被淹,死伤民数上百万。粮仓告急,有人举二十万叛军圈地谋反,对抗朝廷。”

此话一出,谁都在心里打了寒颤。

江南被淹了,被大水所淹,开国百年闻所未闻,最严重的是有百姓造反。

造当朝天子的反。

袁纮猛然抬首,言语恳切:“陛下,新法可不推,但百姓受苦迫在眉睫。”

熟料刘千甫直身淡定道:“陛下,百姓造反则是因为世家占田所致,水利沟渠是淮南节度使、浙东观察使、杭州刺史修葺,这份折子臣昨日就已递到案头,陛下尽可查验,这几位皆是出身世家。陛下不如杀之,以平民愤。随即以江南为例,先试行新法,也好压住百姓的心。”

那一瞬袁纮望向刘千甫的眼神充满了惧色,这人居然是他引进来的。

德元帝目光在一众臣子间打量,叹道:“谁去?”

一言出德元帝就同意了朝堂上吵了月余的法政。

刘千甫思量须臾,说道:“臣举郑少卿,他对此法颇有心得,且年前并州之事他也处理得极好。最重要的是,他是袁相的学生,此去最为合适。”

德元帝头疼不已见刘千甫举荐人点头答应,勒令郑郁后日出发前往苏州,一路巡视水患推举新法。

平水患,治江淮,镇大乱,推新法。

林怀治道:“可陛下,郑少卿不孰水患及江南事务,怕是手生。”

“陛下,扬州大都督赵贞国为人忠实,官风廉洁,可辅郑少卿梳理江南事务。”刘千甫答道。

严明楼不甘示弱:“陛下,湖州刺史善勘水利也可为其辅佐。”

“陛下,臣举荐扬州长史张柏泽。”袁纮立马说道。

德元帝没叫他们起来,他慢吞吞起身走至方案前,众人的跪姿伏的更低,玄色绣龙袍带出皇帝威严。他睥睨一众跪拜的臣子,紫绯交错。其中林怀湘的赭黄锦袍异常显眼。

德元帝打量众人片刻后,轻笑:“官场的路,爱卿们别走急了。朕还活着呢,古今看来,臣为君忧,而君则忧及天下。虽说臣子从百姓中走来,一知黎民寒暑,可我也走过这样的路。社稷、社稷,社为土地,稷为谷物,两者与民相合,才有立国立政之本,亦有我大雍朝今日。”

他的目光停在林怀湘与林怀治身上,似是轻叹:“社稷这把担子哪边歪了都不好,我挑着都得小心翼翼,更莫说诸位。思天下为己任,是我这个皇帝该做的,哎!江南百姓也是我的子民啊。大水淹田,一群废物啊!”

随后宣布:“着郑砚卿为浙东观察使、杭州刺史,检校户部侍郎、御史中丞,淮南节度使人选未下前,由你暂统领一切军民政务。江南事务不懂之处可与赵贞国、扬州长史商议。淮南节度使、浙东观察使、杭州刺史及修筑堤岸的官员等贪赃枉法。重则立即斩首,余者流放,都散了吧。”

此刻严明楼还想为这几人狡辩几句时,却见德元帝已龙袍一甩离开。他知道自己败了,德元帝没有追究的意思还一开始就同意此法,几句话语就定了这几人的罪,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去翻案这件事。刘千甫不惜壮士扼腕,获得如此局面,还把事情牵扯到皇家,真查下去就是跟德元帝对着干。

--------------------

第108章 榆树

雨势渐大,无不浇着这座千年骊山,诸人撑伞出了殿。官员大多走远,郑郁随袁纮一起出来,还未开口就见他急行走进雨中,忙拿了廊下内侍手里的伞追上,喊道:“师傅!”

雨中的袁纮只字未听,他只追着前人,前人是由着内侍送离的刘千甫。

郑郁步子踏快,几下追上,倾斜的雨伞遮住了这位一生为国沥血的宰相。

转过假山,四处安静。

“刘仲山!”袁纮大喝。

刘千甫停步转身,袁纮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猛地上前揪住刘千甫的衣领,将人按到榆树上,力气所大,树上的积雨瞬落在二人身上,夏日清雨抖了两人满身。

刘千甫身旁的内侍被郑郁拦住,他自己上前将伞撑好,勉强遮住这两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