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1 / 1)

加入书签

('

除了时间上的错误,以及对大清朝寿命预计错误外,他这本小说对后世的预言可谓十分精准,以至于让不少人都认为,作者陆士谔其实也是一名穿越者了。

陈慕武的一席话,引起了台下一位听众深深的思考。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益世报》的记者张心远。

别看他的本名不出名,那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叫作“恨水”。

张恨水此时还没出名,只在北平《益世报》成舍我的手下做一位小编辑,偶尔外出跑跑新闻。

因为得知美国公使舒尔曼要到北大听讲座,所以他今天也跟着来到了讲座现场,没想到却看到了站在台上的陈慕武。

故人相见,不光陈慕武吓了一跳,张恨水同样也是一愣。

这不就是跑了几次编辑部,投稿《射雕英雄传》的那个人吗?

他虽然说是替别人抛头露面,小说的真正作者是姚馥兰女士,但张恨水在读过小说之后,确愈发认定这本书不可能出自一位女士之手。

如今看到陈慕武在北大大礼堂的讲台上大谈当下最热门最流行的科学,更证实了张恨水的这一判断。

难怪他要用假名来投稿,原来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怕丢人!

第39章 各怀心思的众人

张恨水可不是姑妄言之。

现如今,新文化运动下产生的新文学才是文坛的潮流,鸳鸯蝴蝶派小说这种供人消遣娱乐的读物,写得好的话,赚钱是赚钱,但作者们总是自觉低那些新文学作家们一等。

被梁羽生仰慕所以取笔名“羽生”,被金庸称作是“三四十年代武侠一代宗师”的宫白羽,可谓是享誉海内外的武侠名家。

他在青年时期也曾是新文学的信徒,与鲁迅、周作人两兄弟有过数封书信往来,还曾亲自到八道湾的鲁迅先生家里借书还书,在心中一直执弟子礼对两人以师事之。

但后来宫白羽家道中落,意识到“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的他,不得不在高额稿酬面前低下了头,开始靠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维持生计。

虽然靠着《十二金钱镖》一炮而红,经济状况大有改善,但他对自己的武侠创作不但抱愧,而且蔑视,曾直言“(自己)这些无聊的文字能出版,有了销场,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

宫白羽自感名花堕溷,魂断蓝桥,认为自己辜负了鲁迅先生对他的殷切期望,觉得无颜再见鲁迅,就自动断绝了交往。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作家的文坛地位之地,由此可见一斑。

《射雕英雄传》在《益世报》上开始连载已经过了一个星期,报纸的销量略有提升,编辑部里也收到了几封关于这篇小说的读者来信,有人询问姚馥兰小姐的详细信息,有人则希望能每天的连载中多加些字数。

没错,即使陈慕武已经给编辑部交了十万字的存稿,但《益世报》上还是雷打不动地按照每天刊登一千字的速度连载。

主要是每期副刊的版面就只有那么大的位置,想要增加小说的字数,要么就删节其他的内容,要么就只能在每期中多发行一张四版。

无论采取上述两种办法中的哪一种,都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成舍我决定多观察一阵后再做决定。

张恨水自然就认为,陈慕武打扮得衣冠楚楚,又能写出那么好的小说,却不愿意用自己的真名,就是因为抹不开面子,丢不起人。

今天一见面,他就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原来陈慕武在科学上面的成就已经高到能在北大讲学了,那也就怪不得会看不起武侠小说家这种下九流身份了。

其是陈慕武完全不是这么想的。

他之所以用笔名,一是致敬一下被自己剽窃了作品的金庸先生。

二是怕自己的亲朋好友们看到小说后会来问东问西,他嫌麻烦。

尤其是他大哥,倘若陈慕侨问起他写作的动机和稿费的去向,陈慕武怕自己解释不清。

没错,他也不准备告诉自己大哥关于那几幅字画的事情,他怕家里藏着这么多宝贝,会给大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陈慕武的老校长叶恭绰,就因为一尊毛公鼎被日本人盯上而远逃萫港,他的侄子叶公超,更是差一点儿就死在了小日本的七次酷刑之下。

张恨水本来只想在报纸上描述一下这次讲座中的会场情况,没想到听陈慕武讲着讲着竟然听入了迷。

他佩服陈慕武不但在科学方面的造诣高超,同时在历史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功底,一千多年前西汉新朝的旧事随随便便就信手拈来,难怪能写出《射雕》那样的好故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