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1 / 1)

加入书签

('

陈慕武记得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推论,那就是……

“在全世界范围内随便挑选出六个人来,其中至少有三个人彼此之间是互相认识或者互相不认识的。

“诸位,这是我最近思考出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其证明过程也很简单,大家不妨试一试。”

所以陈慕武在和拉姆塞打完招呼之后并没有直接坐下,而是自然而然地在众人面前提出来了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果然,这个问题成功吸引了众人的兴趣,大家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才能证明这个看上去很有意思的结论。

于是也就没有人再来到陈慕武面前,向他重复那些他已经听了无数遍的恭喜他奥运会夺冠的话了。

当然,这个数学问题对于在座的这些聪明人来说并不困难,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消遣。

大家很快找出了几种证明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在一个平面上构造出任意三点不共线的六个点,两点之间可以用实线或虚线相连,然后证明在连线之后,则至少存在一个实线三角形,或者至少存在一个虚线三角形。

经过这么一抛砖引玉,有些人则是举一反三,进一步讨论起到底需要有多少个人,才能确保其中至少有四个人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或者相互不认识的问题来。

陈慕武以为自己终于不再是全场的焦点,打算找个角落休息一下,没想到又有人找上了他。

这次来的是大家公认推举出来的那个企鹅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向陈慕武表明,《巴黎快车谋杀案》一经上市之后销量本身就不错,再加上陈慕武在巴黎奥运会之后的记者发布会上,又为这本小说狠狠地打了一个广告,这就现在世界各国的出版商都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和企鹅出版社合作,或者购买这本小说的翻译版权。

别的国家,陈慕武倒是不关心,他只关心在美国的销量如何。

毕竟现在阿妹你看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家家户户都有不少闲钱,他叮嘱来人一定要找一个推广发行能力强劲的出版社,钱赚得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让老美们都能读到他这本书,认识书中的主角陈乔治。

最好等之后这本书,这个系列被好莱坞给看上,让他们出高价买走改编权,拍成电影出现在银幕上。

或者说,干脆等自己有钱了,也以陈乔治系列作为卖点,去投资开一家电影公司?

来者的发言打断了陈慕武脑海中的胡思乱想。

“陈兄弟,这本书现在的热度这么高,那么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趁热打铁,继续推出其续集来呢?”

得,画了半天的大饼,结果还是来催稿的。

好在陈慕武早有准备,掏出来随身携带的那份叶公超在奥运会期间被逼着写出来的《无人生还》手稿,递了过去。

结果没想到,这个兄弟收到了手稿之后还不肯走,而是仍站在陈慕武的面前。

“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出版社既然成立了,那么只出版陈兄弟你这一个系列的书,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打算扩大出版方向,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陈慕武虽然是企鹅出版社的大股东之一,但他可没有什么时间,频频去参加董事会议。

好在董事会里全是使徒社的自己人,所以这每周一次的聚会,就成了陈慕武和出版社方面联络的日常途径。

陈慕武的手掌托住脑袋,用食指和中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倒是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出版书籍的同时,我们也去发行一种杂志。”

“杂志?可是我们只是一个新创立的出版社,虽然已经出了一本爆款书,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名声,这样就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作者和撰稿人向我们供稿。”

“不需要撰稿人,我们也能找到很优质的稿件来源。我在巴黎备战奥运会期间,曾经在闲暇时阅读了很多本杂志,虽然其中有许多有趣的资讯和有意思的文章,但是其中更多的则是无意义的糟粕。……”

陈慕武又开始胡扯,他根本就没看过哪怕一本杂志。

只不过么,巴黎对于陈慕武来说,就像是夏威夷之于江户川柯南,这个法国的首都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不太可能阅读全部的这些杂志,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本或几本。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刊载在其他杂志上的精华文章明珠蒙尘。

“所以我就想,大可以创建这样一种杂志,把其他杂志上刊登出来的精华文章遴选出来,汇集到一起定期出版。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