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再去四处征稿,只需要雇佣几个眼光毒辣的审稿编辑,再向原作者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即可。”

陈慕武说的这本杂志,其原型正是和《故事会》还是有《知音》并称为“凤姐三巨头”的《读者》。

当然,国内的《读者》其实也另有原型,那就是1922年在美国一家非法酒吧的地下室里出版的《读者文摘》。

只是到目前为止,这本杂志还在苦苦挣扎求生的阶段,并没有开始在美国土地上野蛮生长,所以陈慕武才能肆无忌惮地抄袭这本杂志的运营模式。

“哦对了,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这本杂志除了让读者们通过邮局订购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像报纸那样批发给书店和报摊。在杂志发行的前期,可以对这些个零售者进行补贴,不追求盈利,甚至有些亏损也没什么问题,第一阶段只需要抢占市场,等积累了大量读者,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惯性之后,我们就能迎来最终的大丰收了。”

陈慕武只能算是个商业小白,他浅薄的商业知识,都是从各种碎片阅读中得来的。

但是他说的这个办法,却是完全遵循了《读者文摘》发家之道。

这种商业模式,放到现在的杂志发行界,简直就是一种爆杀。

这也是为什么,《读者文摘》能在美国杀出重围的原因。

“此外,我看最近美国的报纸上,都开始逐渐流行起了一种叫做纵横字谜的游戏,也就是画出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小方格的大正方形,每个格内对应一个字母,通过给出的谜面,让人们把对应的单词填进去。

“这种文字游戏很能激发读者的成就感,所以我觉得,也可以在新发行的杂志上,拿出一两页的版面,来印制这种文字游戏,我想这应该对提升销量很有帮助。”

陈慕武没把话说得太满,这种办法对提升销量哪里是很有帮助,《纽约时报》当初就是靠着这个游戏,直接让自己的销量翻了一倍。

“说到纵横字谜,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我在巴黎期间,受到一种中国古代的数字游戏,还有瑞士数学家欧拉的启发,创造出了一种叫做‘幻方’的数字游戏,其玩法大概是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我想这和纵横字谜一样,同样也是能吸引读者兴趣,帮助他们消磨时间的一种好的办法,所以应该也能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还有,这种数字游戏的名字就叫做‘Huanfang’,而不是什么‘Chinese Magic Square’,刚才只是我一时口误。

“总而言之,我觉得出版这样一本杂志,不但能让企鹅出版社彻底稳住阵脚,或许还能在英国出版界打下一片天地也说不定。

“这便是我最近的一个想法,等回去之后,你可以再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出版侦探小说,能在短期内就快速获得盈利,而创办一本杂志,就要靠细水长流了。

陈慕武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才想到了办杂志这个点子。

如果到最后这本杂志真能办起来的话,就相当于是多掌握了一块舆论阵地。

当然办不起来的话也无所谓,反正日后陈慕武一定不会只靠着这家出版社来赚钱。

每周一次的使徒社聚会,终于来到了结束时刻。

临别之前,拉姆塞再次找到了陈慕武:“陈兄弟,你刚刚说的这个数学问题,对我而言很有启发。陈,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从这个问题开始,发散一下思维,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来?”

“拉姆塞兄弟,不必客气,我也只是偶然想到而已。你如果想要在上面继续发展新的理论,就敬请拿去即可,但是我现在是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能加入到你的数学研究之中了!”

陈慕武表面上装出来一种谦逊,但他心里却在窃喜,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现在只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至于一起研究数学么?

他感觉,还是在物理学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才更适合他。

你猜当初为什么不在毕业的时候,报名参加三一学院那个难度爆表的数学考试?

……

第二天一早,陈慕武刚从本笃街转了个弯,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所在的自由校巷,就看到了那个有些拘束地等在实验室门口的消瘦的美国人。

奥本海默家里十分有钱,他父亲知道自己儿子只花费了比两年半多一点儿的时间,就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之后,直接高兴地大手一挥,送给他了一艘三十多英尺长的帆船。

但是这位公子哥却并没有在纸醉金迷中沉沦,而是一心向学,刚得到被剑桥大学录取的消息,就直接渡过大西洋来到英国,进入到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