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年龄。

坐在一群四十岁起步的中老年人当中,陈慕武二十多岁的年纪实在是太年轻了。

有些人也对他这么年轻就能当选皇家学会的会士有些不满,觉得陈慕武不过就是靠着好老师的关系,才能获得这一德不配位的身份。

直到他们听到了台上的谢灵顿会长,向与会成员介绍陈慕武时的那番说辞。

“绅士们,牛顿是我们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

“在牛顿出生后的一百三十年,英国物理学界迎来了另一位天才,托马斯·杨。

“他当年就是在我们如今的这间房间里,用一个双孔衍射的光学实验,向当时的皇家学会成员,证明了光是一种波,从而推翻了牛顿提出来的微粒说。

“而在杨出生之后,又过了一百三十年,新的天才终于再次降临世界。

“而这一次,陈慕武博士又用他的伽马射线散射实验,证实了无论是牛顿的微粒说还是杨的波动说都不完善,把他们两位的学说互相叠加,才是光的真正面目。

“我不知道,再过一百三十年之后,是否还会有天才降临到我们这个世界,他是否又会提出一项有关于光的本质的新理论。

“但我现在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让我们大家欢迎剑桥大学的陈博士,成为皇家学会的光荣一员。”

第122章

听完皇家学会会长的介绍词,饶是陈慕武脸皮再厚,他都觉得有些脸红。

原因无他,只是把自己捧得也太高了了吧。

和托马斯·杨比比也就算了,怎么连牛顿这尊大神都请了出来。

这下等自己百年之后,是不是也能埋到西敏寺的地板下面了?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一是因为陈慕武不是英国的国籍,二是他没有宗教信仰,当然也就更不会信英国的新教。

而且比起埋到英国的教堂里,他自己更想躺进某座山上。

谢灵顿会长介绍完他之后,就轮到陈慕武上台,在会员证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走完这个流程,就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了皇家学会的会士,不需要再像诺贝尔奖那样,站在台上发表一个演讲。

毕竟皇家学会每年也有几十个新会士入会,如果人人都上台讲上一遍的话,那么估计几天的时间也讲不完。

新会士的入会仪式结束之后,有半天的休会期。

等明天上午颁完一九二五年的各项奖项,今年年初的这届会议就算圆满结束。

听爱丁顿说,爱因斯坦估计今天下午就能到伦敦,于是趁着这半天的休会期,陈慕武赶快跑到了伦敦北郊的巴尼特区。

自从去年参加完奥运会,在返回英国的轮船上,和老舍结识之后。

陈慕武一直都想着,到老舍那里去认认门,可是又一直都没有机会。

今天终于在伦敦有了半天的空闲时间,他这才上门去拜访。

虽然说同样也是在伦敦,但老舍的住处离英国皇家学会足足有十几英里之远,从利物浦街车站最最快的一班火车,都要花费半个多小时。

加那封路十八号,一间和剑桥郡布朗太太家差不多的二层小楼,但面积却比布朗太太家小的多。

里面的布局也和陈慕武之前住了一年的房子差不多,一层有餐厅、客厅、厨房和房东的房间,而二楼的三个房间,基本上全都是租给房客以获得收益。

陈慕武在这里见到了两个中国人,一个是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老舍,而另外一位戴着小圆眼镜、年纪看上去比两个人少长几岁的人,他却不认识。

“舍予兄,时隔半年多,小弟才第一次来拜访,还请恕罪则个。”

和意气风发的陈慕武不同,对面老舍的穿着打扮多少有些寒酸。

他仍穿着在轮船上和陈慕武初次相见时的那套青色哔叽西服,只是经过半年多的磨砺,这套西服上身的袖口已经有些发光。

看得出来,他在英国过得是捉襟见肘。

不过当初他不说是来英国当老师的吗,难道伦敦大学给他的工资开的这么少吗?

当年在轮船上第一次见面,刚从国内来的老舍不认识陈慕武是谁很正常。

但最近陈慕武的照片三天两头就登上报纸,虽然是黑白配色,清晰度也不高,但终归还是能让老舍认出他来。

“汉臣兄!去年在火轮上初相见,我根本就没想到,居然结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而是今天我更没想到,您真的纡尊降贵来光临寒舍了!”

作为一个老北平,老舍先是朝陈慕武拱了拱手,然后才往前紧走几步和他握手致意。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