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1 / 1)

加入书签

('

居里夫人既开心见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两个女儿都有了意中人,又因为预见到了她们很快就要嫁为人妻离自己而去,而感到一些伤悲。

本来,和居里夫人的女儿相恋,就已经给了约里奥很大的压力。

他经常会被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在背后指点,说他是一个想要借着居里家的名气一飞冲天的投机主义者,所以才会和比自己大三岁的伊蕾娜谈恋爱。

现在,居里家又来了个陈慕武。

虽然早就知道陈慕武这么个人,也早就知道他和艾芙之间的关系,但是见到真人之后,约里奥心里就更自卑了。

除了那个天真无邪,没有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小妹妹艾芙,自己好像是整个家里面最“废物”的那个人。

确实如约里奥所想,艾芙是五个人里面最没有心理负担的那一个。

虽然在今年夏天,她已经从巴黎的塞维涅学院毕了业,可到底还是小孩子心性。

一年不见的爱人从英国来到法国,陪自己过圣诞节,艾芙高兴都来不及。

等陈慕武终于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她一把就环住了他的胳膊:“我们今天去看卓别林的《淘金记》好不好?听说那部电影拍得很有意思!”

第167章 抠门的巴黎大学

《淘金记》绝对能算是一部经典的卓别林式无声电影,这部电影在今年夏天上映,但是快半年的时间过去,巴黎的电影院里还能看到它的排片。

一个讲述穷酸的阿拉斯加淘金工,最终如愿变成大富豪的喜剧,再加上一个大团圆的完美结局,电影的题材倒是很适合在圣诞节这种合家欢的节日里观看。

卓别林不愧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喜剧大师,全场观众的笑声不断,连来自娱乐项目十分丰富的后世的陈慕武都没能免俗,每一次都属他笑得最大声。

也幸亏这部电影是默片,不然换成法语配音的话,陈慕武还不一定能明白台词的意思。

虽然陈慕武的衣着很精致很考究,身材也很高大壮硕,但是一个东亚男人加一个欧洲女人的组合走在大街上,还是很吸引别人的目光的。

这些目光里,十有八九都是充满着嘲笑甚至敌视的。

无论是做生意的华侨,学知识的留学生,还是因为一战来到法国并在战争结束后落地生根的那些华工,都不能逃脱被法国人歧视的命运。

尤其是一战之后,作为主要参战国的法国失去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不少适龄婚配的女性青年缺少合适的结婚对象,于是有很多姑娘都把择偶的目光盯上了老实巴交还不乱花钱的华工。

这让法国男人很不爽,说什么这些低劣对中国人赚法国的钱,娶法国的女人,将来一定会侵占法国人的土地,未来法国就将变成东亚国家。

于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一方面是受英国那边贝尔福驱逐劳工的影响,一方面也是这种民族主义作祟,法国也把华工们都遣返回国。

只能说这一辈的法国人还算是有着先见之明,可惜他们却预判错了对象,也预判错了法国将来会被划入到的大洲不是东亚,而是西非。

就连蔡东发这种中法混血也不能避免,虽然他的面孔已经带有不少的欧洲人特征,可走在路上偶尔还是会被人无端地破口大骂,让他滚回中国去。

在巴黎奥运会期间,蔡东发就不止一次地向陈慕武吐槽这件事,并称他能交到一个法国本地的朋友,每次出行都能坐在汽车里,无疑是最明智也是最安全的一种选择。

艾芙现在挽着陈慕武手臂走在巴黎最热闹的大街上,她本人又长得非常漂亮。

因而陈慕武也就变成了此时街上法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少人在心里或者口头对他小声咒骂,更有甚者还会开AOE,把攻击溅射到艾芙的身上,说她身为法国人不知羞耻,为了几个臭钱,就委身于来自中国的黄皮猴子。

之所以他们能判断出是中国而不是东亚,很可能是因为陈慕武身材过分高大,绝不可能是身材矮小还习惯性点头哈腰的日本人。

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女儿,在巴黎街头遭到嘲讽谩骂,可谁也不以为意。

艾芙她妈当初被法国人骂得比现在还狠,可那又怎么样呢?并不能妨碍她成为如今法国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艾芙甚至还和陈慕武开起了玩笑:“电影里的那个查理,和你的穿着打扮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比你多了一根手杖。”

“卓别林先生其实是英国人,他的这幅打扮就是标准的英国绅士打扮,只是他在电影里故意扮丑罢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