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1 / 1)

加入书签

('

可他不屑于又腾不出手来做这件小事情,就一直把它搁置下来,直到刚刚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冯·诺依曼,来到哥廷根做自己的助手,才把这个课题分给了他。

只是希尔伯特想要把物理理论公理化的雄心壮志是不可能实现了,不但物理理论不能公理化,就连他最引以为傲的数学,其公理化也被一个剑桥大学的后生宣布为不可能。

冯·诺依曼带着报纸走进希尔伯特办公室的时候,后者正在看着罗素给他写的那封信。

尽管希尔伯特在形式系统中仔细区分过“真”和“可证明”这两个概念,但他一直都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实际上是相同的。

所以在读完罗素来信之后,他仍然认为英国人在信里言过其实,信中罗列的陈慕武论文中的关键步骤,也不能证明他的计划是错误的。

“约翰,你有什么事情?怎么是这样一副表情?”

“希尔伯特教授,报上说,剑桥大学的陈博士提出了两条不完备性定理,证明了您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论文将发表在下个月出版的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上……”

“哦,你说这个啊?用不着等英国人的那份期刊了,那篇论文的核心步骤,罗素教授已经来信向我阐述了。”

希尔伯特向冯·诺依曼扬了扬手中拿着的信纸。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评价是物理学家就应该好好研究物理,千万不要妄想着能搞明白数学。

“因为物理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

第177章 风暴中心的平静

希尔伯特虽然对罗素的信不以为然,但是当冯·诺依曼听到说老师手里拿着的那封信当中,有陈慕武还未发行的那篇论文的核心思路,他还是对信的内容产生了好奇。

冯·诺依曼今天早上读到这条新闻,并没有被《哥廷根日报》改的那个煽动德国人对英国人仇恨的标题遮蔽双眼,而是直接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按照报纸上的意思,如果这篇论文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话,那将不啻为一次摧毁数学根基的行为。

都是同龄的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也都曾经被冠以过“神童”的美誉。

陈慕武比冯·诺依曼早脱颖而出了几年,后者固然很佩服前者,可年轻气盛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着一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一较高下的心思的。

他之所以答应希尔伯特给他布置的那个任务,愿意去严格论证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者之间是等价的,也是因为有这种心思存在。

你陈慕武做不好的工作,我冯·诺依曼却能做好,那是不是说明我比你强?

冯·诺依曼最近心里一直都是这种争强好胜的心态,结果却发现,陈慕武不好好研究物理,反而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

之前你在物理学上取得那么多成绩也就罢了,毕竟你是物理学家出身。

但现在居然又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而且还在媒体上如此大肆宣传。

这让冯·诺依曼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气,但同时也意识到,和陈慕武碰一碰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他打算等新一期的《自然科学会报》一寄到哥廷根,就第一时间去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里通读全文,看看是否能找出来陈慕武论文中的错误,给他来个绝地反击。

冯·诺依曼带着报纸来找希尔伯特的意图也很明显,只要老师一声令下,自己绝对会做第一个冲出去的开路前锋。

希尔伯特此时云淡风轻的态度,更给冯·诺依曼带来了信心。

老师只是看了简单的核心步骤,就能指出陈慕武的论文是错误的。

看来真的像他老人家所说的那样,物理学家只要好好研究他们的物理学就得了,千万不要妄想自己能搞懂数学,否则的话就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最终肯定会贻笑大方之家。

“老师,那封信能不能也让我看一看?我也想知道陈博士到底有了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才让他自以为能够否定伟大的希尔伯特计划?”

“喏,拿去拿去,”希尔伯特一边把信纸递给冯·诺依曼,与此同时还不忘点评几句,“能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个陈慕武的数学基础很薄弱,完全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人,他有的地方繁琐得太过繁琐,有的地方简单得又太过简单。不过有一说一,他的思路还行,如果当初学的不是物理而是数学,估计也能成为一个,嗯,三流的数学家。”

他的脸上带着笑容,那笑容里多少有些轻蔑的意味。

冯·诺依曼也一脸陪笑地接过信纸,随着目光落到纸上的文字,他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因为笑舒展开的眉头,又慢慢聚到了一起。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