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1 / 1)
('
来到剑桥的这些人当中,一部分是来到学校参观游览凭吊的,但更多的都是学术工作者,想到这里找世界上最厉害的同行聊聊天,取取经。
这些人当中有政治从业者,有人研究文学,有人研究哲学,有人研究数学,有人研究天文学。
那自然也会有人,是研究物理学的。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除了卡文迪许实验室这间世界上最有名的物理实验室之外,还能是哪?
冯·诺依曼此行,还拿着希尔波特写给福勒的介绍信,他这一举动,已经超过九成以上的到访客人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陈慕武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接待过两次到访的同胞。
那两个人,一位是停职一年专门出国考察教育的北大物理系主任颜任光,另一位则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取道欧洲一边访问一边回国的叶企孙。
他们都知道实验室里有陈慕武这么一个同胞,所以参观起来,也就要方便的多,从没遇到过有人故意刁难阻拦的情况。
但是在陈慕武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之前,同样有中国的物理学者们到此参观访问,他们同样没有受到什么刁难。
不管是现任主任卢瑟福还是前任老汤姆孙,他们对来到剑桥的物理学同行们更是包容,总是会安排人手,陪他们一起介绍实验室的各种情况。
如果刚好自己不是很忙的话,也会把人邀请到办公室里,一起聊上几句。
冯·诺依曼这个刚刚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的年青人,没显过山,没露过水,学术圈里,谁都不知道还有他这么一号人物。
但是给他写介绍信的人就不一样了,希尔伯特,那是现在全世界里,最有成绩又最有名的大数学家。
看到希尔伯特在信里说,冯·诺依曼是自己的助手,被派到剑桥大学参观访问一两个月,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的福勒肯定就不敢怠慢了。
他之前也接到过无数封这样的推荐信,相关流程很熟悉,所以就有些公事公办地询问道:“冯·诺依曼先生,请问您到了剑桥大学之后,有什么想要参观的地方吗?没有的话,我可以推荐三一学院,那里是牛顿爵士在几百年前工作过的地……”
“多谢好意,福勒教授,我还不想去三一学院,而想跟您打听一个人,请问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陈博士,您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吗?希尔伯特教授派我来剑桥大学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他。”
冯·诺依曼毕竟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天才,所以言谈举止间,或多或少带着些狂妄之气。
陈慕武的论文指出了老师希尔伯特的错误,怎么了?
他朋友的相同题材的论文,抢在自己之前发表,又怎么了?
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谁又能比谁聪明到哪里去?
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本来是很正常的一句阐述自己此行目的的话,而且说的句句属实,但从冯·诺依曼嘴里说出来之后,硬生生有了一种兴师问罪的感觉。
福勒不光注意到了冯·诺依曼的语气,也注意到了他话语里提及到的那两个人。
希尔伯特把自己的助手派到剑桥大学,到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找陈慕武。
那他此行的目的,还能再明显一点儿吗?
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福勒到欧洲出差过很多次,在他印象中,希尔伯特应该是一位儒雅随和的数学老前辈才对。
但他这次的火气为什么这么大?难不成,真被陈慕武的一篇论文给激怒了?
福勒一边思考,一边用余光瞟了一眼对面的德国人。
这个冯·诺依曼虽然年轻,但是看他的体格,完全没有可能能打得过陈慕武。
希尔伯特派这样一个人来,应该不是为了对自己岳父的心腹爱徒有所不利吧?
不过还有另外一件事,同样让福勒很头疼。
那就是虽然他这个数学系的教授,办公室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面。
可是他最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怎么在这间实验室里,看到过陈慕武的身影了。
他在罢工期间发表到报纸上的文章,倒是在剑桥大学闹了个轰轰烈烈。
但即便如此,陈慕武依然没能在实验室里现身。
一向不喜欢手下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们卷入政治的岳父卢瑟福很生气,可他很罕见地没有把陈慕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把他劈头盖脸地骂上那么一顿。
福勒可以确定,陈慕武最近应该一直都在剑桥大学,却不在卡文迪许实验室。
他不知道他最近在忙着干嘛,更不知道他人究竟在哪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