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1 / 1)

加入书签

('

没错,虽然名字叫做苏联科学院,但是这座以国家名冠名的单位,目前还不在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而是在沙俄之前的首都,圣彼得堡。

在卡皮察给他的规划行程中,他此次的访问基本上全在这个城市,只有坐火车走西伯利亚线的时候,才会途径并短暂停留莫斯科。

陈慕武和瑞典王储约定的碰面地点,同样在这里。

他这趟旅行不但事出匆忙,而且准备的过程也都在秘密进行中。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人,基本上全被蒙在鼓里。

拿到了签证的陈慕武,跑到主任办公室去请假。

听说陈慕武要离开剑桥,卢瑟福身上的汗毛恨不得都立了起来。

但听说陈慕武要回国探亲,并且两三个月之内一定会回来,他的心才放了下去。

这个理由没办法拒绝,卢瑟福只能叮嘱好学生快去快回,往返的路上,注意安全。

不过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反应最大的不是卢瑟福,却是奥本海默。

他听说陈慕武要走,当即就要去苏联大使馆办签证,跟着他一起去。

但陈慕武再过两三天就要出发,他的这本签证,肯定不能那么快速就下来,这让奥本海默着急得要死。

他只能和自己的老师说好,让他在列宁格勒等着自己,等签证办下来之后,就立刻跑到那里和他汇合,跟着他一起去遥远东方的中国去走一走,转一转。

奥本海默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就不礼貌了。

提前让他见见东方的风土人情也不错,毕竟他对远东还是很有感情的,未来甚至还会把两个宝贵的孩子,都送到远东的日本去。

克劳瑟是一个新闻报道的天才记者,他又一次地在这件事情上借题发挥。

第二天的《曼彻斯特卫报》的头版,重点新闻预告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大字:

“陈慕武博士即将离开剑桥大学”。

不明真相的报纸读者,纷纷被这个标题所吸引。

大家都还以为前些日子因为支持罢工,剑桥大学的校监贝尔福打算开除陈慕武这件事,最终迎来了大结局。

有的人想看陈慕武的笑话,一个中国人,就算取得了那么多的学术成果,又如何?

不受剑桥大学的待见,让你滚,不也悄无声息地滚了吗?

但大部分人,都觉得陈博士很可惜。

真理没能战胜强权,他只能黯然离开。

等他们按照报纸上的标记,翻到对应的科学技术版面之后,果然发现了“陈博士即将离开剑桥”这个标题。

但是这个标题下面,还有另外一行小字副标题的存在:

“……离开剑桥,受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前往苏联参观访问。”

嗐!

白高兴/失望了!

第202章 漂亮姑娘嫁人了

虽然奥本海默没能跟着一起东行,陈慕武倒也不是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启程。

在劝说无果之后,德布罗意跟着他一起离开了剑桥。

不是德布罗意劝说陈慕武留下,而是陈慕武劝说德布罗意在剑桥大学多待几天。

陈慕武想的是,反正他到了法国之后也是闲着,来都来了还不如留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跟着考克罗夫特他们,做做实验什么的。

可是德布罗意不是这么想,他和冯·诺依曼还有海森堡这两个第一次来剑桥大学朝圣的年青人不一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来过一次,而且那次一待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至今已觉不新鲜。

而且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和陈慕武见个面。

如果他真被剑桥大学给开除的话,顺便把他给请到巴黎来。

现在既然陈慕武要走,那德布罗意觉得自己再留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还不如两个人一起走,回巴黎的路上也能有个伴。

其实从英国去圣彼得堡,没必要先过海峡,然后坐着火车,在欧洲大陆上折腾几天几夜。

还有个不用频繁更换交通工具,更加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坐船。

毕竟圣彼得堡也算是个港口城市,只需要从诺维奇登船,接连穿过北海和波罗的海即可。

只是本地人出身的卡皮察都不会选择这么一条出行的方式,陈慕武觉得自己更没必要冒这个险,几年前的北海之行,还令他记忆深刻。

这次去剑桥郡的火车站,坐的依然是卡皮察的那辆车。

只不过开车的换成了狄拉克,他还是没能禁受得住驾驶乐趣的诱惑,在入职到圣约翰学院之后,就和卡皮察协商,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这辆二手车。

卡皮察也坐在这辆汽车之上,他的身份不是狄拉克的教练,而是陈慕武这次访苏的陪同人员,兼任他到了苏联国内后的翻译。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