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页(1 / 1)
('
而上了年纪、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老汤姆孙,早就在剑桥养了好几年的老,老胳膊老腿的他一年之中连去六十英里之外的伦敦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更别说去海对面的欧洲了。
所以这次剑桥派出去参加会议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以陈慕武为首的少壮派,除此额外又加上了一个爱丁顿。
作为他们英国代表团实际上的团长,陈慕武早就和德布罗意那边联系好,等到了法国之后,两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们一起出发。
结果到了巴黎,在这边等着的不光有朗之万和德布罗意这些法国物理学家,还有从德国来的普朗克、索末菲、玻恩和泡利,有从荷兰来的洛伦兹,有从丹麦来的玻尔等等,还有一些人陈慕武也不认识。
按照地图上来看,从英国去科莫的最近路线,应该是先去法国,再去瑞士,然后越过瑞意两国的边境线,就能直达目的地。
但是,这两个国家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分界的,这两个国家的基建水平,肯定是修不了跨越山脉的火车。
所以大家不得不绕个远路,从巴黎到里昂,再到都灵,最后才能到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科莫。
其他国家的物理学家们都齐聚在巴黎,也是同一个原因。
在巴黎里昂车站的站台上,基本上汇聚了要去意大利参加会议的全部物理学家,只是少了意大利本土的几位。
看这个样子,大家就地在巴黎开会也未尝不可,意大利人劳民伤财举办的科莫会议,除了兴师动众以外,没什么其他的意义。
海森堡和冯·诺依曼原本处在德国代表团中的边缘位置,看到陈慕武后,就赶快跑过来相互问候。
这两个人折返回去拿行李的功夫,陈慕武的耳边忽然悠悠响起来了一句带着丹麦口音的英语。
“陈博士,我当初想从老师手里把你挖走没有成功,可现在你为什么也开始挖起我手下的人来了?”
不用回头,他就知道这个说话的人是谁。
陈慕武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后才转过身去,果然就看到了那个来自北欧的大师兄,正一脸不快地盯着自己。
“哎呀玻尔教授,真是好久不见了!”
打招呼的过程中,他的余光又看到了站在德国队伍中双手插兜若无其事的海森堡,正拉着冯·诺依曼假装聊天,时不时地往这边瞥上一眼。
明明很正常的一次见面,现在陈慕武却莫名有一种师の目前犯的感觉。
第40章 美国物理学世家
从丹麦走出来的玻尔,先是到卡文迪许实验室跟着老汤姆孙,后来又去了曼彻斯特跟着卢瑟福,学成之后回到哥本哈根,又跟爱因斯坦同一年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现在哥本哈根学派没能成功创建,但玻尔这前半辈子都算是过得顺风顺水,因此也让他养成了比较强势的性格。
每个访问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青年学者,都会在玻尔的办公室中和他讨论问题时饱受折磨,从这一点上就可见一斑。
海森堡算是很有灵气的年青人,可现在在里昂车站的站台上,远远地躲在一边不敢过来,就是怕玻尔找他的麻烦。
当初说好是心疼玻尔,劝他没必要猥自枉屈,一把年纪亲自漂洋过海去英国,三顾陈慕武,所以海森堡才自告奋勇地代劳。
结果这个助手竟然一去不复返,在剑桥大学那边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不说,都过完了圣诞和元旦,却依然不肯从德国回到丹麦。
玻尔不知道陈慕武给海森堡下了什么迷魂药,肚子里早就憋满了怨气,于是今天在巴黎见面之后的第一件事,就忍不住找到他的好好师弟陈慕武来兴师问罪。
“玻尔教授,您这是怎么了?海森堡博士他不是被我强留在剑桥大学的,而是在我们讨论时,刚好遇到了他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所以海森堡博士才申请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多驻留一段时间,把这个课题给做完。”
今天海森堡不敢来和他的老师打招呼,躲在看不到的角落里企图祸水东引,陈慕武虽然脸上笑意盈盈,但他才不愿意吃这个亏。
虽然量子场论这个课题是陈慕武为了吸引这些到访的天才,要把他们留在剑桥而故意提出来的,就算陈博士不怀好意,可他海博士难道就没有百分之一的责任吗?
陈慕武让玻尔生气的地方,不只有他企图把海森堡给挖走这一条。
人才交流还算常见,虽然海森堡申请去剑桥大学的理由打着挖人的旗号不太光彩,可是待个半年什么的,也不算太离谱。
玻尔觉得,陈慕武真正触及到自己逆鳞的地方是,他一边说不太适应北欧的气候,不愿意到哥本哈根跟着自己在理论物理研究所搞研究,一边却又偷偷地在同属北欧的瑞典首都,悄悄建立起了一个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差不多的物理学研究机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