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页(1 / 1)
('
如果在索尔维会议期间的闲聊当中,陈慕武“不经意”掏出了自己和卓别林在剑桥大学的合影,他估计肯定会收到泡利这位卓别林的忠实粉丝的眼红。
倘若他再掏出一张写有泡利名字的卓别林to签签名照,是不是就能借此机会狠狠收获一波泡利的好感度。
虽然这个家伙一向以尖酸刻薄而著称,但他在物理学上有一颗天才般的大脑这件事,同样不容否定。
冤家宜解不宜结,斯德哥尔摩的那所学校马上就要投入运行,急需大量各个学科的教师还有科研力量。
陈慕武精心准备了这个小礼物,说不定能让泡利心中已经开始倾斜的天平,再朝着自己这边更加倾斜一些。
他这边和卓别林还有范朋克两个人拍完合影,又应付完剑桥大学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里上赶着过来求合影的其他学生,和来访的这两位电影人之间谈论的内容终于进入到了正题。
陈慕武接过范朋克递过来的剧本初稿,他只看了印在最前面几页的故事梗概,没仔细看后面的详细内容,就察觉到了这一定是范朋克在短时间内赶制出来的一部作品。
剧本中对外星人形象的设计和内饰简陋,不像是能够穿越宇宙进行星际旅行的高等生物,更像是个只披了一层外星人皮的人而已。
内容也离不开最容易拍成电影的爱情故事,与其说是有关外星人的科幻电影,倒不如说是星际版本的人猿泰山,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外星人泰山。
《人猿泰山》的原著小说在1912年由美国作家埃德加·巴勒斯年开始在《全小说》杂志上连载发表——这个杂志相当于是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民的《故事会》,除了泰山,佐罗也是从杂志中走出来的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形象之一——1914年整理作为一本完整的小说发行。
1918年就开始被改编成电影版搬上了银幕,到1929年拍了八部默片,从1932年到1958年,又拍了23部有声电影,确实是这个年代里叫好又叫座的电影题材。
陈慕武在泳池中的老对手韦斯穆勒,在退役之后也进入了好莱坞,成为泰山这个形象的御用演员。
俗话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猿泰山能够取得成功,不代表外星人泰山也能取得成功。
陈慕武总觉得假如范朋克真的拍出这么一部电影出来的话,等待他的结局一定会是扑街,所以他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陈博士,你有什么高见?”
“这个剧本不错,但是我觉得不够好。巧的是,我最近也在构思一个故事:在奥地利的一个小乡村,某一天来了这么一位乡村教师……”
第95章 来自联美的邀请
陈慕武脑袋里面有关外星人的文艺题材太多,他一时半会儿没想明白,应该和范朋克还有卓别林说哪个。
《星球大战》是没必要说的,不说他打算把那一系列电影改编成小说提纲,让据伊蕾娜说最近痴迷于创作科幻小说的艾芙过一过动笔的瘾,单说乔治·卢卡斯那花了大笔刀勒制作出来的模型和特效,就是现在这个年代里的导演和制片人们想象不到也制作不出来的天方夜谭。
更何况目前电影院里放映的大部分都是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的技术很不成熟,而且美感很差劲,这就给把《星球大战》提前制作出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陈慕武并不看好这个系列的电影在这个年代里会取得像之前那样的大成功。
他否定《星际迷航》的理由,和否定《星球争霸》的不尽相同。
因为现在的人们囿于自身见识的原因,他们想象不到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时候,应该乘坐的是哪一种交通工具。
人们大脑中的主流观点,是根据火车想象出来的叫做银河列车的星际交通工具,倘若是突兀地把企业号宇宙飞船提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会摸不着头脑。
——让他陈慕武提供剧本也就算了,可是让他横渡过大西洋,到好莱坞的片场里帮助剧组设计道具,就算给多少钱他都不会答应,因为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
除了这两部未来有关外星人题材的神级IP,陈慕武再能想到的就是斯皮尔伯格的那部电影《E.T.外星人》,还有他刚刚灵光乍现想到的那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
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1927年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因为在此时国内的乡村地区,除了极为富庶的几个地方之外,文盲率基本上要比百分之九十这个数值还要高,一整个村子,或者说附近周围的几个村子里,能有一所蒙学式的私塾,请到一个会摇头晃脑背上几句《四书五经》的先生教学,已经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