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页(1 / 1)
('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能教导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哪个人是牛顿、马顿,什么又叫做是牛顿运动学三定律。
如果把这个故事情节安排发生在1927年的中国,那将是一件很出戏的事情。
而如果那些私塾先生们教上一些“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话,降临到地球上对孩子们进行测试以判断是否需要摧毁这颗星球来抵御硅基生物入侵的那些高等级外星人,又是绝对不会考这些没什么用的知识的。
提起乡村教师,陈慕武就想到了因为自己而多淹留在剑桥大学一段时间的维特根斯坦,他本人在了年纪轻轻的时候写出《逻辑哲学论》,并自负地认为一切哲学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之后,就跑到了奥地利南部的一处小乡村里,格格不入地当起了乡村教师。
而且维特根斯坦既曾经对物理学感过兴趣,又是一个研究数学和哲学问题的剑桥高材生,他给学生们讲解牛顿运动学三定律,一点儿都不违和。
虽然到了最后维特根斯坦的乡村建设理想遭遇了挫折,让他不得不重新回到于人类社会当中,但是把这个科幻短片小说的故事安到他的身上,倒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陈慕武简单向范朋克还有在一边旁听的卓别林讲述完这个故事以后,接着又补充道:
“这个故事是根据我的一个好朋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所改编的,他本人确实在奥地利当过若干年的乡村教师,而且他人现在刚好也在剑桥大学,范朋克先生,如果你想要和他聊一聊的话,我可以介绍你们两位互相认识。”
要说陈慕武讲的这个故事好不好,那肯定是好的不得了,因为他借助外星人的这个皮,讲了一个颇有深度的故事。
但要说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搬进电影院搬到银幕上,能不能大卖,谁也说不清楚。
后来宁浩把《乡村教师》这个故事改编拍摄了《疯狂的外星人》,还请来了两位喜剧功底颇为深厚的男演员黄波还有沈滕加盟助演,结果拍成电影以后获得评价依然是毁誉参半。
而在二十年代,电影还只是一种人类在无聊之余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还没进化到利用电影让人们在看完之后产生感悟,从而对人们进行说教这一程度。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向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故事梗概,范朋克对将其拍摄成电影以后的票房根本不会抱任何希望,他觉着这个版本的故事,并不会比自己那个外星人泰山高明到哪里去。
但是现在坐在他对面的人却不一样,这位目前可是在科学界话题热度最高的陈慕武,而且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外星人研究”专家。
光是打着这一旗号,就能把有钱又有闲,还憧憬着欧洲先进知识的美国人给骗进电影院里去,只要能够骗到票房赚上一笔钱,他的这部电影拍摄得就不算亏。
至于说等人们看完电影之后,口碑会不会是两极分化,或者干脆一边倒的全是批评的声音,那和联美影业之间也没什么关系。
——毕竟电影从拍摄到上映,重点宣传的方向都是陈慕武。
而且现在的人们对外星人这个新鲜事物很是新奇,陈慕武在故事的梗概中也提到了星际旅行,还有比人类更高等级的智慧生物,以及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之间的宇宙大战,如果抓住上面几个内容加以引申的话,说不定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范朋克当即决定,就按照陈慕武提供的这个故事来拍成电影试一试。
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讲了一个无聊的故事,那是因为他的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金钱。
只要能够控制住投资,对于联美影业来说,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刚刚陈慕武还说这个乡村教师原型是剑桥大学的一位哲学家,那么在宣传这是一部外星人电影的同时,是不是还能宣传这同样是第一部哲学电影?
呃,和哲学没什么关系。
“陈博士,那么之后我能不能和你所说的那位故事原型的哲学家先生见上一面?”
“当然,我乐于从中介绍你们认识。可是范朋克先生,你也知道,哲学家们都古怪的很,如果你在他那里吃了闭门羹的话,可千万不能怪我。”
范朋克现在就想要起身去见维特根斯坦,不过在此之前,他被身边的卓别林给拦了下来。
“陈博士,感谢你为联美影业提供了这样一个精彩又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你看,我们应该为了这个故事,支付多少报酬合适呢?”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