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1 / 1)
('
莫非定住,一时不知是继续听还是退后重来。
兰婶吸吸鼻子,缓了缓说:“我哪是为着这个?还不是姚大头,你不晓得,姚大头说的有多难听!说我们,说我们......”
村长又“哼”一声,问:“说我们啥?不就是给村里的后生访个亲事,能给她说出什么来?”
“她说我们害人!说真觉得莫非是个好的,当初怎么不把清淑定给他?说我们都是假好心,拿别人的女儿做戏!”
屋里沉默起来.
清淑是村长最小的女儿,比莫非还大三四岁,早几年就嫁到外地去了。
提到她,并不是说莫非和她之间有什么私情,至于为什么提到她,里头的缘故莫非也清楚的很,后面的话他不想再听了。
退出院外,又走远了几丈,才重新往村长院子里来,他特意加快脚步又带着点喘声,才进院门,就见村长打开了角屋的门。
莫非低喊一声:“村长,水车回来了,澄子哥陪着他们在后头,叫人去开库房的门。”
“哦哦,我这就去。”村长拢拢衣服还要说点什么,兰婶探出头来,“小非回来了,累坏了吧?”
“婶,还没睡呢?我耍了一天,累啥?”莫非笑呵呵回她。
兰婶背光站着,看不清她的脸。
“澄子那憨货过去才是耍的。”声音听起来倒正常。
“澄子哥给大姐夫家看着田呢,抽空还抓了碗鱼给他们,没耍的。村长,清萍哥可歇了?要不我陪他过去开门吧?”莫非又对村长说。
村长在边上系好衣服,又伸手摸摸内袋的钥匙,说:“你清萍哥耙田累一天,我让他歇了。你回家去吧,还有一段路要走,我自个去库房。”
他又转头推兰婶,“你也歇着吧,澄子这么大人了,还不放心不成?灯也不必留着,看得见。”
兰婶一边答应着一边去端出灯来给他们照路,看着他俩出了院门才回屋。
莫非还是坚持送村长到了库房,两人将将看清库房门,澄子和李村长他们也就到了。
几人话不多说就开始卸东西,村长和澄子又是叫莫非先回去,今天让他贴一天工在里面,够亏他的。
莫非看看也是小河村人的在出力,于是打个招呼就走了。
回去走的村里小路,摸出剩下的馒头摸黑啃着,不过两刻钟就到了家门口。
他也不点灯了,在外间洗洗刷刷一通收拾。
一天下来,莫名的念想没打消不说,心事还更多了,只想早点上床歪着。
躺在床上,回想了村长和兰婶的话,说亲不顺利对他来说反倒是好事,省得还要费心思去推,到时得罪人。
至于兰婶说的,什么村里人讲他们夫妻“假好心,做戏”,他并不在意。
那些人无非觉得,村长家当初一没收养他,二没嫁女儿给他,现在又是关照又是张罗说亲,就是虚情假意。
八年前莫丰收和戚染花喊着谁好心就把他领回去,实则指的就是村长。
可那时,村长刚把老爹抬上山,六十几的老娘也在重病等死,自己下有三儿两女,长女出嫁,长子成亲不到两年,大媳妇生双胎失了气血九死一生,几个月不能下地,药都吃不起就靠躺着静养;二子莫清澄才定的亲,聘钱都是借的,家里也是负债累累,三天饿两顿那种。
以莫非当时的伤势,更有莫丰收夫妻的断词“煞神,克亲”等等,村长根本不敢开口!
等莫非命大,自己在北山脚的草窝棚里熬活了,他更是没脸再提。
老天开眼,后头几年风调雨顺,一家人齐心苦做,虽仍是捉襟见肘,但总算能吃饱肚子了。这时莫清萍、莫清澄相继添了儿子,莫清潭开始说亲,最小的女儿清淑,开始议亲。
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两口也曾想过,是不是给她留几年?
但那时才十四岁的莫非,正经的草棚子都没有,就着一根粗树桩搭了个半人高的草窝,雨天雪地都在里面缩着,一个铁锅一个锄头几样箩筐是他全部的家当。
只去北山脚走过一圈,老两口就收回了这个念头,顺其自然把小女儿给远嫁了。
如此,村长夫妻始终觉得愧对莫非。
莫非年幼濒死之际,自家只是将人背到库房,摸了点香灰而已,莫非能活,靠的是自己。
他们算什么救命恩人?倘若莫丰收将人拖去别处丢了,莫非还不是一样能醒能活!
所以,当有人说破时,他们更觉得羞愧。
在莫非看来,村长一家大可不必觉得心虚惭愧。而他对村长一家,也只有感激绝无怨言。
他们本就不必对他负什么责,与莫丰收一家对峙决裂时,村长父子更是为他说话,帮他良多,分户出去,已是犹如再世恩人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