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1 / 1)

加入书签

('

莫非仍举着袋子,说:“一样呢,大娘也有心了。几个鸡蛋,拿去吧,给小虎子吃。”

莫大娘听到他说“小虎子”就忍不住高兴,父子两个确实属相一样都是老虎。

又想到媳妇生完两天了,奶水不够小孙儿喝的,是要补一补。

家里鸡早就不生蛋了,村里也只有村长家送了几个蛋来,加上自家买的,一起才十五个。

她想了想,还是厚了脸去接:“那,那大娘就不客气了。你进屋喝水?”

“大娘客气什么,我就走了,还有事,您忙去吧。”

“嗳~那行,回头我和虎子说!”

莫非笑笑,转身飞快地走了。

刘红妹看着莫大娘拎着的鼓囊袋子,满不是滋味地撇撇嘴,却又跟着进了屋里。

刘细妹正斜斜靠在床头,入神地看着身边熟睡的小儿,满目温柔。

莫大娘两人进来,她才转过头,瞥到后面的姐姐,也有些不自在。

刚才莫非喊门,她也听到了的。

莫大娘一声不吭,当着她们姊妹的面,把袋子打开,一五一十数了一遍,一共二十个。

她笑着说:“唉,小非这孩子就是大气,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觉得应该反过来说才对。”

远亲不如近邻反过来怎么说?近亲不如远邻?

刘细妹目光闪闪,缩头望着身边的儿子,没有说话。

刘红妹的脸却是火辣辣起来,莫大娘的话仿佛一记耳光扇在了她脸上。

她婆婆戚染花,说来还是连襟亲家呢,亲热话也是说了几箩筐,句句都不重样,上门也勤快,可每次都是空手。

空手也就罢了,偏她还总要捞点什么回去。到世财给大虎家做工后,她更是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恨不能把大虎家连屋端走。

一回两回,三回四回,莫大娘母子都忍了,只是婆婆得寸进尺,惹得妹夫他们生了怨气,在妹子面前也带了脸色。

妹子和她抱怨,可她又能怎么样?

看起来她和婆婆处得好,那只是因为她会迎合,实际又没有当家,更做不了主。

她是家里老大,底下妹妹还有好几个,出嫁时的嫁妆少得可怜,到了婆家,更是没有经手一文钱。如今,到妹子家做姨娘,从头到尾,也只缝了两身小衣给外甥,还是拿自己旧衣改的。她只有几尺新布,还想留着......

前些天和婆婆闹了一场,外甥出世后,婆婆那里只甩给她五个鸡蛋,其它一概没有!

两家什么关系?五个鸡蛋,打发叫花子呢!连她婆婆自己都知不好意思送来!

不怪莫大娘生气。

她知道,是婆婆借机下她的脸,也只能忍气吞声,先躲一躲。

莫大娘没有再说什么,重新扎起口袋待会收到自己房中。

她贴到床边歪头看了看孙儿,见娃儿睡得正香,心中郁气渐消,叮嘱刘细妹说:“你把娃儿看好,午时煮些粥和虎子吃。我放个蛋在灶屋,自己吃了,好好下些奶,我就不回来了。”又转头对刘红妹说:“姨娘自便罢,我得去地里了。”

姊妹俩一个躺着一个坐着,讷讷目送了她出门。

莫大娘用锄头挑起一担灰准备去地里栽包菜。

忙过秋收,农活就少了,她一个人倒做得过来。

如今,她也慢慢开始将家事交给媳妇去做,先从一日三餐和照顾娃儿开始。

莫大娘自诩对媳妇已经够好了。

多少女子挺着大肚子一样下地,生完就得爬起来烧给一家人吃,而刘细妹从嫁进来到现在才开始摸灶台。而且体贴她还在月子里,自己也没要她洗衣担水,更没拉着下地。

莫大娘才出远门,就听远处嘻嘻哈哈的声音传来,更有莫非的大嗓门在其中嚷着:“婶子这样会说话,我都怕自己被你骗去卖了,冬冬还帮忙数钱呢。”

“啊呀,哈哈哈哈~~~”也不知是哪个,笑得远处的鸟雀都慌不择路飞走了。

莫大娘眯眼看过去,一大群人,有莫非夫夫,有兰姐婆媳,还有从前相熟的几位,也有生面孔的小媳妇。

也不知莫非二人是怎么掺和进去的,难道去哪里做零工?

她忍不住喊起来:“老姐姐们,上哪儿去呀?”

人走得近了,兰婶笑眯眯说:“去瓦头岭捡栗子,你去不去?”

莫大娘羡慕地说:“走不开呢,要去地头栽垄包菜,下年桌上也能多伸几下筷子。”

自打买了两亩地,她比卖猪肉时还要忙,高粱收进家,又急着种秋冬菜。那两亩地本来就瘦,莫大成家干种好些年,从不下肥,到了她手上,也是接着一茬一茬干种,无论是种高粱还是种菜,收成是肉眼可见的比别人少很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