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页(1 / 1)

加入书签

('

她是认真的。2066.6.9 兰)

(阿慈发现有十几岁的初中小女孩不懂生理卫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被骗被哄和男朋友去酒店,辍学未婚先孕生小孩,不看世界名著和国内名著,不看诗词歌赋,而是拿着一两句网上的话奉为圭臬,不经历深层次学习,只有碎片化和浅阅读无止境打电子游戏,不认识真实的世界,分不清胡萝卜和香菜、韭菜和小麦……她决定在光明街推行“流转之书”,这是我们在文学院和法学院经常会做的游戏,简单来讲,就是大家成立一个小组,制定书本学习计划,定期将一本书流传下去,每个人都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思想和体验,书本的流转范围是特定的,而方式又是随机匿名的,除了组长,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接到这本书的人是谁,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个人隐私。阿慈坚持用纸质版书籍进行流转,她说,她非常忧愁,这里的人不认识26个字母,她想通过手写训练,帮助她们解决这件事情。“她们喜欢的,我知道。”阿慈这样告诉我。 2067.6.19 兰)

(阿礼写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们自发成立了教育自治小组,光明街的姑娘们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她们建立了一所flying university,她们自称流亡大学。玉姐是班主任,阿慈和阿礼是学监。

阿慈也写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说在多方努力的帮助下,姚月白写的诗在德尔菲诺大学的FaithVictory校报上发表。姚月白自己起名叫“持灯”。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的主人是一位来自光明街的站街女。2067.6.24 兰 )

(阿慈说,阿礼在那边是真的很开心的。她一直对时家的做派颇有微词,在她的眼里,商人重利,时骞当家能瞅准时机,甘愿下海,在现代消费最为发达的城市借打官司的势发家,可见他眼光独到。后期,他认准了书报业与发达的出版业,不惜一枚一枚地从市民的口袋里掏钱,互联网的数据飞速转动,他赚到盆满钵满。他投资喜剧,把钱往明星身上砸,讲真的,一定程度上,他还助益了新文学的是世俗化和商业化。

但是阿慈认为,他事业小成,不必露宿街头乞讨,便开始思虑后代的教育问题。他一夜暴富,见惯了文人商贾,便也动了附庸风雅的心思。子孙要温婉,要有精英做派,而不能是目不识丁的野人。望子成龙,理所应当——但是这又怎么可以是阿礼的使命与责任?

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阿慈说,姚月白以继续教育的身份考上了德尔菲诺高中部,还有可能拿全奖。真是太棒了。替他们开心。说实在的,我以为阿礼和阿慈的事业会一路高歌猛进下去。他们是真的很开心——以至于他们都不吵架了。以往阿慈经常会因为阿礼的精英做派和他吵架,虽然在我看来那都是情趣——好吧,我不该妄言我的朋友们。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悲剧。天啊,我真的不想提起这件事。那个女孩子太可怜了!!!!!2067.6.30 兰)

“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遭遇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有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即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时不可能的。”

嘉莉妹妹的这种遭遇发生在一个离乡背井的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也是同样的。

姚月白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而后来的命运如同挂在天上的电线,要么被风吹跑,要么被鸟雀啄断——总归她是身不由己,线的展向不由他选。

她死在一个大雨夜,自己开车跑在高速路上,又不巧碰到全球停电日,地震,她给沈方慈打电话,沈方慈没有接。

是那种非常俗套的故事,姚月白通过写信结识了一位青年,他一掷千金,待她那样好,仿佛此生不渝。

姚月白留下的日记里写:“我知晓这个世界上太多的道理和语言,却依然必须直视我的内心,他是个风流浪荡的恶棍,他空空如也,他满嘴甜言蜜语,他是个骗子,甚至是个巨大的情感黑洞……然而当我的视线望向他,我心里的声音在告诉我,我在渴望靠近,我在祈求他爱我。这是什么奇怪的事吗?宠爱,平等,自由,开明,掌上明珠、温柔乡。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又有怎样的下场?我再清楚不过。——我的理想去哪里了?”

那天姚月白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沈方慈狂喜过望,她第一次喝了酒,睡着了。

于是她没有接到那通电话。

谁也不知道姚月白到底想要说什么,在死前那一刻想要说什么。

姚月白曾非常隐晦地给沈方慈发过一张照片,4维彩超里孩子的影像很生动,她说,老师,我想请教生物问题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