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1 / 1)
('
--------------------
给我写的,小脸通黄,嘤。
第七十六章 采薇
京城入秋后空气变得干爽,出入皇宫的除了纷飞的枯叶,还有清一色披着袈裟的僧人。
冯陈在殿外擦了汗,回身道:“三殿下,谢大人。陛下确实不容许他人进入崇华殿了。”
“陛下到底要做什么?”谢誉蹙眉,“三日一上朝变为五日一上朝,而现在已经半月没有过朝会了,陛下在崇华殿闭门不出,是否龙体抱恙?”
袁哲附和道:“冯公公,我还等着父王问我功课呢。”
“三殿下,陛下可能确实没太有时间来听您的课业了...”冯陈不知如何是好,最终硬着头皮讲:“谢大人,陛下整日都和仁阳大师呆在一起,您还是先回去吧。”
谢誉回答:“他在他的,我来我的。陛下正值壮年,内阁不能越权。”
“哎呀我的好大人,陛下他...”冯陈回头看了一眼,摆了摆手低声道:“陛下与仁阳大师夜以继日地做法事,这批红权啊。”
冯陈凑近谢誉摆了摆手,又皱起了脸:“很快就要有人代行喽。”
袁哲在一旁问:“公公可知父皇为何做法事?”
冯陈连忙摇头:“三殿下,别问了。”
“既如此,老师,我们直接去问父皇吧。”
话毕,袁哲不顾冯陈的阻拦,直接进了崇华殿。崇华殿的御案上堆满了奏折,后门紧闭,冯陈面色复杂地在后面念叨:“三殿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谢誉在后进入殿内,环顾四周后道:“陛下不在崇华殿。”
冯陈顾左右而言他:“谢大人,咱家建议您这事儿还是不要管了。”
谢誉朝冯陈点了头,回身道:“走了,三殿下。”
“可是老师,阂国即将来使的事情...”
日渐西沉,谢誉叹道:“我既还在礼部,便不会坐视不理。”
袁哲追上他:“父皇或许在坤宁宫。”
谢誉突然停住了脚步,袁哲随之停留在原地,他小心翼翼道:“老师,仁阳大师带着恩谷寺的高僧日夜诵读《往生咒》...”
“三殿下。”谢誉留给袁哲一个背影,肩膀下沉,“不要再装了,没必要。”
两人一前一后地站在原地,袁哲环顾了四周,轻松道:“老师,别这么说,多伤人。”
鸿雁高飞,谢誉目光跟随者飞鸟直至它们消失在红墙后:“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也并不需要从我这里学到什么。”
袁哲笑了笑:“您依旧是我的老师。我猜您或许有些事想跟我聊,我也是。学海殿凉好了老师爱喝的碧螺春,老师请跟我来吧。”
学海殿里一如既往,下人也没有很多,袁哲请谢誉进了正殿,掀袍坐在了主座,吩咐道:“董武,给老师上茶。”
董武依言沉默地端上了两个茶盏,袁哲接过后道:“虽然他叫董武,可是他一点也不懂武,老师见笑了。”
谢誉微微摇头,把茶盏放在一边:“殿下想说什么?”
袁哲敛了笑意,示意所有人都出去,才道:“老师一定是想问我和仁阳大师的关系吧。”
谢誉倒是轻笑一声:“若不想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耗着了。”
“明明师生一场,您真是无情。不过我愿意跟老师坦白。”袁哲道,“我的母亲是阖国人,所以一直不被父皇在意。可是老师,我想得到父亲的注视,这也有错吗?”
“人的追求不同,我不做评价。但陛下怠政,这于国本无益。”
袁哲的目光变得有些惆怅:“所以老师是要将这顶帽子扣给我吗?”
谢誉反问:“你和仁阳大师如何认识的?”
“阖国人信佛,我母亲西卡尔也是。仁阳大师遇难后流浪到了阖国,在寺庙认识了我的母亲。”袁哲金棕色的眼睛里没有波澜,面色也是平静的:“母亲在我十二岁时便亡故了,仁阳大师受她的托付,把我带回了大襄。作为报答,我答允把他引荐给父皇。”
“我知温皇后的亡故是父皇心里的一道坎儿,正巧仁阳大师对道法造诣颇深,我以为由他来帮助父皇解开心结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但是怕父皇疑心我夺权,所以我也无法名正言顺地让仁阳大师进入崇华殿。恰好董武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绍的义子齐豪有旧,这才由司礼监把人举荐了上去。但是我也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老师,司礼监和我都会因此事被弹劾吗?”
谢誉似乎是相信了,认真道:“司礼监会,你不会。你是三殿下,是陛下现在唯一明事理的儿子。”
袁哲问道:“老师,阖国即将来使,若此番来者不善,父皇又醉心佛法,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