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1 / 1)
('
他能理解马谡的感受,毕竟他的兄长就死在吴军的手上,连尸体都没找回来。马谡很多在荆州的好友同伴,也都死在了夷陵战场上,要是不恨东吴才怪。
但此事,恐怕真不能太儿戏,这关乎到汉室的未来。
“现在相比伐吴,北伐中原才是大事!匡扶汉室,皆在此行!”“陛下!丞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以东吴鼠辈的卑鄙,他们会坐视我们夺回雍凉吗?”
马谡咬咬牙,见到丞相已经有打算了,依然坚持拱手说道。
“自夷陵之战,东吴就素轻我大汉朝堂。若是丞相北伐雍凉,东吴再效仿昔日江陵,朔江而上偷入蜀中,为之奈何?”
马谡这一番话,点醒了不少人,很多主战派眼神更加坚定了。
东吴鼠辈喜欢背后捅人刀子是蜀汉公认的,都极其蔑视他们。一旦丞相带兵北伐雍凉了,吴军突然偷袭蜀中怎么办?要知道,马谡带着一千骑兵从安定郡到成都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若是丞相在凉州雍州被绊住了,恐怕真来不及回来救援。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现在长江水道的几个关键隘口皆在吴军掌控之下。吴军朔江而上,能有阻拦能力的据点就只有永安了。
马谡的一番话,也让诸葛亮眼底略微闪了闪。
说实话,这件事也是丞相所担忧的。
“但此事……”
“陛下!臣欲与敌死战,誓死为匡扶汉室而战!若此事丞相不允,臣请自领本部伐吴,拼死也要让江东吴狗知道我大汉天威!”
马谡长揖不起,态度严肃无比,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对马谡来说,这次绝不能再选错了,否则会后患无穷的!
马谡的态度很是坚定,而这份态度也打动了不少人。不仅主张伐吴,而且还敢于死谏,这可是大部分人所做不到的。
丞相目光微微变得有些恍惚,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马谡有了几分昔日关羽的影子,那种愿为汉室拼死的胆气与魄力全都在马谡身上体现出来。
幼常,终究是个有胆识的忠义之人……
“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商讨的,不至于这么严肃。”
这时,刘禅突然发话了,他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背对群臣。在诸葛亮拿不准主意时,他开口说道。
“毕竟东吴现在战事尚未决出胜负,此时不宜妄下定论。”
“万一魏军把吴军打败了,到时候他们还会来请降。”
“朕今天乏了,暂且到这吧。”
说完,刘禅已经转身离开朝堂,暂时中断了继续商讨此事。
陛下一走,群臣也都停止了讨论,纷纷慢慢离开。不过主战派大臣眼里,马谡的身影一下子拔高了一大截。
这才是我们大汉的男儿!马谡真乃忠勇之士!“幼常,一会到丞相府!”
在散朝之后,马谡还没走长史蒋琬走出来,拉住马谡道。
“丞相在府上有事需要你去商议,还请赶快前去。”
“唯!”马谡轻轻点点头,眼底多了几分紧张。
别看刚才朝堂上喊的挺大声,但那是为了作死。真正想说服伐吴,还得是跟丞相密谈的时候。
能不能让蜀汉走对这一步,就看此刻了。
第125章 论伐吴
“幼常,坐吧。”
马谡跟着蒋琬来到了丞相府,此时丞相已经回来了。看到马谡到了,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随即说道。
等马谡坐下之后,诸葛亮才放下手中的政令,平静的看向马谡。
“我需要一个解释。”
在朝堂上死谏可不是一个好行为,这相当于在逼陛下按照你的意见来。这种行为在诸葛亮看来并非是合适的做法,更何况你的提议还有风险。
蜀汉现在有能力伐吴吗?或许是有的,尤其是现在诸葛亮已经将下一次北伐的物资准备的差不多了。数万蜀军已经准备集结了,随时都可以调动北伐。
这些兵力用来伐吴倒是可以,但在诸葛亮来看这并非是个好的选择。
现在老二老三的内讧,都有可能成为老大一波推的机会。
“丞相,事实上此刻伐吴才是正解。”马谡点点头,神情一正,严肃的回答。
“细说。”诸葛亮没做评价,只是继续道。
“石亭之战,东吴一旦取胜称帝,便是与伪魏撕破脸了。以孙权的性格,他肯定会北面侮辱魏贼,西面拉拢我们。”
马谡在诸葛亮面前的案板上摊开了一张地图,指着东吴石亭一带说道。
“这样他们的梁子就结下了,吴魏联合的可能性活大幅度降低。”
“这个时候我们东出伐吴,责以谋逆,伪魏闻之必定会再度南下进攻东吴。魏袭其外,我逼其内,孙权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