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 / 1)

加入书签

('

为黄巾所擒也意味着先有了抗击黄巾的举动。

若是黄巾取胜,以乔琰在梁仲宁这一方队伍中的地位,届时再将他放出来也不迟。

可若是黄巾败了,他便成了义士,就算这抗击黄巾之事,还不足以洗脱他全部的罪名,起码也能让他罪责减免不少。

倘若运气不错,再遇上朝廷因黄巾之变而想要改换个年号来图吉利,就更好了。

要知道大汉自开国以来,各种程度不同的大赦天下,一共举行了130余次,包括但不限于出于先帝大行、当今天子践祚、元服、立后、立储、立庙等理由,其中还有一种大赦的情况,正是改元。

重罪转轻,大赦得脱。

按这样说来,还真是将人搁在牢里最稳妥。

这是战事平息后无论哪一方得胜,都能安然退去的位置。

典韦不蠢啊……

乔琰心中腹诽,面上却没露出任何的异样来,只是回了个準允的回複。

将人留在牢中,对她来说非但没有损失,反而是个安全的保障,这样一来,典韦也等同于将一个把柄交到了她的手中。

不过这种话就不必跟典韦说了,反正他好像还对自己想得如此深入而挺觉得得意的。

这麽一个交易下来可算是各自欢喜。

乔琰得了个勇武的护卫,典韦有了活动手脚的机会,于典韦有恩的乡党有了安稳歇息之处。

不对,还是有受伤的人的。

不是别人,正是梁仲宁。

要知道这牢中饭食是从那坞堡屯粮中分出的,他巴不得只给人每天一碗粥吊着性命,分割出去的时候简直像是在拿刀子割他的肉,现在竟然连他看中的武将都跟从了乔琰!

他一想到以对方这气力,只怕可以轻易将严先生送回高密,他先前瞎扯的那些个理由尽数没了用处,或许不日之内就会收到乔琰动身的消息,他就觉得自己牙疼也心疼。

不过好奇还是要好奇一下的。

“不知先生是如何说服此人为您所用的?”梁仲宁决定偷个师,说不定日后还能派上用场。

“他说自己久慕郑师大名,所以……”

“所以也想跟从学习?”梁仲宁满脸的不信。

就典韦这体格,横看竖看都不是学习经学的料子!这理由哪有什麽说服力!

若真是这麽说的,梁渠帅就要怀疑典韦此人居心叵测了。

“不,”乔琰摇了摇头,“他说,他自己是学不会了,将来督促儿子学,现在先与我混个脸熟,也方便往后让儿子拜师。”

“……”

梁仲宁沉默了好半晌,方才回道:“不瞒先生,我父也是这样想的。”

至于结果如何……

大约也就只有这个姓名看起来有文化一点吧。

第012章

但不管怎麽说,这个理由属实是对梁仲宁来说太有代入感,当即就将他给说服了。

不过倘若他在此时留意一番典韦的面色就会发现,在对方稍显黝黑的面色之上,分明有那麽点无语凝噎的意思。

等梁仲宁一走他便脱口而出:“我何时说过,要让儿子拜于你门下了?”

乔琰瞥了他一眼,“那你是想要行走在外也处处受制,甚至让渠帅提防于你,再给你来个镣铐加身?”

典韦想了想这种场面,选择了闭嘴。

也诚如乔琰所说,有她给出的这个理由作为兜底,典韦虽可以算是“降将”,在这濮阳城里却还算行动自如。

起先几日,倒是还有人时不时打量他。

但要乔琰看来,比起警戒,这种打量更像是在看个异类,甚至带着七八分欣赏的目光。

在她招来了其中一人问询后,也证明了她的这个猜测。

这黄巾士卒说道:“先生莫要怪我等唐突,实在是这位典壮士当日被擒获的时候,费了我们老大的功夫,甚至集合了数人之力才将其压制下来,后来渠帅与他比试气力,更是……”

他总不能说梁仲宁当时弄出的场面有点滑稽,只是摸着后脑勺憨厚地笑了笑,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我们想看看,这位典壮士到底是如何有这种勇武之力的,一日得吃多少饭食,若是能从他这里学来个一二,总也有些用处。”

像是生怕乔琰对他们有什麽意见,他又补充道:“不过先生到底还是先生,连这样的壮士都能收归在手下。”

这年头有本事的人就是能够得到旁人的尊敬,何况乔琰还能协助梁仲宁让他们吃饱饭。

就算她是个孩童,也并不会让这说话之人有所看轻。

见乔琰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手头的巡防工作,他连忙快步奔走跟上了此前的队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