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页(1 / 1)
('
自听闻乔琰兵出河东起,他便调集了守兵前往孟津渡口扼守。
但不得不说,他原本有些寄希望于他的好女婿能带回个好消息,还没在此地形成全线防守,而今却必须加派驻兵了。
只有驻扎在此地的军队足够多,他才能确保,凭借对并州军渡河之中半道而击的优势,让对方不敢轻易尝试渡河进攻。
而这样一来,这北面贴近黄河一线的防守,便必须要出个主将。
他的目光刚落在了段煨的身上,便看到牛辅顶着脸上与腿上残存的伤势站了出来。
“将军,让我去吧!”牛辅梗着个脖子毫无示弱的意思。“我先前败于那乔琰小儿的手下,不过是因对她实力估算失误,又被她以有心算无心打了个措手不及,若有大河天险为凭据,又有足够的人手,绝不会再让对方得手。”
闻听此言,董卓犹豫了一瞬。
出于理智的想法,他觉得不应该答应牛辅的这个请战。
但出于感性的想法,他这人是有那麽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的。
也正因为如此,刚在洛阳中站稳了脚跟,他便着人快马加鞭地赶去凉州。
一面试图将凉州部从带来中央一部分,一面又让人将家人也给接来洛阳,如今已经由右扶风方向而来。
虽还未到洛阳,但他已将封赏的旨意草拟出来报与中央了,正要加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连孙女董白都得了个渭阳君的称号。
牛辅是他的女婿,他自然也要对其厚待一二。
但乔琰不同于往日他们在凉州所遇到的对手,牛辅又已经先败给了她一阵,若是再让对方抓到什麽进攻的空当,将战线一路拖延到了洛阳的城下,他就彻底落于被动了。
他以眼神示意李儒不必开口,自己在斟酌一番后向牛辅问道:“大河隘口,因当年黄巾之乱的缘故,新设了小平津,我有意以两人前往一道镇守,你并未被乔琰打坏了胆量,还敢主动出战,这很好,但是我不能只让你一人前往镇守。”
“而今我麾下数位中郎将,你选择其一,与你成掎角之势分别镇守两处。”
牛辅脸上一喜,毫不犹豫地回道:“那便请将军令徐中郎与我同往吧!”
徐中郎,说的正是徐荣。
董卓如今麾下的几位中郎将,其实不包括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
这些人都算是校尉,在行军的时候作为副手。
先被董卓提拔到中郎将位置上的是牛辅、董越、段煨、徐荣以及胡轸。
牛辅说是说的要找回场子来,却也没打算真一个劲地头铁。总还是要拉个相对靠谱的盟友的
这个盟友又最好不要是主意太多的。
那胡轸麾下有个勇武非常的华雄,最近脾气大得很。
段煨乃是先太尉段颎的同族兄弟,称得上是年高德劭。
董越实力平平,又与他素来有矛盾。
这样算来,唯独也就剩下了个徐荣。
被牛辅指名道姓点了出来,徐荣多少有那麽一点无语。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一次在协助董旻之时败给了乔琰,他直觉这次又有个不靠谱队友的情况下再次对上那位乔侯,极有可能会出现什麽问题。
但这等安排显然没有给他拒绝的余地。
董卓当即下令,让他带兵驻守小平津,令牛辅带兵驻扎孟津。
而后,以段煨为主将驻守函谷关,令胡轸为主将驻守成臯,令董越为主将镇守太谷关,李傕郭汜镇守伊阙关,樊稠张济驻扎于轘辕关,如此一来,除却广成关之外均已有守备安插。
而广成关以北分列伊阙、太谷与轘辕三关,倒也未必需要额外安排人手。
做出了此等安排后,董卓终于如当年面临黄巾之乱、派人分驻八关后的刘宏一般,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大概也因为,他在做出了这番安排后,正逢侍御史扰龙宗登门拜访,董卓瞧着对方大约是忘记解除的配剑许久,冷笑着让人将他给拖下去活活打死。
而后他让人将先前已经杀死的何苗的尸体从坟茔之中挖掘了出来,肢解后丢到了路边,又将何苗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也给杀害了。2
洛阳城中先前还有些因为他收到的檄文而出现的閑言碎语,在这等何其暴戾血腥的行为面前,也只能先暂时平複了下去。
为防朝中官员的亲属在他让人紧守八关期间门,打着入朝拜会的理由前来洛阳,串通消息,正逢大司农周忠之子周晖自庐江而来,董卓也当即下令将他劫杀,以正规矩。3
朝野之间门一时风声鹤唳。
只因董卓此时显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与他有军权争斗之人动手,将他清除异己的範围从武官转向了文官。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