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眼见这少女将箭缓缓下移,在这马如追风的骑乘疾行里,拉弓上弦的手依然稳当得不可思议。唯有奔驰之间的烈风将她的披风吹起,昭示着她此时绝非是静止的状态。

他便下意识地朝着她箭指的方向看去,正见那支离弦之箭忽而脱手,急沖前方,一箭穿透了那匹西凉马的马腿。

那马背上的人当即被掀翻了下来。

对方倒也不乏摔下马的经验,在落地之前快速地以手抱头蜷缩成了一团。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在落地一瞬他所发出的痛呼。

孙策看得有点想笑。

而这显然不是那倒霉蛋受罪的结束。

方才与他交锋的那把两截枪,又已经回到了连接的状态,随着乔琰策马停在了这落地的文士身边,那杆长枪便握在她的手中,指向了对方的头颅。

只听得乔琰不疾不徐地问道:“文优先生欲何往啊?”

第134章 玉玺气运

李儒刚被从马匹上撂下来摔了个七晕八素,感觉自己的腿骨似乎在这一摔之中摔折了,连带着手臂上也没落个好,便听到了乔琰的这一句。

他顶着还有些发昏的视线朝着乔琰看去,便见对方擡了擡手,示意身后追击的队伍不必管她,继续行动就是,她则将枪持得更稳了些,继续维持着指向他的状态,分明是没有让他逃离的机会。

李儒落马,董卓身边的亲随自然有转头来救的,可这些人又哪里是是乔琰这一路追击中气势如虹兵卒的对手,当即被斩落了马下。

在这一轮快速的沖撞中又吃了大亏,这些人但凡还有些脑子便不会不知道,此时对他们来说最合适的选择,绝不是继续为一个已经不保的军师做出无谓的牺牲,而是继续逃命。

李儒心中叫苦不叠。

也不知道这位乔侯到底是出于什麽想法,非要盯梢上他。

在这句“文优先生何往”里,李儒已听出乔琰此举绝非偶然。

“乔侯何必多问?”他这跟随董卓撤离,自然是要往那长安方向去的。

“那董贼还有不少部将,一个个地给他断后我还真不一定能将他擒获,但若是你也跟着走了,以你的头脑可难保不会让他重起于长安。”乔琰笑了笑,“董贼势贫之时能听人言,倒也不失为一时枭雄,可不能让你跑了。”

谁都可以走,李儒不能走!

乔琰要的是东面西面各自有一个朝廷,而不是董卓终于在这次惨败之中醒悟过来,在李儒的协助之下,于长安搞出什麽励精图治的景象来。

这便与她的愿景相悖了。

成功将李儒给拦下来,让乔琰这会儿的心情又好了不少,眼见孙策追赶了上来,她朝着对方颔了颔首,“你是孙文台之子?”

孙策比她小上一岁,距离及冠还早,但如今这时节,如他这种颇有勇力和御下本领的,不早早上战场历练,反而得说是个浪费。

这少年策马而来倒是好风采,对得起那江东孙郎的名字。

不过如今的孙坚还是与袁术一道行动的长沙太守,可算不上江东,顶多该叫做长沙孙郎。

见方才与乔琰麾下的张辽交手的祖茂,已经在此时领人与乔侯的兵马分清了敌我,一并朝着远处追击而去,孙策也没执拗着非要追杀而去,只停下了骑行又朝着李儒看了一眼。

也不知道这位董卓的军师到底有何种本事,才让乔琰对他如此看重。

孙策绝不承认他这会儿还因为方才被骂的那句“蠢货”有点逢人便比较的胜负欲。

不过听得乔琰似乎没将方才的乌龙放在心上,而是语气寻常地开口,他也没必要多纠结方才之事,回道:“不错,在下孙策,家父正是孙长沙。”

在奔袭前来洛阳的时候,因他们凭借登山而攻破开太谷关的速度不慢,疾驰洛阳的骑兵行军也极快,孙策还以为他们该当是第一个到的。

倒是没想到,他们刚抵达洛阳,就看到了董旻正在收拢戍守南郭的队伍,做出后撤的举动。

孙策的参战次数仍少,孙坚的作战却已几乎养成了直觉。

他当即判断出,这是董卓部衆已先遭了一败,不得不做出撤离。

具体得手的是卢植袁绍的这一路还是北面并州牧的这一路并不重要,总归这正是他们该当趁胜追击的时候!

当然,在真与乔琰的并州军相遇的时候,孙策还是不免有些好奇,乔琰到底是如何渡过那有若天堑的黄河天险的。

但乔琰显然不会在此时给他个解释。

见孙坚已从董卓留下断后的队伍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直朝此地而来,乔琰也忙令人将李儒给看管起来,送去吕布徐荣所在之处,不得让人对他慢待,而后自己也立即领着身边的亲卫与孙坚合兵一处,朝着西面追击,端的是一派雷厉风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