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话听着还好,可段奎紧接着就说道:“我等有此举,实是君侯于汉阳所行之义举,令我等茅塞顿开。”

“这凉州地界何以动乱频频,便是因为我等虽有富贵,却时常与民争利,而非和衷共济。为弥补昔年错处,当有觉悟悔改之举动。”

“……”在旁记录的赵昂笔尖一顿。

姜冏的脚步也随之一停。

段奎这个压价压到了倒贴的地步,也不算太意外。

河西四郡向来富庶,因乌鞘岭的缘故,连羌人作乱都少有覆盖到那一片去,他们确实是出得起这个价格的。

但是后面那番吹捧的话,可就真是……

大概是河西风沙吹出来的厚脸皮吧。

乔琰都忍不住朝着段奎分去了一个眼神。

却见对方的神情那叫一个坦坦蕩蕩。

她毫不怀疑,要不是她早在段奎开口之前就说,段煨和武威段氏之间的关系她不会捆绑着来看,不至于让他们因此而为难,段奎只怕能说出将他也给带去郿坞之下这样的话。

不过她不打算再让他们说下去了。

现在的争相竞价,还是有些意气上头的因素在。

危机感和相互之间的攀比竞价,都让筹码层层上涨。

若是他们在随后后悔,难保不会牵扯出另外的麻烦。

“段家主倒也不必如此。”乔琰扣了扣桌案,示意他们各自停嘴,“我意已决,此番出兵长安,调度走了三万兵卒后,秋收必定缺人,正好由这一万五千俘虏替代。”

“故而我想请各位协助监管,一应用度由我出七成,各位若有此心,替我负担剩下的三成就是。”

“此外我有另外的一件事想要请诸位帮忙,”乔琰看着在场几人,说道:“我想请诸位协助我,翻修自泥阳往高平,由高平往汉阳,由汉阳往金城,以及自高平往武威的四条官道。不知各位可有异议?”

修路?

在场中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真是一条特别的要求。

可细想之下,他们又觉得乔琰此举实不足奇。

她在凉州的声望已随着震慑世家豪族,以及快速出兵击败董卓部将,而变得越发稳固。

在这样的局面下,她若是退出凉州,实属不明智。

那麽想要将凉州各处以及凉州并州之间联系得更加密切,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之事。

这举动倒还真称不上僭越。

就连皇甫嵩在听闻她这个决定后,说的也只是:“昔年凉州平定之事空耗人力财力,却依然降而后叛,历任凉州刺史罕有将此地收複者,韩遂边章作乱之际,大汉一度想要放弃凉州这一边陲屏障。”

“如此说来,烨舒若能稳镇凉州,联通二地,也未尝不是大汉之福。”

特殊的情况下,总有些规定是可以不用这样严格死守的。

比如说在当今天子都分作了两边,还都不能算自由主政的情势下,以皇甫嵩看来,乔琰便是同领凉州牧和并州牧也无妨。

毕竟凉州这地方,若无人能形成有效的镇压,只怕就不算做大汉国土的一部分了。

当年崔烈就是这麽想的。

正因为如此,能保住凉州就是好事,不必扯什麽规则。

以并州辖制凉州,也是一条解决之法。

乔琰在与这些凉州豪强所说的话里,最为核心的一条便是联通泥阳与高平。

泥阳虽属凉州北地郡,却被覆盖在子午岭东西的屯田区域内,换句话说,这是并州已经管辖到的範围。

那麽这就是在加强并州和凉州之间的交通要道联系。

可行。

而对那些试图从乔琰这里得到个準话的凉州豪强来说——

修路好啊!

修路怎麽都不算是个一锤子买卖,哪怕乔琰强调了要让他们雇佣人来修,那也只是破财的问题而已。

到时候就说这个路修得还不够平整,再换个送钱的理由好了!

乔琰得了利,他们得了安全,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两全其美。

但从凉州各家中讨要来利益报酬,不是乔琰眼下的首要任务。

在送走了这些人后,乔琰便和皇甫嵩商定,明日进军陈仓。

她与皇甫嵩朝着上邽城外军营方向走去的时候,开口说道:“陈仓附近的散关,早在十日前就已经被我的部下给拿下了,昨日他送来了消息,因李应和樊稠等人已拔营开赴凉州,陈仓守军也被他们征调走了大半,他便又打着天师道与之往来的旗号,领人夺了城。”

“要我说来这样也好,还省了让前哨提前夺城的麻烦。”

董卓在布置关中防守的时候,并未将陈仓作为守备重镇。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