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一页上的大多数字他们都不认识,但现在他们一定记得住其中的四个了。

“若不是情形特殊,此时将这句话说出来很容易招惹麻烦的。”

常林刚送走那些听他讲解月报信息的乡邻,就听到了仲长统的声音。

常林一边朝着对方看入一边回道:“总是要有人去做这件事的。”

这少年人依然和当年戏志才见到他的时候一样,在手中抱着一摞纸张,只是样貌比起当年又成熟了不少。

如同他和戏志才所说的那样,他彼时只是去乐平书院旁听的,并没有打算在那里长留。

因为家中的一些缘故,他很快回到了兖州山阳。

但在常林这位好友的相邀之下,他又重新来到了并州。

在这里他继续观察着民生,也进行着自己的理论创作。

若有閑暇,他就从上党一路步行前往乐平,在途中时常停驻,与偶遇的并州人交谈。

越是在此地待得久,他也就越是觉得,这位大司马的行事方略绝不能简单用魄力二字来形容,因为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分明透露着改天换地的变革。

只是先前,那些变革的征兆都被她以极其小心且和缓的方式洩露出来,又总有着这样那样的东西在干扰着别人注意到它们。

直到今日的这句“人定胜天”之中,才终于明确地展现出了一点端倪!

不,也不只是他和常林所说的这句话可能会惹来麻烦。

他的目光从和好友的对视,转为落在了手中的月报上。

很难形容他在刚看到相邻的几份报纸上,无论是字迹还是图案都完全一致的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到底掀起了何种惊涛骇浪。

这比起理论上的变革,更有通过实物所带来的沖击力。

要知道,在这份乐平月报之前,所有的书籍都是依靠着人力手抄完成的,而书籍的原版都保存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这才让知识成为被上层所垄断的东西,可现在……

现在出现了一种迥然有别的“生産”方式!

仲长统的年龄虽小,他的眼界却一点也不小。

在清楚地意识到报纸的生産方式发生了变化的那一刻,他心中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他好像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290章 时代抉择

一个……何其崭新的时代!

仲长统心中思忖,大司马所要培养出的,难道只是乐平书院的那些直系效忠于她的学子吗?

或许不是的。

他们能形成对抗弘文馆体系选拔入朝廷的人才,却显然还不足以形成一种质变,来沖击那看人先看上三代的传统。

更多的人还被限制在他们原本的阶级下,甚至不知道只要他们能够追寻天时规律劳作,就能让他们得到更为丰厚的産出,更不用说将他们所处的阶级实现跨越。

但在现在展露出苗头的变革之前,他们好像有了另外一种被人唤醒的可能。

乐平月报的存在让人有了一种更轻易获取“书籍”的办法,这种书籍还被人通过以图配文字的方式降低了阅读难度。

他们今日知道的只是蝗虫在通过逐层筛选后剩下的数量,知道人定胜天这四个字,明日知道的可能就是更多的文字,更多的语句,甚至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而在这种複刻量産的生産方式中,这些报纸可能会变成更加容易获得,也更加广为传播的东西,让有些人根本还来不及对其做出任何的阻拦,就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人衆有之的事实。

以往在一日之内,哪怕是有专人进行抄录,所能産生的乐平月报也仅仅是千份而已。

可哪怕是关中地界上,现在也有六七十万的人口,以至于大部分人获取到乐平月报的消息都是从购买到报纸的识字之人口中。

在大司马一直致力于引导的潮流之下,这些人或许会选择“慷慨”地将报纸上的信息告知于周围的人,但倘若有朝一日,在报纸上传递出来的是一项并不有利于他们的消息,他们还能保持这样的慷慨吗?

仲长统觉得不行。

所以真要对抗这个时局,乔琰能做的只是继续增加乐平月报的发行,让其正式形成对书籍市场的沖击,同时让更多的人清楚地知道乐平月报上所说的每一句话。

这是一种何其危险的尝试,又是一种何其让人为之振奋的尝试!

哪怕他不知道这样的一出变革,最后是真的能开啓民智,让人不再一味相信于求神拜佛,还是让这些参与到变革之中的人在世家利益的挟制之下选择偃旗息鼓或者粉身碎骨,他都想要紧跟上这股潮流一试!

“我想去长安求见大司马。”仲长统忽然对着好友开口说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