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页(1 / 1)

加入书签

('

袁绍听到这里,目光再度明亮了起来。

就算此战被刘备取了胜,在先有曹操进取汝南的情况下,他竟然觉得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要是能让隶属于长安朝廷那边的地盘再遭到一轮削减,也算是个捷报了。

但碍于先前那个猜错的情况,他还是示意那报信人接着往下说。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显然是对的。

因为那报信人的下一句就是在说——

他们被骗了!都被张懿那家伙给骗了。

他哪里是什麽只能依靠着周瑜才能摆脱先前困境,进而坐上徐州牧位置的无能角色,而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奇才。

沿淮河南岸设置的防守,看似因为周瑜的撤军而露出了多处破绽,其中还有地方因为淮河水位的变浅,越发成了容易被人突破之处,却早在暗中完成了新一轮的调度。

当关羽和鲁肃带兵分两路入境的时候,却各自钻入了一处陷阱之中。

袁绍:“……结果呢?”

“刘玄德的军队大败而归,关云长要撤,靠着张懿那边的兵卒是拦不住的,鲁子敬就没那麽好运了,他现在落到了张懿的手中。”

报信之人又补充了一句,“吴郡那边的情况也是在这一仗后才传到的徐州。因孙策并未出事,在这出刺杀之中出了力气的世家都遭到了一轮清算,周瑜在获知徐州战况后当即回返,重新填补上了防御空当。以至于原本想出兵将鲁子敬救回的陈元龙还是被阻挡在了淮河以北。”

换句话说,孙策没事,张懿也没事,只有效力在刘备麾下的鲁肃被抓去做俘虏了。

这算徐州的突变吗?按照其中的曲折离奇故事,当然是得算的。

可好像其中的事态完全就是朝着对袁绍不利的方向发展的!

这又叫做什麽事!

但袁绍在现在并不会知道的是,扬州和徐州的这一连串事件中,还有一些他没获知,暂时也不会被外人知晓的情况。

比如说,陆议前去吴郡可以说是故意的。

因海陵和吴郡的距离不远,张杨又为了锻炼自己的水性,时常让船只往来于两岸之间,就在吴郡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

但只是风言风语还不足以让他们制定计划,于是在贾诩的介入下,他们成功地从乔琰麾下的情报组织手里拿到了更準确的消息。

于是一出意图打破徐州平衡的计划就在诸葛亮等人的安排下展开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徐州这边的人力调配,让大部分民衆还可以继续进行水渠开凿的工作,他们决定将孙策遇刺作为这出计划的开端,通过周瑜回返扬州的情况,先将己方的弱点展现在淮河以北的对手面前。

至于说,倘若周瑜不离开怎麽办?

“幸好没有让我们还得去劝周公瑾,说什麽只有他撤回去,扬州那边的捉内鬼才能进行得更顺利,得算是省了点事。”接连几日的忙碌,让吕令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被她一戟拍下马的鲁肃在一旁被捆了个严严实实,看着这伙年轻人商量得格外认真,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虽说刚见到设伏之人不是张懿而是这群孩子的时候,鲁肃还有一点说不出的幻灭,更觉得他们北边这些人当真是太过大意了,若不然也不至于遭此一败。

可越是听着这些少年人之间的交谈,他越是觉得,这些孩子绝不像是他所想象的简单。

这些人必然是乔琰麾下的栋梁之材。

也就是在有些时候,还能从他们的表现中看出一点孩子气来,比如说吕令雎将鲁肃看做了她头一次参与实际战斗的战利品,将他很是认真地看守着,再比如说,他们现在讨论的话题。

鲁肃不太确定他们接下来到底要做出何种举动,只隐约能听得出来,他们将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需要运气好一点,而运气差的,就要被留在这里。

评判运气的标準,就是之前负责协防的地点有没有遇到从徐州北面而来的敌人。

顺着淮河布置的疏漏之处一共有三个地方,对应着三个布置陷阱的人。

按理来说这三处都有可能会遇到敌人,但这一次从北面来袭的只有两路人。

所以理所当然的是,没有遭到袭击的这一处,就是运气差的。

“你们靠这个来决定运气,是不是太武断了一点?”庞统郁闷地窝在一边,出声问道。

他们具体的配合组合是——

太史慈、郭淮和司马懿。

吕令雎、甘宁和诸葛亮。

张杨、张懿和庞统。

毫无疑问,在诸葛亮、庞统和司马懿三人之中,唯独没有遇上敌人的就是他。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