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页(1 / 1)
('
“我们这也是为你的安全着想啊,”作为书院的大姐头,也是这趟出行的书院学子中武力值最高的一员,吕令雎很有领导风範地拍了拍庞统的肩膀,以示安慰。
“你想想,虽然我们有了坚实的航船,有了给航船指示方向的罗盘和君侯又让人送来的导航车,但是既然是海航,总还是要面对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让你参与此事还是对你的负责。”
“你甚至还能继续协助徐州战局。”司马懿在旁接话道。
要不是有了个选人标準,按照司马懿在前来徐州之前的想法,他其实是想担负起这个责任的,可惜现在还是要按照规则做事。
诸葛亮随即接了一句,“士元因前两日这一出,也算是和张州牧与张将军都有些配合经验了。”
庞统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孔明啊,你管没遇上敌人的蹲守,叫做有配合经验?”
也不对,如果非要说的话,可能确实是有一点的。
在确定他们这边赶巧成了轮空之后,张杨直接提议,让他们也别白来,用火光来吸引一批蝗虫到访,而后将它们都给烧了,这麽做也算是剿灭了一点敌人。
只能说,唯一让人觉得庆幸的是,张懿和张杨都算是好相处的人,也没觉得他年轻就会有太多考虑不周之处,甚至因为乔琰当年对他的凤雏评价,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等到周瑜回返之后,他的同盟中也还能多了个聪明人。
要面对徐州这出南北争锋的局面,大概能少掉不少压力。
庞统回话之间朝着鲁肃扫了一眼,不出意外地看到在鲁肃的脸上出现了几分迷茫之色。
也不怪鲁肃会有这种表现。
他们这些从乐平书院来的学生参与到了徐州的战局之中,可以理解。
但在方才吕令雎用来劝说他接受现实的话中,却透露出来了一个不该出现在此时的词——海航。
跨越淮河或者长江可都不能被称作海航,他们的目标只有可能是出海!
可问题来了,他们要出海到何处去?
鲁肃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庞统决定先不计较自己留守的问题,而是朝着吕令雎问道:“你不给你的俘虏解惑?”
吕令雎摇了摇头,“你错了,接下来他就是你的俘虏。能被我们所捕获,这家伙的运气可能也不太好,万一跟着我们上船结果引来了风浪怎麽办?保险起见,还是让他留在这里算了。”
她郑重其事地朝着庞统交代道:“你记得看好这个人质,如果有必要的话将他放了或者杀了都行,要是能将他策反到我们这边最好,就是千万别出现两个情况——被他假投降了或者是让他投了江东。”
“知道,我又不是董卓。”庞统答应得很爽快。
但他刚一回头就看到,不知道在什麽时候,作为老师的贾诩出现在了他们的后头。
贾诩听没听见他们说的其他话不好说,庞统说的最后一句话,贾诩肯定是听到了的。
在这张老谋深算的脸上没出现什麽异样的神情,只是眉头微微往上挑了挑。
庞统:“……”
他现在说自己其实没有内涵贾诩的意思还来得及吗?
可他旋即就听到贾诩说道:“庞士元,我这一把老骨头的,就不考虑出海的事了,正好留在这里教教你要怎麽让敌人精準地掉入陷阱里。两个月后交一份实践文书上来。”
在申诉无果后,庞统决定将自己收获的压力转移成对阵敌方的动力。
以及,在鲁肃这位人质耳边的絮叨。
“你真的不考虑弃暗投明吗?”庞统颇有几分无奈地问道。
鲁肃回问道:“何为暗,何为明呢?”
庞统一改在贾诩面前的耗子见猫之感,笃定地回道:“暗就是,遇事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被别人带到这个高位上,却没能对局势造成根本性的改变。明就是,目光总比事情发展看得更远一步,也正因为如此,能做出最合乎时宜的发展。”
“你是说海航?”鲁肃接道。
庞统回他:“你不用想着从我这里套到话,这不是你现在应当知道的事情。”
谁又会想到,在豫州先出现了一番突变,徐州又发生了一连串目不暇接之事的情况下,辽东的公孙度居然才是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呢?
也正是在鲁肃和庞统发生这段对话的时候,诸葛亮、司马懿、吕令雎和郭淮,已经在甘宁和太史慈的陪同下,登上了他们这一行船队之中的主舰。
也正是装有那艘锁定了公孙度位置,避免他们出现偏离航行情况的大型楼船。
明明已经在这艘船上来回走动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就差没将船上的所有钉子都给检查个遍,在真正要面对出海情况的时候,吕令雎还是捏着拳头深吸了一口气,才让自己平複下心绪。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