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页(1 / 1)
('
即便这已经是一件她已经和衆人都通过了气的事情,也难免会有人在此事正式执行的时候,又提出了什麽不太满意的想法,甚至觉得这对他们的利益还是有损害。
“我们一面可以利用于洛阳周遭的人口更多,在将此地民生竭力恢複的时候,作为一个急就篇推行之中的特殊试点,另一面,告知于长安那头,若是有人对我所做出的决定有任何的不满之处,就自己来洛阳找我说道。”
郭嘉回道:“那麽他们也只有两种选择了,要麽就是知道不该在此时打扰君侯的大事,将想法都给压下去,要麽就是……”
乔琰忽然朝着郭嘉比划了个噤声的动作,“这些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好了,不必在这里说出来了。”
这些给他们制造好的条件,谁知道会不会在什麽特定的时候,终于被一口气地给引发出来,带来一番内部的裂变。
从长安的朝廷建立到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知道,要凭借着她的能力让局势稳定,从邺城朝廷这里先把正统权柄的地位给抢夺回来。
可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有私欲。
乔琰手握的权利也早不只是淩驾于三公之上而已,又如何不会被人所忌惮呢?
这种裂变实在是发展之中迟早要面对的局势,充其量就是到来的早晚有别而已。
既然如此,干脆让其更顺着她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当她朝着长安这个培养容器内丢进去一道又一道催化的诱饵之时,到底哪些人会对此做出异样的反应,在分批次的激发中是能让她的人手窥探到种种端倪的。
这实在是要比突如其来的发作,对她而言有利得多。
听乔琰这麽说了,郭嘉便也直接闭上了嘴,没打算再接着谈论此事。
眼看着他们身处的位置,他忽然想到什麽一般问道:“说起来,当年洛阳的董卓作乱,加上在董卓到来之前的南北宫变动,让大汉的传国玉玺消失不见,时隔多年居然也并未有人将其拿出来到台面上,也不知道此物到底去了何处。”
“张让此人得了孝灵皇帝的器重,倒也有一件事是着实对得起他的。孝灵皇帝一死,那传国玉玺便也好似是与他陪葬了一般。”
乔琰回道:“或许有一天会出现的,但现在它一日没在邺城这边出现,对我们来说就是好消息。”
她总不能跟郭嘉说,这东西早在当年就被她给藏匿了起来,用来换取种地之法了。
反正它能不能在洛阳再次重见天日,本也就是个未知数,就当这也是个只能天知地知的秘密好了。
何况,现今的时局之下,还是己方的硬实力要紧,传国玉玺若是在这时出现,固然会因为她手中有刘虞这个幌子的缘故,减少几分带来的弊端作用,却也未尝不是在让人觉得,大汉的国祚还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她何必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行动!
这会儿她也不免觉得,曹操真是帮了她一个大忙了。
袁术之死,和豫州大半地盘的丢失,意味着头顶长安朝廷的名头,其实并不是一件切实有效的保命符,反倒是她乔琰所统率的三州依然在稳定发展。
这何尝不是一种此消彼长。
她擡头朝着玉堂殿上依然残存着火烧痕迹,早已看不清楚字样的牌匾看去,开口说道:“此地还是继续维持着封存的状态吧,在原本隶属于洛阳太学的位置,重新修建一处我等在此地办事的落脚地。”
“昔年太学车马往来,如今,我倒是希望奔走于此地的,都是洛阳千万之民衆。”
第306章 洛阳筹措
自光熹元年董卓在洛阳被重新攻回逃亡长安开始,华阴以西的河南尹和弘农郡就进入了相对无人管理的状态。
洛阳八关之外的区域,还有一部分为周遭的地区所划分,譬如说曹操所在的兖州,就存在将管辖区域朝着那虎牢关方向延伸的情况。
但大多数的京畿地界,除非有势力真正进驻洛阳,否则是无法妥当管控的。
黄河天险以及山脉阻隔,再加上弘农和河东之间因为黄土高原地势擡升的分割,让这两个郡和其他地方彻底隔绝了开来。
即便弘农郡的守官才能平庸,河南尹司马防便如同他在眼见豫州之变后所做出的表现一般趋于自保,这两处依然没有被直接纳入哪一方势力的管控之中。
要说周遭接邻的势力对此都毫无想法,倒也不尽然。
但洛阳做了大汉百多年的王朝都城,其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京畿之地合计接近百万户的人口,也代表着在政治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