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页(1 / 1)
('
而这种希望,显然只能寄托在乔琰的身上。
豫州境内的这场对峙交手,让陈纪越发清楚地看到了乔琰在处理作战危机之上的应变能力。
也确实是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长安城有一个更可靠的未来。
不过他是这麽想的,有些人却不是这麽想的。
就像乔琰所猜测的那样,一个朝廷建立的时间长了,原本在被迫抱团状态下表现出的团结状态,只要在确实存在利益纠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裂缝。
在陈纪看来如履薄冰的平舆会面,在这些人看来,也不过是乔琰和曹操进行的一番作秀而已,谁让这两人之间在早年间就有着一番交情,就连曹操的二儿子曹丕也都还在乔琰所开办的乐平书院之中。
在陈纪看来很有必要的洛阳驻军,在这些人看来,无外乎就是乔琰和曹操的沆瀣一气,让她在洛阳可以开办起自己的小朝廷。谁知道在往后会不会做出更加放肆的举动,甚至发展到在洛阳朝廷和邺城朝廷之间各自谋求到一份利益的地步。
在陈纪看来对颍川足够妥帖的安排,对袁术也堪称是仁至义尽的表现,在这些人看来,却充满了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意思。
这些人之中的典型代表,还在这个时候找上了袁耀。
袁耀有些疑惑地看着出现在他面前的刘扬。
他是听过对方的名字的。
在刘和身死之后,刘扬从原本碌碌无名的幽州牧次子,变成了长安朝廷之中的準继承人,可以说是在一时之间身价百倍。
不过此人并未真正进入朝堂,以至于顶多就是名字为人所知晓,而不是让人觉得他有什麽让人觉得可堪欣赏之处。
但刘扬这一开口,就让袁耀愣在了当场。
只听得刘扬说道:“大司马这事办得当真是不够厚道。你父亲身为汝南袁氏的嫡子,竟然被以这等草率的方式运送尸体来到长安,连你也得背井离乡地来到此地。若是我父皇亲自下令的话,必定会将汝南郡给夺回,让你接任这个豫州牧的位置。”
“不对!应该说,若我父亲早知豫州和兖州之间是这样的相争局面,早就应该让人协助豫州布防,以免让兖州那边有可乘之机。”
他叹了口气,“哎,早年间就知道大司马和那曹操多有私交,没在此事上早早提醒你父亲也是……罢了,不说此事了,你眼下刚来到长安,如有什麽还缺的东西,便直接来找我就是。我若有能帮的上忙的,必定给你搭一把手。”
“也不知道父皇属意于将你放在何方位置上,但想来也低不了,必定合乎你的身份。”
袁耀露出了个尴尬的微笑:“……”
等等,这位皇子扬的有些话,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
这好像……好像是在他这里,给那大司马说坏话?
不是吧,他才来长安第二天,怎麽就要让他面对这麽刺激的情况!
第307章 医疗支援
袁耀想过了自己在来到长安之后,可能会遭到此地的无视或者排挤,但想想和豫州这地方的死生难料相比,总的来说还是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围之内的。
他却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还能冒出来个人,觉得他是受到了什麽不公正的待遇。
他认真地打量了一番刘扬的脸色,发觉在对方的脸上写满了“真挚”,话中居然也并没有什麽阴阳怪气的意思。
等等!合着这家伙是真觉得,他是被乔琰胁迫着从豫州来到长安的,也是真觉得自己应当对没能及时救下他父亲的乔琰心怀愤恨的情绪吗?
人怎麽能蠢到这个地步!
若无乔琰,幽州那地方早已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分出了胜负。
以公孙瓒的脾性,前有刘虞长子刘和被挟持作为了人质,并在混战之中身亡,刘虞也险些送命在滨海道,刘扬当然也不可能从中逃脱。
他是该当对这位大司马的救命之恩心存感激的才对。
可眼下这情形,倒是完全反过来了。
也若不是因为这种对乔琰的不满,他不会如此快地将袁耀自袁术死后就时常表现出的沉郁心情,理解成是对乔琰的怨怼。
袁耀脸上一闪而过的错愕并未被刘扬捕捉到,他看到的只是这个权柄一朝尽丧的青年朝着他看了过来,回道:“多谢殿下的关照,但我父亲生前曾说我不学无术,经由这番汝南平舆之变,我也算是知道了,我非但帮不上父亲的忙,还只能看着父亲身死,连尸体都要让大司马来帮忙讨要回来。比起在长安担任一个职位,我更想寻个地方进学。我听闻长安城中也将恢複太学了?”
刘扬愣了愣,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在表现出对袁耀招揽意图的时候太过心急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