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页(1 / 1)
('
谁也无法预知到她的下一个目标到底会是谁?
是早已经在去年冬日就已经被陈兵边境威胁的袁绍,还是他这个随时面临她从司隶出兵的兖州牧?
在她始终令人捉摸不定的行事面前,曹操根本无法给出个明确的答案。
就连一向稳重的陈宫都在东面消息传来后的几日里没能睡个好觉。
他花了两日的时间将徐州扬州的战况彻底完成了一番複盘,以最为直观的模型图样将刘备的应变和乔琰这边的举措都给尽数搭建了个清楚。
可这显然并没有让他们因为解惑而心安,反而因为乔琰这等多线操作之中依然稳健的优胜之法而感到了一种临头的压力。
不过显然为此而觉得焦虑不已的并不只有他们。
比起和乔琰之间交情尚可,甚至有可能做出倒戈举动的曹操,袁绍那头的压力就要大太多了。
刘备得以保全性命送往长安,绝不代表着,倘若袁绍战败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昔年董卓之乱时的借粮、平定洛阳后的另立新君、在乔琰进攻凉州期间给她玩的一手拖后腿举动,以及东西朝廷对立后的种种矛盾,都让袁绍和乔琰之间的仇怨越结越深。
这很难不以袁绍身亡来作为最后的终结。
“袁本初都焦急成何种样子了……他都擡出邺城那位陛下的面子来请我走一趟了!”曹操看着和乐平月报摆在一起的这封书信,脸上掠过了几分无奈之色。
可说句实话,袁绍在挣扎,他又如何不在呢?
纵然两人此刻的想法不同,但若说联盟,或许还真有些可行性。
不过……这个联盟不能按照袁绍的这种方法来做。
眼下还不到他曹操失去主动权的时候!
他朝着被他请来此地相商的陈宫问道:“你觉得一个月前发出的虎牢关之约,乔琰会在令人推说延期半月后準时赴约吗?”
“会!”陈宫笃定地给出了答案。
或许是因为近日来的种种分析权衡,陈宫的脸上多了几分疲惫之色,但这并不影响这位兖州士人中的翘楚在此刻目光坚定,丝毫也没有被那些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倒在地。
就算徐州扬州地界上似乎还有不少扫尾的事情需要乔琰来做,陈宫也依然语气坚决地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回複:“她一定会来赴约,因为……因为她是乔烨舒。”
曹操朗声一笑,“不错,就凭她是乔烨舒,她也绝不会只将这虎牢关之约当做分散我等注意力的筹码!”
“劳驾公台替我往邺城一行,告知袁本初——”
“就说为防有露怯表现,我且先赴乔烨舒之约,再上邺城与他谈合盟之事!”
第355章 神……
赴约一个早已决定了的约会,怎麽能算是放袁绍的鸽子呢?
无外乎便是先来后到罢了。
让陈宫前往邺城和袁绍解释这个迟到的缘由,或许也可以趁机先打探一番邺城那边的动向。
在曹操和陈宫的心照不宣之间,这趟邺城之行的额外目的已完成了交托。
无论是因为他们此刻已和袁绍拥有相当的地盘,还是为了减少和邺城朝廷之间的严格捆绑,让他们处在更为有利的位置,推迟曹操亲自前往邺城的决断势在必行。
不过陈宫在动身前往邺城之前还是提醒曹操道:“上一次沈亭会见,乔烨舒并未打算对您动手,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在彼时非要拿下豫州的话没有太多的优势,反而会同兖州之间有了过长的接壤地界,不如像她在去岁所做的那样在平定蜀中叛乱的同时拿下幽州。可今年……”
“今年的情况不太一样。”
曹操道:“你的担心我也清楚。刘景升原本可能还有些观望的想法,但随着此次协助扬州方向出兵,必定已经站定了立场,徐州北部也随着淮河对峙的结束彻底落入她的手中,这样一来,她若是想要攻占豫州,其实远比先拿下冀州青州容易。”
最容易促成这种想法的,是豫州在曹操手中的年限还不够长。
这一点很致命。
就算这并不意味着此地的民衆会对去年死于战祸的袁术抱有多少留恋之情,曹操对此地的掌控也确实不到位。
何况豫州沛国的倒戈其实是很微妙的。
他们可以因为觉得在曹操的手下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同样可以因为乔琰在此刻表现出的强势而选择再一次变节。
这并非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曹操对此从来没有什麽不切实际的认知。
但陈宫很想说,他担心的根本不是乔琰趁着会面拖住曹操的同时进攻豫州,怕的是当日的“相送十里”会以一种直接将人绑架到虎牢关之内的形式演绎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曹操能决定是否要观望的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