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页(1 / 1)

加入书签

('

可想想乔琰的行事风格里虽有些强盗做派,却好像并不体现在这种方式上,陈宫又将这不必要的担心给收了回去,只回了句“府君心中有数便好。”

与其担心这个,他还不如担心在抵达邺城后他要如何为曹操和袁绍交涉。

他上一次前往邺城的时候,正是兖州士人决定推曹操从原本的东郡太守上位兖州牧之时。

彼时的长安还在董卓的统辖之下,相比于长安,邺城朝廷的名望无疑要更高,有此优势,同时手握二州又有天子在手的袁绍说是风光无限也不为过。

但如今,这种当年的风光却成为了他不得不面对的灾厄。

随着乔琰的步步紧逼,陈宫带入一下袁绍的位置都觉得,他此刻正遭受着莫大的压力,故而急于通过一出联盟让这个集结在邺城朝廷周遭的队伍庞大起来,以便分摊从幽州、太行山脉以西、徐州各个方面发起的威胁。

曹操却忽然在此时说什麽不去邺城,大概对袁绍来说是件难以忍受之事。

以袁绍的脾气,他只怕是要甩些脸色给他们看,或者是借机挑唆兖州内部不满于曹操的势力给他们造成些麻烦了。

可那又如何呢?

在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棋局中,既然以曹操此刻的条件,绝不可能取代袁绍或者乔琰之中的任何一方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那麽陈宫就一定会助力他成为一个——

最成功的“盟友”。

也是一个最成功的旁观者。

袁绍哪里会想到,自己邀请曹操前来邺城的邀约居然会遭到拒绝!

在曹操那消息传来的那一刻,他脸上的表情卡壳了好一会儿,才从下属来报中的“曹操因为虎牢关之约暂时不能前来”中反应过来。

身在此地的许攸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下一刻他就看到袁绍一把将面前的文书给砸了出去,几乎是以拍案而起的姿态站了起来。“赴约?是他疯了还是我疯了?”

袁绍连等待曹操抵达邺城后该当以何种方式招待于他都想好了,甚至已将与曹操商定将曹昂留于邺城为官、迎娶袁氏女的计划在嘴边演练了数次,可他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这比起乔琰取得了攻占徐州北部的胜利,还要像是一个巴掌甩在了他的脸上。

毕竟,徐州北部的易主只是丢了半个州而已,可若是曹操直接选择倒戈到长安那头去,却几乎是将两州的地盘送到乔琰的手中了!

袁绍不会连这点算术都算不清楚。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袁绍甚至没管有人在场,已暴怒喝道:“曹阿瞒何敢如此欺我!”

眼下的局势里他确实不是乔琰的对手,但他自忖自己的实力和曹操相比却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若是趁着乔琰刚刚出兵未回之际先将曹操给解决了,也未尝不可!

就算拼了个两败俱伤让乔琰来上一出黄雀在后,也总好过受这等窝囊气。

“明公不必这般生怒,”许攸开口说道,“曹兖州既让其谋主亲自前来与明公交代此事,并不是要倒戈过去的意思。”

这个举动还是有些微妙的。

倘若曹操真有要因徐州之变,袁绍这方的优势进一步削减,便要直接倒戈到长安朝廷那头去,他大可以用更加敷衍的方式来应对袁绍。

到时候袁绍对他出兵,他也正好在发兵抗衡之前完成阵营的转换。

如此一来,连换个立场的理由都有了。

可陈宫一来,与曹操亲自前来解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审配在旁补充道:“我赞同子远的看法,既然是陈公台到了,明公不如听听看他的说法。与其说这是曹孟德对邺城天子不敬,对明公持有敷衍之心,不如说他这是要给自己谋求到更多的利益。”

曹操是多精明的一个人,若是说他会在这等情形下还因为袁绍的一句邀约直接送上门来,那才不像是他会做出的事情。

袁绍迟疑地站在原地沉吟了片刻。

刚获知曹□□约的愤怒在重新思忖他和曹操此刻的地位后逐渐收敛回去了几分。

眼下曹操还愿意让人来做出的解释,竟的确已是对他的“优待”了。

他长出了一口气,心中很难不对自己此刻的境遇感到一种发洩不出的憋屈,却还是一边让人将那封被扔出去的书信捡回来,一边让人将陈宫给请进来。

不过当陈宫踏入此地的时候,依然不难从袁绍的脸上看到未曾彻底消退的不悦神情。

他徐徐朝着对方行了一礼,开口道:“曹兖州令我向袁青州陈说三件事。”

袁绍有一瞬的愣神。

他本以为陈宫会上来就为曹操的爽约而致歉,将这致歉的理由给摆在台面上,却没想到是这等不卑不亢的开场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