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页(1 / 1)
('
“高密守军因郑玄弟子孙乾随同孙观等人出战直接倒戈,那原本就是我父亲都不让我插手的地方,反而成了这群贼子的屯兵之所,临近高密的夷安也已落入了他们手中,一旦其北上胶东、当利等地,我等与东莱郡之间的联系便算是彻底切断了,北海国也未必可保。仲治先生,我等此刻该当如何应变?”
这出变故面前,袁谭哪里还敢再去考虑什麽诱敌深入的法子,唯独能想的也不过是,他到底要以何手段才能稳住自己在青州的掌控权。
辛评眼看着袁谭对比前几日的意气风发顿显颓丧的样子,不由无声地叹了口气。
身在邺城的大将军,此时真是界于冷静和疯狂之间。
冷静的是他还知道要节制征兵的规模,以防那份答老农问在冀州地界上发挥出其更加深远的影响。
是他还知道,除非青州易主,否则他辛评绝不会投降到敌方那里去。
也是,他知道凭借自己此刻的能力已无法将冀青二州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在他的指挥下调动,利用三子竞争的关系反而是他还唯独能用来拼死一搏的办法。
但疯狂又在,有些办法,放在敌我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或许可行,放在这等悬殊的对比之下,只会成为旁人的笑柄!
不过此时再去对袁绍的这个抉择讨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反正这也只是一个并未实施的计划而已。
“大公子眼下不能动,一旦我等为将这一路出兵拦截在青州境内便投入了十分的注意力,倘有兖州徐州兵马自平原、济南而来,将我等与冀州之间的联系断开,那才是叫天不应。”
辛评严厉的语气让袁谭不由一怔,也下意识地吞咽了一口唾沫,“是,是如此。”
就算真出现最坏的情况没了东莱和北海,他们也还可以退回冀州,但要是青州西部有失,他将再无回天之力,甚至连自己的命都要留在青州的土地上。
对,现在还不能动!
“令蒋奇去……”
“不,由我去。”辛评打断了袁谭的话,“由我前去北海国,决定于由何处切断蒋钦孙观二人的后路,任凭其深入青州腹地也无妨,只要他们回不去,我们便能将其慢慢围杀!”
“此外,以最快的速度传讯邺城,令孔北海即刻回返,凭借其在北海境内的声望号召民衆发起反击。”
“还有一件事我想请大公子速速去做。”
袁谭此时深知,他与其担忧辛评有可能在这次领兵之中趁势倒戈,还不如相信他在此时做出的种种安排。连忙回道:“请仲治先生说来,我立刻去办。”
“明公将佩剑交由大公子,原本应当是代表您在青州境内可随时代表他的青州刺史身份行事,但眼下情势危急,不得不对其另作安排。”
“请大公子即刻令人手持佩剑前往冀州清河郡借兵,协助青州方向作战。”
袁谭有一瞬的迟疑,“这……”
这先斩后奏和青州先一步局势有变会否让他在父亲心中的形象一降再降,也让父亲将他提回来与另外两位兄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的情况再度改变?
可若不能保住青州,别说这什麽先斩后奏了!
他又立马改口道:“我立刻让人前去。”
北面的渤海郡还要面对幽州方向的威胁,最合适于在此刻借兵的的确是清河郡。
然而他们这一番安排快速分派下去的时候,他们的对手却没打算跟他们玩什麽一城一地的攻伐之战。
贾诩这老狐貍深知乔琰没打算在秋收前过度消耗人力的盘算,故而在她写信以激将法的方式怂恿他对青州出手的时候,盘算起的也是今日的这一出而已。
北上的孙观和蒋钦,放在留守徐州的各位将领中并不能算是出彩,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配合着孙乾这位一度加入过乔琰所筹办情报组织的郑玄弟子一道发兵,极难在那道守备线上为人所留意到。
可这支队伍担负起的,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
孙观和蒋钦夺取高密后拆开了贾诩交给他们的锦囊,便看到其中写道,攻下夷安后,佯装要依然按照此等方式继续北上,在青州中部划开一条界限,实则在随后再不攻城,而是直走东莱大营。
不必担忧他们攻下的高密和夷安,在他们的战报送回徐州的那一刻,会有人北上接应于此地戍防的。
“东莱大营?”蒋钦狐疑地念出了这个目的地。
“位于长广的东莱大营!”孙观目光一亮。
因他远比蒋钦熟悉徐州北部和青州的这一带,他当即朝着蒋钦解释道:
“光熹年间,冀州青州境内黄巾複起,以于毒、白饶、眭固等人为首的一路进攻向冀州魏郡,为沮公与所破,一部分被其所吞并,另一部分则南下流窜到了兖州,成为兖州曹将军的部曲。”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