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页(1 / 1)

加入书签

('

甘宁回道:“我明白了,吕将军放心便是。”

这些未曾经由法令教化之地的沿海多有盗匪,但也不看看,他甘宁是从什麽行当起家的。

锦帆贼在拥有了这日益壮大的水师和船队武装之后,若还不能给这些家伙以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大雍陛下的威名,可对不起他朝着乔琰发出的雄心壮志之言。

昔日曾经用来给公孙度送上一份惊喜的拍竿与鈎爪连桥,在由交州、扬州和徐州打造的大批舰队中也多有武装,而船头重弩更是因船身的日益加固而又增大了一轮射程和威力,就算因火药易受潮、火炮也尚在研发之中的缘故并未被放在船上,要对付肃慎、沃沮、三韩、百倭之人也足够了!

不过这一战,因东北地界上的严寒和物资调配之事,最终还是没在元昭三年的尾声即刻发动,而是放在了次年的开春。

于禁、曹洪等将领也被赶在开战前被调到了此地。

扶余和高句丽二方正觉大雍依然将目光放在西域之地和中原内部治理的时候,吕令雎和郭淮便已在张辽坐镇后方的支援之下分作两路进取扶余与高句丽,以丝毫未给对方留下喘息之机的雷霆方式直扑其部族王都之所在。

正如她在向甘宁介绍之中所说的那样,这两方便是心存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尤有退路可言,这才始终保持着那独立在外的状态,只当大雍对于他们缩着脑袋做人就已满足了,在骤然遭到了这样一出打击之后,他们当即一个退往肃慎一个退往沃沮,以图能凭借着这方后路来遏制住吕、郭二路兵马的长驱直入。

好在,归属于大雍治下的鲜卑,是不可能对大雍出兵做出什麽有效策应的,只因在扶余和鲜卑之间作为隔断的,便是后世被称为大兴安岭的存在。

但他们又怎麽会想到,那支扬帆起航、即将扬名于海上的队伍,甚至比吕令雎等人还要早一步出发,也已在此时抵达了沃沮和肃慎之间两山断口处的海湾之地。

目标正是截断他们的后路!

作者有话说:

扶余、高句丽、沃沮的一部分、挹娄(肃慎)的一部分,还属于现代东三省的区域。

这一章提到的部分还没算对外侵略(认真脸)

海航部分主要的重点在出海收获不在作战,所以高句丽这些会略写一下。

我真的,眼馋有些东西好久了QWQ(有些农作物还需要驯化,但是有些确实是可以写了)(摩拳擦掌)

晚上九点见。

第442章 番外二(2)(二更)

这场发兵于元昭四年三月的扶余、高句丽之战,结束得远比预设情况还要快得多。

三四月间其实还未到这两部地界彻底从冬入春之时。

依然严寒的温度,让扶余人以及与其接邻的肃慎部落之人甚至还处在穴居状态。

他们何曾料到,此前虽有武力震慑之意、却还是跟他们之间可算“友好往来”的辽东驻军,居然会一改此前先与乌桓和鲜卑打交道的作风,朝着他们发出了致命一击。①

可若是按照吕小将军在誓师之时以护乌桓中郎将所说,这场发兵的确不必提前知会于他们。

乌桓子民身处汉土,归附大雍兵马之中,已与羌人情形无异,鲜卑单于步度根已屡屡将鲜卑子民送于并州务工,又以塞外牛羊为岁贡敬呈天子,亦为臣属之态。

然扶余、高句丽尤以小国自傲,拒不朝见称臣,又无邦交之谊,且不能富国保民,令弱水流域之地,每逢寒冬过境,冻死者不可胜数,理当伐之,以大雍律令法典统辖。

当然该打!

这话说的,便很有乔琰当年讨伐邺城朝廷的作风。

但显然,最要紧的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他们在站定立场这件事上做得属实糟糕。

别说去跟那位功成身退的刘荆州相比了,和挨过一顿毒打的步度根相比,他们都实在是差了太多。

他们在军备武装上更是差了不知多少。

肃慎之民的确如同吕令雎跟甘宁所说的那样,善射青石之镞,且镞皆施毒,可倘若镞不能破甲,反倒是对方的骑兵来去如风,更有一番远程骑射的进攻性,他们除了凭借着岩洞为屏障试图阻遏攻势,分散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之上以求晚一步被俘虏,还能有什麽别的花招吗?

只怕是没有的。

此前在北平县中被擒获的高顺,在此番战场上被吕令雎安排在了郭淮那一路,以便协助于其突破盖马大山的中道拦截,以陷阵营之力沖破其中守备。

她则与于禁曹洪等人以幽州突骑,在攻破了扶余王城迫使其东逃后,始终牢牢地咬在这支逃亡队伍的后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