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当然不会是件坏事。

太史令的机构早在这十数年间日益扩张,除却记载今时之事外,也将后汉书给修编了出来。此地更因当年马伦领着一衆女官精研术数的缘故,有了一条供给长安城中女子在此地“实习进学”的传统,故而在此地的外事部门还存储着一批入门典籍,正是给甄宓重新捡起书本、了解此地历史的最佳环境。

甚至带领着她完成入门研读的,还是作为任鸿副手的郭照。

她原本还觉得自己可能会因此而觉不自在,却不料在当真置身其中的时候,只觉满目琳琅字字珠玑,根本想不起来还有那另一个世界的陈年往事之说。

也便是在她于此地的进学走上正规之时,自青海郡方向千里加急加上飞鸽传书而来的书信,终于抵达了乔琰的手中。

“你们是真会选人啊?”

系统一听这句吐槽,只恨不得自己的存在感再往小了收几分。

确实……这个时空重叠是怪会选人的。

在这条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身处于洛阳城里的三个异类是已经被乔琰给找出来了。

一个郭嘉,一个诸葛亮,一个甄宓。

这三个人全是对乔琰来说的重要下属,结果前面两个还在花式掩盖自己已经换了芯子的事实。

在乔亭发起对这二人的监视之后,每天来报的都是这两个聪明人尝试拨乱反正的作死操作。

要不是有人在后头兜底,都不知道能整出多少名堂来。

再一想到这个世界的郭嘉和诸葛亮都能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在干什麽,只是无法做出反抗抢占的举动,乔琰就更想要叹气了。

现在还要加上蔡昭姬和曹操,这都叫个什麽事!

所幸在姜唐送来的信中提及,蔡昭姬已在她的劝说下先继续行使那出使之责,有她在旁兜底应当出不了什麽问题。曹操此时是暂缓出兵的状态,她也已令人留守军营之中时刻观察其中是否有异动,若有特殊情况,会即刻令人传讯于陛下。

“曹子脩做得真是不太聪明。”乔琰又点评道。

曹昂作为曹操的长子,对他的父亲不可能不清楚,又恰逢西藏战事和昭姬出使这些事情,应当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发觉曹操的异常,却让这封送交于她的信出自姜唐的手笔,实在令人失望。

无论那到底是不是另一个世界的曹操,又无论他是不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本事来将两人换回,为保边陲稳定,他都不该做出这样的选择!

为官之人,尤其是当一方长官之人,最为忌讳的便是这等徇私!

但到底要如何处置,等此间事了再说吧。

想到这些人在此地只留一个月,到此时也只剩下二十天光景了,乔琰思忖之下,下达了两项指令。

一道是令蔡昭姬和曹操在唐旄事毕后即刻回返长安,她会在陪都见他们。

另一道,则是令郭嘉和诸葛亮閑着也是閑着,不如给这些行将参与科举的学子上一上课。

按照她和戏志才商量此事之时的说法便是——

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备课的人收获更多,还是这些上课的人收获更多呢?

大概是这两个忙着查阅资料抱佛脚的家伙吧。

不过,收到消息的诸葛亮和郭嘉还是不免面面相觑。

有好一瞬的沉默后,郭嘉才开口问道:“你说,这位大雍陛下是不是已经将我们的底细给看穿了?”

作者有话说:

好啦,最后就是这五个了。

孙权就别让他过来了(狗头)

晚上九点见~如果九点没有,就晚15分钟来看,孩子还要双十一加购。

昨天买书买掉一千多也真是够了,我的猫粮和化妆品还要今天明天买呢。

第462章 番外八(6)

诸葛亮觉得,自己但凡不蠢,便说不出个“没有”来。

难道这真是因为凑巧,才会让他和郭嘉能有这样凑到一起商榷的环境,让他二人能打着共事的理由努力掩盖自己并非原主的事实,甚至还给了他们以授课筹备为由随意搜集资料的机会?

而这数日之间,黄月英几乎没有回过家中,就算有的话也仅仅是和他擦肩而过,郭嘉更是屡次成功地把荀彧戏志才等人的邀约给糊弄过去。

但这世上,真有这麽多的巧合吗?

大概是没有的。

大雍建国十二年,并不算长,从长安迁都到洛阳也就是这几年之间发生的事情,若是出现什麽疏于管理之事,让他们二人钻了空子,倒也不是说不通。

可他们都没能在自己原本所在的世界,将自己所奉迎的主公给捧到那天下至高的位置上,令四海重归于一统,又有何底气以为自己才是这个最为聪慧之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